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 20190606 美國對華貿易逆差的背后
中美建交40年來,兩國貨物貿易額從1979年的25億美元,增長到2018年的6335億美元,雙邊經貿合作達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但是美國新一屆政府上臺以來,罔顧中美經貿合作互利共贏的本質,宣揚美國對華貿易“吃虧”論,還以貿易逆差問題為借口,挑起經貿摩擦。和中國做生意美國真的吃虧了嗎?今天,商務部發布了《關于美國在中美經貿合作中獲益情況的研究報告》,用大量詳實的數據,揭開了美國在華商業利益的真相。
先來看看中美雙方的貿易統計。2018年,按照美方的統計,對中國貨物貿易逆差為4192億美元。但根據中方的數據,貿易逆差為3233億美元。雙方的統計,相差了近1000億美元,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異呢?
除了雙方統計方法不一致之外,加工貿易,也就是中間品貿易統計沒有分離出去,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在中國輸美產品中,加工貿易產品的比重超過了50%,這些產品的零部件和技術都來自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供應鏈,中國從中只賺取了少量加工費,但是美方在統計的時候,卻按照最終產品價值全部計算到了中國的出口額上。
因此,商務部的報告指出,美方統計的貨物貿易逆差數據長期被高估,難以反映真實狀況。根據中美兩國商務部開展的聯合研究,美對華貨物貿易數據2015年被高估21%,按這一比例推算,2018年美對華貨物貿易逆差被高估880億美元。
美國揣著明白裝糊涂,總把貨物貿易逆差掛在嘴邊,宣稱自己吃虧,但是對于服務貿易上獲得的巨大順差它卻只字不提。實際上美國在旅游、運輸、知識產權、保險等領域,都擁有大額的對華貿易順差,而且增長迅速。按照美方統計的數據估算,2018年美對華服務貿易順差總額為873億美元。如果把這部分順差算上,2018年美對華總體貿易逆差額約為1536億美元,僅為美方公布數據的37%。
那么美中之間的貿易逆差到底是怎么來的?專家指出,這是受兩國產業競爭力、經濟結構、國際分工、貿易政策等多種因素影響,是市場作用的結果。
導致貿易逆差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美國不賣。美國對華實施嚴格的出口管制,造成美國企業喪失了很多貿易機會。數據顯示,中國進口的高技術產品中,自美進口占比從2001年的16.7%下降到2018年的8.2%。據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分析,如果美國將對華出口管制程度調整到對法國的水平,美對華貿易逆差可縮減三分之一。
此外,從貨幣角度來看,美國巨額貿易逆差的產生是利用別國剩余儲蓄,來維持其超出自身生產能力的消費水平的必然結果。
其實,近半個世紀以來,美國在絕大多數年份都是貿易逆差國。
由此可見,美國巨額貿易逆差并非因中國而生,也不會因中國而終。中美雙邊貿易中,雖然順差在中國,但利益在雙方。美國不但沒有吃虧,反而從中獲利豐厚。中國是美國貨物出口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2009年到2018年10年間,累計增長73.2%,大幅高于美國對世界其它地區的平均增幅。2019年5月,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發布的《2019年各州對華出口報告》顯示,2009年到2018年10年間,美國對華出口支撐了超過110萬個美國就業崗位。
美對華的銷售收入是美國企業在中國獲得的市場機會,它包含兩部分利益,一是境外的美國企業在中國市場獲得的銷售收入,主要通過對華貨物和服務出口來實現;另一個是在中國投資的美國企業實現的銷售收入。數據顯示,2017年,美國企業對華貨物和服務出口額2410億美元,在華美資企業實際銷售收入約7000億美元,兩者合計,2017年,美對華銷售收入總額約9400億美元。
此外,中美經貿合作中美國還從中國得到了大量的資金,它包括中國對美各類投資,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以及美國金融機構入股中資金融機構的獲利。據統計,截至2017年底,美國自華獲得的資金流入總額達1.37萬億美元。
中美是全球兩個最大的經濟體,雙方開展經貿合作,既是雙方優勢互補的自然結果,也是國際產業分工、資源優化配置的必然選擇。過去40年中美經貿合作取得的巨大成就正是兩國順應歷史潮流,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互惠互利,加強合作的結果,雙方也都從合作中獲得巨大、平衡的利益。如果只是一方受益,另一方“吃虧”,雙方的合作不可能持續幾十年走到今天。現在美方借所謂的貿易逆差挑起事端,恐怕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