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要有談的樣子、談的誠意
重大新聞,總是不期而至。
6月18日深夜,國社發出電訊稿:《習近平同美國總統特朗普通電話》。
消息公布后,全球市場緊張情緒得到釋放,道瓊斯工業指數一度為此跳漲400點。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推特中稱,雙方“進行了很好的電話溝通”(had a very good telephone conversation)。
看起來,時間仿佛回到了2018年11月1日的那個深夜。
一樣是中美多日僵持,一樣是中國應約通話。
這次是否能再次迎來轉機?
結合這段時間的背景,簡單聊聊對這400多字新聞稿的理解。
首先,在美方極限施壓情況下,中美是無法溝通磋商的。如果有人不相信,那么中方只會用“以戰止戰”的方式來回應。
第十一輪中美經貿磋商前后,美方試圖通過升級關稅的手法逼迫中方就范,中國這邊則針鋒相對地給予還擊。
一邊是一意孤行,一邊是寸步不讓。
這就像陶然筆記在之前文章里提到的,“既然這樣,不如把磋商徹底停下來,回歸正常的工作軌道。一邊反制,一邊專注做好自己的事情。”
停沒停呢?
美方在這次通話里,主要提了兩個訴求。
一個是希望兩國元首能在G20大阪峰會期間會晤,另一個是希望雙方經貿工作團隊能展開溝通。
從訴求內容推斷,此前在美方極限施壓,毫無誠意的情況下,中美兩邊確實是“見也白見,談也白談”,無法溝通磋商。
美方現在希望通過溝通盡早找到解決分歧的辦法,算是擺出了解決問題的姿態。
從“不斷極限施壓”到“擺出解決問題的姿態”,美國一些人這種態度的轉變并不是憑空而來的。
看來,過去一個多月中國“認真備戰”的決心和能力,對一些人來說是有說服力的。
“希望雙方工作團隊能展開溝通,盡早找到解決當前分歧的辦法”
沒有這邊堅定不移的立場,堅決反擊的決心和迅速果斷的行動,哪里會有那邊客客氣氣的商量溝通?
能戰,敢戰,善戰,方能止戰。
其次,中方在通話中同意會晤,重申立場,更提到對這次會晤的一個重要考慮。
美方提出通過溝通來解決分歧,這一點得到了中國的正面回應。
不過,從新聞稿內容看,中方雖然同意會晤和溝通,但同時重申了立場和態度。
“近一段時間來,中美關系遇到一些困難,這不符合雙方利益。中美合則兩利、斗則俱傷。雙方應該按照我們達成的共識,在相互尊重、互惠互利基礎上,推進以協調、合作、穩定為基調的中美關系。”
“在經貿問題上,雙方應通過平等對話解決問題,關鍵是要照顧彼此的合理關切。我們也希望美方公平對待中國企業。”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聞稿里提到中方對這次元首會晤的一個重要考慮。
“就事關中美關系發展的根本性問題交換意見”
中美就貿易問題打打談談一年多,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思考一個問題——
中美關系到底往哪里走?
確定中美關系往哪里走,首先就要想清楚中美關系發展的根本性問題。
會晤前中方正式提出這個考慮,雖然只是“交換意見”,但也已具備了十足的分量。
這不僅關系到中美兩國未來的發展,也關系到全世界未來的發展。
最后,美方既然提出談,就應在磋商中體現誠意,如果依然堅持之前的一些陳詞濫調,那么中方的回應也不會有新變化。
中美經貿磋商如果能因這通電話而逐漸轉圜,大家當然是樂見其成。
不過,雖然兩國元首通話,同意會晤,重啟磋商,但最后結果如何,仍然取決于美國一些人能不能真正地“通過平等對話解決問題”,愿不愿意真正地“照顧彼此的合理關切”。
更何況,考慮到過去一年多來談談打打,尤其是過去一個多月的起起伏伏,恐怕還是要把各種情況估計得更充分些。
實際上,就在元首通話前后,美方一些高官的表態并不讓人樂觀。
6月18日,美國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庫德洛接受福克斯新聞電視臺采訪。從訪談內容看,雖然語氣有所放緩,但諸如“知識產權盜竊”“強制技術轉讓”“網絡黑客攻擊”這樣的陳詞濫調依然不少,闡述的內容尚未看到新變化。
而在美國參議院金融委員會日前舉行的一次聽證會上,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更是頑固地表示,“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認為美中經貿關系長久以來都處于失衡狀態。這個問題二十多年前就該解決了,但僅通過對話無法解決問題。”
看來,對接下來的會晤磋商結果,仍然要繼續保持平常心。
中國的立場,在6月初發布的《關于中美經貿磋商的中方立場》白皮書里講得很明白。
“中國始終堅持平等、互利、誠信的磋商立場。中國政府始終認為,以貿易戰相威脅,不斷加征關稅的做法無益于經貿問題的解決。中美應秉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精神,本著善意和誠信,通過磋商解決問題。”
“中美經貿磋商中,一國的主權和尊嚴必須得到尊重,雙方達成的協議應是平等互利的。對于重大原則問題,中國決不退讓。”
道理,講得很明白。
不過,只有對方切身感受到挑起貿易戰帶來經濟和政治上的痛感,恐怕才會真正接受這些道理。
這需要一段時間,還好我們有耐力,也有耐心。
就像上一篇文章提到的,一方面要把各種反制措施常態化,使應對有預期有章法。另一方面,不能因為外部的干擾,搞亂了自己的發展步調和節奏,放棄了既有的發展方針。
我們的重點并不是和美國人糾纏不休,而是要保持我們的發展節奏。
關鍵,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 (來源:令狐貓/“陶然筆記”微信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