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就美美與共的新畫卷
【絲路觀察】
作者:趙明昊
近6年間,本著“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一帶一路”倡議取得豐碩成果,業已成為當今世界廣泛參與的國際合作平臺和普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今天,我們迎來了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來自150多個國家和90多個國際組織的近5000位外賓聚首北京,共同總結經驗、規劃未來、凝聚共識。事實證明,這條造福各國人民的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綠色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和廉潔之路正越走越寬。
“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要聚焦發展這個根本性問題,釋放各國發展潛力,實現經濟大融合、發展大聯動、成果大共享。”對于發展的意義,中國有著來自歷史深處的認識與思考。就在百年前,這片土地還被蔑稱為“停滯的帝國”,而今卻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備受矚目。經過40年改革開放,中國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并以平穩較快增長的態勢繼續為世界經濟發展帶來良好預期。這一成就來之不易,一方面在于中國社會對堅持改革開放有著堅定共識,另一方面也在于中國抓住機遇、順應了經濟全球化的世界大勢。“一帶一路”倡議,既飽含著“中國智慧”,又富于“新的能量”,對世界各國而言具有獨特的現實意義與精神力量。
當前,各國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依存不斷加深,但世界面臨的挑戰與困難層出不窮,風險與危機日益增多,貿易保護主義、民粹主義、恐怖主義等諸多不確定性因素時刻困擾著人類。追根溯源,問題還在于“世界經濟增長需要新動力,發展需要更加普惠平衡,貧富差距鴻溝有待彌合”,沒有發展則一切無從談起。從全球經濟史的角度來觀察,近代以來,特別是20世紀后半段,后起的工業化國家,除不斷加大教育醫療、基礎設施建設等公共產品的投入外,共同特征還在于對全球市場的熱情和對工業化的執著。2013年至2018年,中國與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超過6萬億美元,中國企業對沿線國家直接投資超過900億美元,在沿線國家完成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超過4000億美元。對發展中國家來說,“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與落實,很好地促進了當地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提升,有助于優化生產要素配置、培育經濟增長內生動力。對發達國家而言,“一帶一路”倡議的包容性和非排他性,帶來了更多的第三方市場合作,而更激烈的競爭模式也為發達國家自身經濟注入新的活力。
以“通”為要義,以“合”為內涵,“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的合作格局基本成型,一大批互聯互通項目成功落地,為沿線各國人民帶來了看得見的財富和實實在在的滿足感、幸福感,“一帶一路”建設將不斷向高質量高標準高水平發展。
《光明日報》( 2019年04月25日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