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帶一路”,共享發展果實
“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花開時節的北京,再次吸引世界目光。
4月26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習近平主席出席會議并發表主旨演講。習主席在演講中指出,共建“一帶一路”,順應經濟全球化的歷史潮流,順應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時代要求,順應各國人民過上更好日子的強烈愿望。只要大家齊心協力、守望相助,即使相隔萬水千山,也一定能夠走出一條互利共贏的康莊大道。
誠然,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讓人民過上好日子,讓世界各國經濟協同發展,唯一的道路就是合作,也唯有合作,才能共贏。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一帶一路”旨在共贏的基礎上,打造一個利益、命運和責任共同體。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的種種表現下,在逆全球化傾向逐漸抬頭的趨勢下,“一帶一路”讓人們看到了新的發展希望。
浩浩蕩蕩之潮流,唯團結一致方能當好弄潮兒,世界這艘大船方能行穩致遠。
自2013年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著眼人類發展未來,提出“一帶一路”重大合作理念以來,經過近六年的發展,已有126個國家、29個國際組織同中方簽署合作文件。參與各方表現出的知行合一,說明“一帶一路”契合了人類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
一種理念之所以應者云集,恰恰是因為它抓住了時代要點,從而引發并肩偕行、逐夢未來的時代共鳴。正如未來學家奈斯比特夫婦在《世界新趨勢》中說的那樣,“歷史上從來沒有誰嘗試通過一系列政策的實施,在經濟領域將那么多國家和大洲連接起來!边@也佐證了“一帶一路”所追求的是建成和平、繁榮、開放、創新和文明之路。顯然,討論和對話比用對抗來解決分歧這一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時間是忠實的記錄者。從哈薩克斯坦到印度尼西亞,從雁棲湖邊到西子湖畔,從世界經濟論壇到日內瓦萬國宮,從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會議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一帶一路”傳遞的和平與共識理念隨著習近平主席的腳步,走向了世界。
從在白俄羅斯專程考察中白工業園,到在波蘭出席統一品牌中歐班列首達歐洲(波蘭)儀式;從在塞爾維亞同河鋼集團塞爾維亞斯梅代雷沃鋼廠工人交流互動,到在烏茲別克斯坦出席“安格連—帕普”鐵路隧道通車視頻連線活動……六年的時間軸上,習近平主席的身影多次出現在項目現場,這釋放了一種更加務實的態度,更是用腳步見證了共建“一帶一路”以來的重大進展。
“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和平幸福是世界人民心中的本,互利共贏是各國發展的道。
當以此次峰會為契機,凝聚共識再出發,沿著“一帶一路”,攜手走向世界人民互利共贏的康莊大道。(特約評論員 陸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