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之家”溫暖千萬家——全國懸掛光榮牌活動綜述
新華社北京5月24日電 題:“光榮之家”溫暖千萬家——全國懸掛光榮牌活動綜述
梅世雄、孫蕊
在江西宜春,退役軍人劉威一家三代從軍,三家喜掛光榮牌的故事,成為鄰里的美談。
“參軍就是要保家衛國,沒有國家,哪有自己的小家,將來若有機會,我也會送女兒去參軍。”劉威說,他的爺爺是抗日老兵,父親和叔叔都是退役軍人,自己曾在武警部隊服役。今年4月下旬,宜春市、區工作人員為他家懸掛光榮牌。
自去年懸掛光榮牌工作啟動以來,千萬個像劉威一樣的家庭掛上了光榮牌。軍人以身許國,舉國尊崇其家。繁華都市、內陸邊陲、高原海島、尋常巷陌,千千萬萬光榮之家面對滾燙的“光榮”二字,無愧,亦無悔。
一人當兵,全家光榮
“啥都可以不要,就是光榮傳統不能丟。”河南籍抗戰老戰士鐘興遠,身有殘疾。2017年夏,縣里給鐘興遠建新房搬新家。老人親手將舊房懸掛的“軍屬光榮牌”摘下來,擦干凈帶走。
為烈屬、軍屬等優撫對象家庭懸掛光榮牌是黨和政府的優良傳統和一貫做法。1950年12月頒布的革命烈士家屬革命軍人家屬優待暫行條例規定明確:“尊重并提高烈、軍屬社會地位,予以精神的安慰,如:賀功賀喜、掛光榮匾、重要節日慰問、開會設烈、軍屬席等。”
據軍轉干部向賢彪回憶,四十多年前,公社領導到他家拜年,并將一塊“光榮之家”牌匾懸掛在家。父親當日寫信:“你是光榮的軍人,我們是光榮的軍屬,要對得起這份光榮,要讓光榮牌永不蒙塵、光彩奪目!”
在改革建設發展的各個歷史時期,全國各地積極做好為義務兵和烈屬家庭掛光榮牌、送立功喜報等工作。不少地區創新光榮牌懸掛方式,擴大光榮牌懸掛范圍,把為優撫對象懸掛光榮牌工作落到實處。
擴大范圍,統一標準
懸掛光榮牌是許多人的期盼,但光榮牌給誰掛?怎么掛?誰來掛?
“我們分別征求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軍隊部分大單位的反饋意見,并組織社會群眾召開座談會,就光榮牌的懸掛范圍、懸掛方式等問題充分調研論證。”退役軍人事務部相關工作人員介紹,2018年4月19日,退役軍人事務部掛牌成立第三天,便啟動光榮牌相關工作。調研結果顯示,河北、山西、江蘇、貴州等省已為所有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家庭統一更換光榮牌,社會普遍反映較好。其他一些省份也建議國家盡快出臺政策。
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為烈屬、軍屬和退役軍人等家庭懸掛光榮牌工作實施辦法》。按照辦法要求,光榮牌懸掛范圍擴大到所有烈屬、軍屬和退役軍人等家庭,將光榮牌的稱號統一為“光榮之家”,并對光榮牌的樣式、制作、落款等進行了規范。
隨著五級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的組建,全國范圍內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信息采集、懸掛光榮牌的工作也進入加速階段。廣東、云南等地分別出臺懸掛光榮牌工作實施細則,健全規范工作機制。新疆下發《為烈屬、軍屬和退役軍人等家庭集中懸掛光榮牌工作實施方案》。截至4月底,全國各地已為3000余萬戶家庭懸掛了光榮牌。
敲鑼打鼓,送上榮光
為了體現尊崇感、突出儀式感,做到應掛盡掛、不漏一戶,各地不斷進行動員部署推進,軍地領導一起送,敲鑼打鼓地送。熱烈莊重送出軍人榮譽,不讓光榮“悄無聲息”。
各地成立工作專班,全面開展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信息采集工作,為懸掛光榮牌提供精準服務支撐。北京市在各區街道、鄉鎮的政務服務大廳,共設采集點1100余個。
為做好光榮牌懸掛工作,各地不斷改進工作方式,探索出不少新路子、好辦法——
浙江舟山針對小島優撫對象居住地高度分散、島際交通不便等實際,分頭上島入戶落實懸掛任務;安徽黃山休寧縣為全縣約6000名烈屬、軍屬和退役軍人等家庭懸掛光榮牌的同時,統一制作精美的全家福照片;在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黃布鎮,退役軍人服務站工作人員向每戶光榮之家致辭并行軍禮……
一聲光榮,一生光榮
在光榮牌懸掛過程中,懸掛對象一句句肺腑之言令人動容——
“黨和人民還記得我們,知足了。”
“我們是從軍營走出來的,不會給黨和國家添麻煩。”
“我還是一個兵,隨時聽從黨的召喚。”
……
“龍衛星烈士,湖南省雙峰縣人,時年僅二十歲,榮立三等功。”墓碑上僅有的幾十字碑文,濃縮了烈士龍衛星的事跡。2019年春節前夕,在湖南省雙峰縣永豐鎮井元村,龍衛星91歲的老母親彭桂秀收到了湖南省人民政府頒發的“光榮之家”牌匾。老人把金燦燦的牌匾懸掛在了廳屋門正中最顯眼的位置。
在湖北省來鳳縣建設銀行宿舍樓張富清家中,工作人員為其懸掛上了“光榮之家”的牌匾,并送去慰問金和慰問信。兒子張健全把他們的來意復述給老人后,老人顫顫巍巍地伸出手,握住來訪者說:“我耳朵聾,但我能看見,黨和國家沒有忘記我。”
71年前,張富清是西北野戰軍的突擊隊員,冒著槍林彈雨,炸掉敵人四個碉堡。他深藏功名60多年,除向組織如實填報個人情況外,從未對身邊人說起過去的戰功。
退役軍人事務部負責人說,光榮牌是對軍人價值的認可,不能一掛了之,還有很多相關的后續工作要做,要把懸掛光榮牌的優良傳統持續保持下去,把對烈屬、軍屬和退役軍人等家庭的尊崇優待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