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智能制造高質量發展的四個抓手
智能制造是先進制造業發展的重要形態,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是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新方向、新趨勢。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拓展“智能+”,為制造業轉型升級賦能。這些都為加快推動我國智能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縱觀世界經濟發展史,每一次科技和產業革命在帶來生產效率提高和生產方式變革的同時,也會為后發國家實現跨越發展提供重大機遇。當前,全球制造業正加快邁向數字化、智能化時代,智能制造對制造業競爭力的影響越來越大。能否抓住智能制造這一重大機遇,關系我國能否建成制造強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近幾年,我國智能制造產業發展取得了不少成效,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差距,面臨高端要素資源不足、各區域產業同構嚴重、智造生態不完善、人才梯隊暫未形成有效支撐等一系列問題。加快推動智能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需要審時度勢,著力找差距、補短板、強優勢、挖潛力,重點要抓好以下四個關鍵點。
抓手一:以重點攻關破解技術制約難題
核心技術的數量是衡量智能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掌握核心技術是我國智能制造高質量發展的先決條件。如何破解技術制約難題,推動智能制造高質量發展?一是瞄準國際前沿技術,走以自主創新為主、合作創新相結合之路,爭取在智能制造關鍵技術上實現“單點”突破,并逐步過渡到多領域關鍵環節的多點甚至全線有效突破。尤其是要在智能制造關鍵領域開展重點攻關,形成國際領先優勢,避免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卡脖子”。二是要緊密結合智能制造市場需求,積極開展多層面的重點科技攻關,如國家層面的重大科技專項攻關、行業層面的共性技術攻關、企業層面的關鍵技術攻關等。在“兩化”深度融合實踐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新的科技成果作用,加快轉化和應用,提升智能制造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三是在技術攻關的基礎上,要加大對智能制造關鍵技術標準的開發力度,推進智能制造國際標準化工作,促進中國標準“走出去”,參與全球規則的制定。同時還要發揮國際標準的引領作用,指導國內智能制造技術創新,加速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抓手二:以特色發展推動產業協同創新
推進智能制造高質量發展,要突出特色發展,減少重復建設,防止產業同構。一是加強特色產業技術創新協同發展,針對智能制造特色產業的基礎研究和共性技術,要建立創新協同機制,發揮政府、技術聯盟、產業發展等專項資金的引導作用,集中投入,形成合力,防范“各唱各調、各吹各號”,節省研發經費和研發時間。二是推進特色產業投資差異化發展,緊密結合各區域智能制造基礎和發展水平,發揮區域的比較優勢,清晰定位,聚焦特色,錯位發展,大力推進特色智能制造資源的集聚,打造各區域特色產業集群。
抓手三:以優化融合完善智能制造生態
智能制造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一個良好的產業生態環境,其中智能制造產業鏈完善、服務體系健全、公共平臺多元化,有形物理空間和無形的網絡虛擬空間相結合,有利于各類智能制造技術成果的轉化和發展。一是加強智能制造產業內資源的優化融合,以龍頭企業牽頭,推動裝備、自動化、軟件、信息技術等不同領域企業緊密合作、協同創新,打破技術“孤島”,推動產業鏈中各環節主體的分工合作、共同發展,逐步形成以智能制造龍頭企業為核心,各上下游企業聯合推進、大批定位于各細分領域的“專精特新”企業深度參與的智能制造生態。二是加速跨產業資源的優化融合,強化創新鏈、產業鏈、服務鏈、資金鏈等多鏈融合,實現多種產業資源的高效配套和精準對接,推動智能制造產業項目快速落地和健康發展,促進區域智能制造產業集群的形成,由此打造一個生產和服務基礎健全的智能制造生態環境。三是構建跨區域制造資源協同平臺,借助互聯網技術,建立和優化虛擬體系架構,完善運行機制,打破距離束縛,加強區域間技術、設計、生產和服務等能力和資源的集成和對接,推進制造過程中各環節和價值鏈的協同優化,在更大空間范圍內實現各區域優勢互補資源的整合利用,加速完善智能制造生態。
抓手四:以全面培育突破人才隊伍瓶頸
人才是推動發展的第一資源和核心要素。對智能制造而言,起關鍵作用的生產要素是素質高和能力強的人才,推進智能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需要多層次穩定的優秀人才隊伍。一是通過多種途徑引進和培養一批能夠突破智能制造關鍵技術、帶動制造業智能轉型的高層次技術領軍人才。采取多種激勵措施,優化科研環境,通過高層次人才牽頭打造高水平的技術創新團隊,促進智能制造企業創新發展。二是突出職業精神和企業文化構建,培育一批既擅長制造管理又熟悉制造技術的復合型人才,遵循智能制造發展規律,規范和協調智能制造企業發展,提升智能制造企業運營水平。三是促進校企合作,培養一批專注于智能制造技術開發、技術改進、業務指導的專業技術人才,促進智能制造技術持續改進和優化。四是弘揚工匠精神,聯合高職院校,培養一批門類齊全、技藝精湛、愛崗敬業的高技能人才,為智能制造企業品牌和質量的提升提供保障。
(作者:周向紅 成鵬飛 作者單位:湖南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