非洲近了,中小微企業的非洲機遇到了
非洲近了,中小微企業的非洲機遇到了
首屆中非經貿博覽會在長沙落下帷幕,但云集此間的媒體認為,這是“一場盛世之約”。
作為博覽會唯一、長期性線下展示展銷平臺的湖南(高橋)非洲商品展銷館,在大會閉幕日正式開館,而業內認為,這將是中國-非洲優質商品互通互惠的經貿交流平臺。
走進展銷館,原汁原味的非洲異域風情撲面而來。肯尼亞紅茶、南非紅酒……2000多種獨具特色的非洲產品,使得消費者感受到“遙遠的非洲仿佛就在身邊”。
“這里將成為長沙又一‘網紅打卡圣地’。”湖南外國語職業大學學生高霞與貨架上的非洲工藝品合影后說。 而對于湖南高橋大市場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羅曉而言,高橋大市場離“國際高橋、世界商港”的戰略愿景更近了。
顯然,為期3天的中非經貿博覽會,不僅為大公司、大資金之間的交流合作提供契機,也拉近了中非小微企業乃至消費者之間的距離。
經濟學家林毅夫認為,非洲經濟和中國經濟的互補性很強,中非合作是互利雙贏。“非洲的原材料、人口紅利,有利于中國企業的發展,一些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比較高的產品,也將隨著非洲的發展,創造更大的市場價值。”
博覽會期間建成并向公眾開放的非洲商品展銷館,以及同時建成并運營的高橋大市場湖南出口產品集聚區,讓中小微企業甚至普通消費者“嗅”到了中非經貿合作新時代的來臨。
非洲大部分日用消費品依賴進口,自中國進口的產品中,消費類產品約占三成比重,而非洲具有明顯出口潛力的農副產品(如咖啡、魚子等),因加工水平、標準化程度較低,以及缺乏強有力的貿易促進平臺等原因,出口規模不大。
湖南高橋大市場仿佛就是一個勾畫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前景的典型樣本。
這個被羅曉描述為將傳統市場做到“極致”的大市場,入駐8000多家商貿批發企業,經營各類日用消費品170多萬種,與非洲進出口市場匹配度極高。“2018年交易額達1410 億元,非常適合中非貿易產品的特點。”羅曉說。
專業人士預計,作為中非博覽會“永不落幕”的實體展示平臺,高橋中非進出口雙向貿易及消費平臺不僅是多功能的非洲商品展銷平臺,同時也是一個便捷的市場采購貿易出口平臺,有助于高橋大市場的經營戶建立和完善非洲銷售網絡,為非洲市場提供更多物美價廉的日用消費品。
3天的博覽會期間,中非政府、國有及民營企業、金融機構、商協會以及非政府組織,共同簽署了84項合作文件,涵蓋貿易、投資、基礎設施、農業、制造業、航空、旅游、友城等領域,涉及金額208億美元。
“非洲近了,合作密了,中非人民的心也貼得更近了。”羅曉在接受采訪時說。此時,展館入口的烏干達年輕鼓手,富有節奏地拍擊著非洲鼓……
趙航 方大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