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位兩院院士的高考記憶
“2018年春節(jié),我們去拜訪周緒紅院士。他正在家整理大學期間的讀書筆記和作業(yè)本。工整的字跡,漂亮的手繪工程圖。有的題目,他做了七八種解題方案。周院士是1977年我國恢復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學生。他們中產生了200多位兩院院士。他們是我國改革開放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弄潮兒,也是把濃濃愛國情以科技的方式融入祖國建設的奮斗者!29日,《兩院院士憶高考——77級、78級大學生的高考故事》新書發(fā)布會上, 湖南大學出版社社長雷鳴說。
為紀念改革開放暨恢復高考40周年,和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歷時一年,集合了51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署名文章的《兩院院士憶高考》正式出版。這些經歷了特定歷史的科學家,將個人理想與國家命運,自身奮斗目標與公民社會責任間的“處理”,展現得淋漓盡致。
不拋棄不放棄 與祖國共成長
“他們的故事,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也是一代人的集體記憶。這一代人在逆境中崛起,與時代同呼吸,與祖國共命運,與人民同奮進!崩坐Q說。
“我是1966年高中畢業(yè)的‘老三屆’。盼高考,我盼了整整11年。我原以為永遠實現不了大學夢了!敝袊こ淘涸菏筷愓逭f。
對40多年前的備戰(zhàn)高考,陳政清記憶猶新。一邊充當高考補習班老師的“教練”角色,一邊自己在準備做高考“運動員”。30歲的他,和自己的學生一起走進考場!拔液軕c幸自己趕上了趟兒。也是不拋棄不放棄的執(zhí)著,支撐起我學習和科研取得的成就!
“恢復高考是天大的喜訊。但他們依然是在物質嚴重匱乏,學習環(huán)境極度艱苦的境遇中去迎接機會的。他們是最能理解‘時不我待’和‘爭分搶秒’的人!弊x者沙成業(yè),對改革開放后,我國現代化建設中貢獻最突出的精英群體,有著深深的共情。
心中無逆境 奮斗者滿滿愛國情
中國工程院院士、航空發(fā)動機專家甘曉華獲悉高考消息時,僅剩下一個多月的準備時間。作為生產隊長的他,只能在夜晚,就著供抽水機用的柴油,來挑燈夜戰(zhàn);璋档臒艄夂筒裼腿紵l(fā)的黑煙,是他的“高考伴侶”。
“心中無逆境則生活無逆境!敝袊茖W院院士楊萬泰說。
讓51位院士共寫一本書,約稿難度會很大?并非如此。院士們很樂于分享那個年代的自身經歷,只為給后來者傳遞一份精神。
得知“兩院院士憶高考”選題計劃,解放軍總醫(yī)院生命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付小兵主動投稿。這位經歷了1977年和1978年兩次高考的科學家,深情的回憶了自己在老山前線參加戰(zhàn)傷救治任務,在血與火中前行的故事。
“是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態(tài)度,也是勤奮努力、不怕挫折、敢于擔當、樂于奉獻的家國情懷,支撐著我們。”中國工程院院士周緒紅說。
“現下青少年過于豐富的物質生活,和相對匱乏的精神世界,讓他們對未來有更多迷茫。孩子的人生目標,與祖國的發(fā)展沒有深刻的連接性。作為家長,我希望讓孩子‘參與’院士的歷程,樹立遠大目標,接過上一輩中國輝煌成就締造者們的旗幟,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鄙吵蓸I(yè)說。
“無論何時何地,個人的命運都是與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關、緊緊相連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奇的自述,如此“提示”讀者。(俞慧友 蔣鼎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