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風清氣正邁向新征程
【牢記囑托 砥礪前行】
2018年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重慶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形成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是旗幟鮮明講政治、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的政治要求,是持之以恒正風肅紀、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的迫切需要,是鍛造優良黨風政風、確保改革發展目標順利實現的重要保障。
重慶市委市政府和廣大干部群眾堅持學思踐悟、知行合一,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全面落實,一年來政治生態持續向好、精神狀態積極向上、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事業穩步向前,干事創業的氛圍日益濃厚,全市上下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力度空前。
抓住“關鍵少數” 形成“頭雁效應”
習近平總書記參加重慶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加強教育引導,注重破立并舉,抓住“關鍵少數”,推動各級領導干部自覺擔當領導責任和示范責任,把自己擺進去、把思想擺進去、把工作擺進去,形成“頭雁效應”。
重慶始終將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為重整行裝再出發最重要的思想武裝,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努力在領會實質、聯系實際、見諸實效上下功夫。重慶制定學習宣傳習近平總書記參加重慶代表團審議時重要講話精神工作方案,市委主要領導同志深入企業、農村、學校,帶頭向基層干部群眾專題宣傳闡釋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全市開展宣傳宣講活動7800余場,現場受眾超過173萬人次。市委提出并嚴格執行“三個確保”的政治承諾,確保重慶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一切行動聽黨中央指揮,確保重慶所有工作部署都以貫徹中央精神為前提,確保重慶各項事業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正確方向前進,切實將“兩個維護”體現在崗位上、落實到行動中,推動重慶政治生態持續向好、整體向好。
堅持法治與德治相結合
習近平總書記參加重慶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既講法治又講德治,重視發揮道德教化作用,把法律和道德的力量、法治和德治的功能緊密結合起來,把自律和他律緊密結合起來,引導全社會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良好道德風尚,防止封建腐朽道德文化沉渣泛起。
重慶市委制定落實《關于加強法治和德治工作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強干部法治素養建設的意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論述。市委常委會帶頭專題學習憲法、監察法等法律法規,完善科學民主決策機制,將合法性審查作為市委、市政府決策的必經程序。建立落實領導干部法治輪訓制度,分層分類培訓干部10萬余人次,2.9萬余名領導干部旁聽法庭審判,50萬余名機關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參加網上考試。
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領導干部要講政德”,“要多積尺寸之功”的重要指示,重慶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就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等進行專題學習交流,運用3000余個典型案例開展“以案說紀、以案說法、以案說德、以案說責”警示教育5000余場,受教育對象40余萬人次。實施領導干部政德教育培訓計劃,組織編寫《政德建設縱橫談》圖書,教育引導領導干部講政德,系統梳理研究“袍哥”文化、碼頭文化、江湖習氣等地方文化糟粕的表現和原因,堅決防止封建腐朽文化沉渣泛起,以“堅韌頑強、開放包容、豪爽耿直、敢作敢為”為主線和基調,深入挖掘提煉新時代重慶人文精神。
瞄準“兩地”“兩高”目標持續發力
巫山脆李2月中旬榮獲“重慶農村電商爆款農產品”的消息,讓全國人大代表、巫山縣委書記李春奎的心里美滋滋的。“總書記加強長江流域生態保護,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的殷殷囑托,飽含著對長江母親河的深切情懷,更加激勵我們樹牢‘上游意識’,擔起‘上游責任’。”李春奎說,地處長江三峽生態屏障核心區的巫山,按“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要求保護綠水青山,發展生態產業。如今山上有獼猴,“兩岸猿聲啼不住”;岸邊產佳果,巫山脆李銷全國;秋冬披紅妝,“滿山紅葉似彩霞”。巫山正加快實現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參加重慶代表團審議時關心關懷創業人士,全國人大代表、豬八戒網創始人朱明躍聽了非常激動,深受鼓舞。2018年,豬八戒網不忘“連接天下人才,服務天下小微”的初心,拓寬線上平臺、建設線下工場,全年訂單數超過480萬。朱明躍表示,豬八戒網的八戒工場今年將擴展到100個城市,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更加本地化的服務,促進創新創業和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參加重慶代表團審議時提出的“兩地”“兩高”目標,為重慶發展指明了方向路徑,提供了根本遵循,成為重慶把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總書記殷殷囑托全面落實在重慶大地上的“定盤星”“總依據”“大藍圖”。2018年,重慶著眼提升輻射力建設內陸開放高地,加工貿易增長26.9%、服務貿易增長20.7%,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出口總額超過1200億元,首屆智博會簽約合同金額達6120億元的重大項目501個;著眼增強魅力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保持長江干流重慶段水質總體為優,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16天;著眼積蓄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全年智能產業銷售收入增長19%、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4%,新培育重點科技型企業2300多家;著眼精準發力創造高品質生活,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完成5.54萬人易地扶貧搬遷入住,實施“就在山城”“渝創渝新”“技能興業”三大就業行動和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和8.5%,群眾獲得感持續提升。
(光明日報記者 張國圣)
《光明日報》( 2019年03月01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