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英烈,傳承才是最好的紀念
作者:許翀
近日,退役軍人事務部、中央網信辦、教育部、民政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中央軍委國防動員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10家單位聯合下發《關于在清明節期間開展“傳承?2019清明祭英烈”宣傳教育活動的通知》,部署開展以緬懷英烈、傳承英烈精神為重點的主題宣傳教育活動。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一直以來,我們過著幸福、美好、和平、安定的生活。但不論走多遠,都應不忘初心。這樣的生活,是無數的英烈用自己的生命換來的。沒有英烈們的英勇犧牲,沒有英烈們的前赴后繼,就沒有國家的富強和我們的幸福。在“清明時節雨紛紛”的時節里,我們祭奠英烈、緬懷英烈,就是對他們的一種尊重與敬畏,也是對當下幸福生活的一種珍惜與感恩。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其實也是在提醒我們,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除了珍惜,我們或許還應該做得更多一些。
近年來,為了更好地宣傳先烈精神,達到教育化人的目的,各級各單位也是積極作為,宣傳教育短片展播、網絡直播、英烈精神在身邊主題征文、為烈士尋親、網上祭掃、尋訪烈士陵園等一系列的活動,讓我們再次重溫與學習了英烈精神,知道了他們的故事,了解了他們的信仰,明白了他們的追求,這些,對如今的我們來說,不只是了解歷史知識那么簡單,而早已凝結為一種英烈精神。對此,除了要用心看、認真聽之外,更要深入思、實在做。不敢說,我們要嚴格以先烈的精神來要求自己,但不斷地向美好靠近,向他們的精神靠攏,則應該成為當下的一種社會共識。
社會在向前發展,但不管社會如何發展與進步,我們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再遼闊,我們也不能忘記初心何在。而根據有關部門的數據統計顯示,“共約有2000萬名烈士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英勇犧牲,永遠地長眠在我們腳下的這片熱土上。”時光流逝,但我們不應忘記先烈們的精神,也不能沖淡我們對革命先烈的緬懷。這是我們民族的魂,也是我們強大的根基。只要我們繼續傳承與發揚他們的精神,社會主義的各項事業就一定能旗開得勝,所向披靡。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和平年代同樣需要英雄情懷”。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前進中的國家不能忘記先烈。在國家層面,我們已經通過立法確定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烈士紀念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這樣的現實證明一點,那就是,無論時代與環境如何改變,如何變遷,尊重英雄都是一種價值觀的傳承。而在個人層面,置身于我國正在由大向強、將強未強的關鍵時期,內外的因素,可能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要更加復雜,在這樣的現實下,就需要全國各族人民傳承與發揚好英烈精神,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為創造更美好的未來而不懈努力。
在這個草長鶯飛的清明時節,就讓我們向革命英烈致敬,向新中國發展建設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先輩們致敬,讓英烈們的精神代代相傳。我們要告訴他們,你們的鮮血沒有白流,中國人民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更要告慰他們,你們后繼有人,你們的精神永存,這將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歷史征程中得到體現。(許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