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逸濤:為人民創作文藝精品 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
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10日下午3點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委員進行大會發言。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一級導演 呂逸濤:
我的發言題目是:為人民創作文藝精品 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
3月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參加聯組會議并強調,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新時代呼喚著杰出的文學家、藝術家、理論家,文藝創作、學術創新擁有無比廣闊的空間,要堅定文化自信,堅持與時代同步伐,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堅持用明德引領風尚。大家一致感到倍受鼓舞、備受激勵,同時深感責任重大。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新時代文藝創作指明了方向,文藝工作者必須堅守和踐行時代使命,把聚焦時代、觀照時代、反映時代作為我們創作者的職責,所創作的作品要緊扣時代脈搏,講述當代中國人追夢的故事,講述現實背景下中國人奮斗的故事,講述在這個偉大時代下中國發生的歷史巨變的故事。同時,我們要帶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進行藝術創作,扎根生活、深入人民,去尋找創作的素材和方向。因為我們肩負著培根筑魂的重任,所以要“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要走出“象牙塔”,摒棄浮躁之風,堅持用理性之光、善良之光、正義之光照亮生活,滿懷熱情地謳歌“真善美”,旗幟鮮明地鞭撻“假惡丑”,訴說人間真情,傳遞世間美好。
文藝領域一度存在著價值扭曲、娛樂至上現象,尤其在電視網絡綜藝領域,過度娛樂化和“眼球經濟”讓整個市場呈現出一種虛假的繁榮。究其原因,還是沒有解決好總書記指出的文藝為了誰的問題。在聯組會上,總書記再次強調:“人民是創作的源頭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創作才能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深刻揭示了文藝創作的根本。實踐證明,凡是脫離了深度挖掘、脫離了社會背景、脫離了人民情感共鳴的作品,只能賺取一時的眼球,絕不會成為影響時代的精品。拿我們創作的《朗讀者》來說,如果說“朗讀”二字指的是文字,“者”講的則是人。節目里,有大半輩子獻身改革開放的先鋒人物,有白手起家闖出一片天地的民營企業家,也有普通勞動者,正是他們建設出活力迸發的當代中國,從而讓這個節目富有鮮明的時代人文氣息。而這樣的精品只有深入到創作一線、扎根于現實的泥土,才能挖掘出其中的時代價值。
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文藝創作的重要源頭是中國幾千年來沒有斷流的文化血脈,是我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筋骨,是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互融互鑒的共同價值、共同情感。而新中國成立以來的70年,有大量生動鮮活、可歌可泣的文藝素材,這些也是時代留給我們的寶貴創作財富。文藝創作要以此為根,把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有效地傳播中華文化的時代價值,打造符合時代的文藝精品。當《千里江山圖》在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中展開時,觀眾們看到的是我泱泱中華不曾斷流的數千年文脈,使得節目贏得了諸多年輕人的評論:“此生無悔入華夏,來世還生中華家”、“今生何其有幸,得炎黃賜名!”這是何等的自信!
“講好中國故事”需要傳播平臺的聚合優勢,不斷加大主流傳播引導能力,充分發揮正面宣傳鼓舞人、激勵人的作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成立,提供了更好的創作契機和傳播優勢。我們要把握大勢、精準施策,著力提升傳播能力和創作能力,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當代中國,講好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故事、中國人民奮斗圓夢的故事,展現新時代中國人的精氣神,讓世界傾聽中國、讀懂中國。
“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文藝是一個時代的鏡子,是一個時代的精神風向標。作為新時代的文藝創作者,我們要堅守社會主義文藝的“人民性”之魂,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讓我們記錄大美時代,謳歌浩蕩夢想,講好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