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涉企案件辦理機制 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法律與生活》雜志社記者 盛學友 報道】陽春三月,春暖花開。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正在北京召開。來自全國各地、各行各業的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代表全國人民建言獻策、履職盡責,描繪祖國的宏偉藍圖。
《法律與生活》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無論是人大代表還是政協委員,他們都在關注著一個共同的話題,那就是營造良好的營商法治環境問題。
2018年11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習總書記再次強調“三個沒有變”重要論斷,釋放了正本清源、提振信心的強烈信號。
全國政協常委、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民革黑龍江省委主委谷振春就其提交的關于完善涉企案件辦理機制營造良好營商環境的提案,接受了《法律與生活》記者的專訪。
走訪調研,為政府提供決策參考
《法律與生活》記者:您是在什么情況下提出關于完善涉企案件辦理機制營造良好營商環境這個提案的?
谷振春:近年來,東北的營商環境往往被人們所詬病,“投資不過山海關”這句話似乎成為了一句魔咒籠罩在東北上空。
2018年9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時就推進東北振興提出了六個方面的要求,第一個就是要以優化營商環境為基礎,全面深化改革。可以說,習近平總書記一語就道破了東北經濟發展的關鍵。
目前黑龍江經濟發展正處于爬坡過坎、滾石上山的特殊時期,由于國有經濟的“高比例”和計劃體制的“高殘留”,黑龍江省的民營經濟發展一直比較薄弱,只有不斷改善投資和市場環境,切實保護民營企業家的人身財產安全,才能煥發出民營經濟的強大活力,使其成為東北振興的重要力量。
為充分響應黑龍江省委、省政府關于改善營商環境的重大舉措,營造更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從去年開始,我們相繼走訪調研了一些民營企業和政府相關部門,發現廣大民營企業家尤其是在涉企案件辦理時,會對企業財產和自身的人身安全有一些擔心,為了消除疑惑,推動形成更加平等有序、充滿活力、更富效率的法治化營商環境,我們選擇了這個題目,希望通過我們的調研,能為政府相關決策提供一些參考。
建言獻策,聘請監督員建議被采納
《法律與生活》記者:您在參加黑龍江省委、省政府有關會議的時候,是否就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保護和改善營商環境問題,發表意見和建議,進行各方面的鼓與呼?
谷振春:針對保護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營造更加良好的營商環境,2018年6月,我們在黑龍江省政協十二屆二次常委會議上作了《堅持問題導向 掃清發展障礙 使龍江營商環境再無“死角”》的口頭發言,針對當時阻礙民營經濟發展的一些短板問題,提出了“搭建開放平臺,實現信息共享”、“推進許可提速,實行電子證照”、“強化問責機制,發揮監督作用”等具體建議,希望進一步簡化、規范各項流程。
2019年年初,在黑龍江省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上,我們結合調研情況,作了“創新服務 強化《黑龍江省營商環境建設與監督條例》與各項民營經濟政策落實”的口頭發言,建議建立省、市、縣三級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與企業家面對面協商機制,聽取意見建議,跟蹤協調解決企業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這次發言得到了王文濤省長的重視和批示,關于聘請特邀監督員的建議被政府采納。
全國首創,“新官必須理舊賬”寫入法條
《法律與生活》記者:黑龍江在對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保護和營商環境改善方面,有哪些好的舉措和做法?還有哪些問題和不足?
谷振春:近兩年來,黑龍江非常重視優化營商環境,省委、省政府下大力氣整頓作風,采取了一系列重磅措施。
2018年年末,黑龍江省成立了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全力打造高效透明的政務環境和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
2019年年初,“政府要帶頭講誠信”“努力做到‘辦事不求人’”被寫入黑龍江省政府工作報告。
1月,《黑龍江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審議通過,將“新官必須理舊賬”寫入法條,這在全國各省市同類法規中應是首創,也體現了黑龍江大力優化營商環境,“鋼牙啃硬骨”、“重拳破沉疴”的信心與決心。
2月,春節后上班第一天,黑龍江就召開了全省深化機關作風整頓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會議,這已經是連續兩年在春節后第一天就召開整頓作風優化營商環境大會。
與此同時,針對一些部門存在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一些職能部門服務不優、效率低下等問題,打出常態化明察暗訪、抓典型立案查案的重拳。2018年省級層面先后公開曝光部分窗口單位政務服務不暢等典型案例12批,各地市共問責6843人。
可以說,黑龍江省委、省政府關于改善營商環境,為民營企業發展保駕護航的舉措是“一錘接著一錘敲”。
雖然黑龍江省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營商環境的改善仍然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思想解放不徹底。黑龍江作為最早進入計劃經濟而又最晚退出計劃經濟體制的省份,受計劃體制和其他一些影響,制約很深,思想解放程度還不夠。
二是“接權”能力不足。簡政放權后,權利“放下來、接不住”。雖然職能、責任、權力下放了,但人員(編制)、經費、技術、設備等沒有完全配套,導致基層面對放下來的事項管不好,部分干部沒有真正從“管控”向“服務”型政府轉變。
因此,還應進一步解放思想,并使審批權限的下放與“人財物”同步推進,切實解決好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問題。
人身財產安全,是民營企業之本
吳姝靜 攝
《法律與生活》記者:您提交的提案,主要是通過完善涉企案件辦理機制,來營造良好營商環境,為什么針對的是涉企案件辦理機制這樣一個很專業的問題?
谷振春:在2018年11月1日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非常具體地指出了改善民營企業發展要抓好六個方面政策舉措,其中第六點是保護企業家人身和財產安全。這是廣大民營企業家最關切的一條,財產和人身安全是民營企業之本,沒有這個本,企業的生產和發展就無從談起。
為改善投資和市場環境,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在落實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時,要切實保護民營企業家的人身財產安全,推動形成平等有序、充滿活力、更富效率的法治化營商環境,煥發出民營經濟積極參與中國經濟建設的巨大動力。
正因如此,我才從涉企案件辦理機制入手,從司法保障的角度,抓住民營企業之本,通過提案來呼吁營造良好法治營商環境。
三方面建議,保護人身財產安全
《法律與生活》記者:您具體提了哪些建議?
谷振春:主要從三個方面提出的建議——
第一,依法慎重決定是否對涉嫌違法的企業和人員財產采取相關強制措施。
在辦理涉企案件時,依法慎用人身強制措施,不得隨意干預企業正常生產經營,不得隨意凍結企業賬號、查封企業賬冊,不得隨意發布影響企業聲譽的言論和報道,最大限度降低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不利影響。
在查封、扣押企業資產時,對經營狀況良好或發展潛力較大的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預留必要的流動資金和往來賬戶,避免因案件執行導致企業生產經營困難。
嚴格規范涉案財產處置,嚴格區分違法所得和合法財產、個人財產和企業法人財產、涉案人員個人財產和家庭成員財產,依法維護涉案企業和人員的合法權益。
第二,保護企業和企業家免遭不法侵害。
要不斷深化司法改革,保證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涉。一些比較敏感或者涉及地方官員的涉企案件,可以考慮跨區域辦案或者指定法院辦理。
對涉及民營企業的職務侵占、挪用資金、商業受賄等犯罪案件,依法快速處理,對重大經濟犯罪案件實行掛案督辦。
完善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信息共享平臺,推動實現侵權犯罪案件網上移送、網上受理、網上監督。
同時,堅決杜絕民事問題刑事化,以刑事執法介入經濟糾紛,避免混淆企業家個人行為與企業行為。
第三,甄別糾正一批社會反映強烈的產權糾紛申訴案件。
對于一些大案要案,最高人民法院應該更加積極地介入,回應社會關切,同時,加強對地方法院糾錯工作的監督和追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