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銳評】綻放“以人民為中心”的幸福花
【導語】
我們共產黨人,無論走多遠,都不能忘記從哪里出發、為什么出發、要走到哪里;我們共產黨人,無論走得多艱辛,不管有多少陷阱、圍追堵截和封鎖線,都將勇往直前,義無反顧。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重大部署,在全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正當其時。初心即承諾,就是要始終以百姓之心為心,以百姓之夢為夢,以百姓對美好生活之向往為向往;使命即奮斗,就是要忠誠干凈擔當,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牢記使命,方能致遠。為推動各級黨組織扎扎實實地開展主題教育,幫助廣大黨員干部深入學習思考,本期刊發“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系列評論文章之五,敬請關注。
綻放“以人民為中心”的幸福花
特約評論員 孔方斌
沒有一顆初心,比為人民謀幸福更崇高;沒有一項使命,比為民族謀復興更偉大。
從今年6月開始,在全黨自上而下分兩批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這次主題教育,就是為了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推動全黨更加自覺地為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而努力奮斗。每一名黨員要認真學習,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繼續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猶記習近平同志剛剛就任黨的總書記時,就曾殷切地說道:“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如今,這一溫暖人心的話語已經寫入黨的十九大報告。還記得今年3月,習近平主席回答意大利眾議長菲科問題時說:“我將無我,不負人民。”初心繪就的“人民”底色分外耀眼,使命擔綱的民本情懷分外真切,“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貫穿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實踐中,熔鑄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
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沉淀著一塊熠熠發光的試金石,那就是“為什么人”的問題。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回首九十八年篳路藍縷路,時代不斷將歷史之問擺在中國共產黨人面前,不變的答案始終是“以人民為中心”。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帶領人民,穿越革命歲月的浩蕩洪流,掀起建設年代的火熱浪潮,激蕩改革開放的時代風云,書寫新時代極不平凡歷史性成就與變革,以嶄新姿態屹立于世界的東方,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誕生于人民,依靠于人民,為了人民而奮進,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砥礪。
回望昭示,接力追尋。一個國家的前途,不取決于國庫之殷實、設施之華麗、城墻之堅固,而在于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如今,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站在這一關系全局的邏輯起點,十九大擘畫的宏偉藍圖,處處以人民福祉為出發點;新征程上每一項改革、每一次創新,步步以人民幸福為落腳點。正是這種直抵人心的民生溫度、持續刷新的幸福刻度、不懈追求的使命高度,將我黨的初心擦拭得無比耀眼。
踏上新征程,現在與未來所有的一切,都系于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曾經,有些黨員干部抱有“升官發財”的夢幻、“騎馬坐轎”的特權意識、“有權不用、過期作廢”的想法,全心全意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淡薄;在有些地方與單位,“舌尖上的浪費”“車輪上的鋪張”“舞臺上的奢華”“會所中的歪風”難以絕根,這種作風之弊、行為之垢,群眾反映強烈……回看走過的路、遠眺前行的路,我們愈發清楚脫離群眾危險是我們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因而,黨中央通過全面從嚴治黨,以直面現實的“問題清掃”、政治生態的“集中凈化”、規范權力的“制度建構”、回歸傳統的“思想整風”,刷亮對“以人民為中心”的堅持。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每一個共產黨人都須按照政治過硬、本領高強的要求,鍛造有擔當的寬肩膀,練就有成事的真本領,才能匯聚起十三億多中國人民的磅礴偉力,朝著更平衡更充分發展下的美好生活不斷前進,在脫貧攻堅的田間地頭,在拼搏圓夢的城市社區,在團結奮進的少數民族地區……綻放寫進人民心中的幸福故事。
有這樣一個問答,令人難忘。64歲的十八洞村苗族大媽問到,“怎么稱呼您?”習近平總書記這樣介紹自己,“我是人民的勤務員。”樸實的宣示,彰顯共產黨人始終不變的信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我們要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引領承載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航船破浪前進,勝利駛向光輝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