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這樣部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編者按:近日,中央召開了兩次值得關注的重要會議:一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討論國務院擬提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稿。二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完善金融服務、防范金融風險舉行第十三次集體學習。從會議透露的內容來看,兩次會議都提到了一個重要關鍵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當前我國經濟工作的核心,自2015年首次提出之后,總書記在各個場合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今天,求是網帶您一起梳理和學習這些重要論述。
※ 何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1. 研究首次提出
推進經濟結構性改革,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的一個重要舉措。要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堅持改革開放,實行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戰略上堅持持久戰,戰術上打好殲滅戰,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
——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的講話(2015年11月10日)
我們應該抓住機遇,把推動創新驅動和打造新增長源作為二十國集團新的合作重點,重視供給端和需求端協同發力,加快新舊增長動力轉換,共同創造新的有效和可持續的全球需求,引領世界經濟發展方向。
——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次峰會第一階段會議上關于世界經濟形勢的發言(2015年11月15日)
2. 明確深化概念
著力加強結構性改革,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提高投資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發展動能,改造提升傳統比較優勢,增強持續增長動力。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第一,宏觀政策要穩,就是要為結構性改革營造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第二,產業政策要準,就是要準確定位結構性改革方向。第三,微觀政策要活,就是要完善市場環境、激發企業活力和消費者潛力。第四,改革政策要實,就是要加大力度推動改革落地。第五,社會政策要托底,就是要守住民生底線。
——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015年12月18日-21日)
我們提的供給側改革,完整地說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就是這樣說的。“結構性”三個字十分重要,簡稱“供給側改革”也可以,但不能忘了“結構性”三個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我們講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強調供給又關注需求,既突出發展社會生產力又注重完善生產關系,既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既著眼當前又立足長遠。
——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2016年1月18日)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落實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從生產領域加強優質供給,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使供給體系更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
——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上的講話(2016年1月26日)
※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什么?
2015年:強調“三去一降一補”
會議認為,明年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結構性改革任務十分繁重,戰略上要堅持穩中求進、把握好節奏和力度,戰術上要抓住關鍵點,主要是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 ——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015年12月18日-21日)
編者按:近日,中央召開了兩次值得關注的重要會議:一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討論國務院擬提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稿。二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完善金融服務、防范金融風險舉行第十三次集體學習。從會議透露的內容來看,兩次會議都提到了一個重要關鍵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當前我國經濟工作的核心,自2015年首次提出之后,總書記在各個場合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今天,求是網帶您一起梳理和學習這些重要論述。
※ 何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1. 研究首次提出
推進經濟結構性改革,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的一個重要舉措。要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堅持改革開放,實行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戰略上堅持持久戰,戰術上打好殲滅戰,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
——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的講話(2015年11月10日)
我們應該抓住機遇,把推動創新驅動和打造新增長源作為二十國集團新的合作重點,重視供給端和需求端協同發力,加快新舊增長動力轉換,共同創造新的有效和可持續的全球需求,引領世界經濟發展方向。
——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次峰會第一階段會議上關于世界經濟形勢的發言(2015年11月15日)
2. 明確深化概念
著力加強結構性改革,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提高投資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發展動能,改造提升傳統比較優勢,增強持續增長動力。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第一,宏觀政策要穩,就是要為結構性改革營造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第二,產業政策要準,就是要準確定位結構性改革方向。第三,微觀政策要活,就是要完善市場環境、激發企業活力和消費者潛力。第四,改革政策要實,就是要加大力度推動改革落地。第五,社會政策要托底,就是要守住民生底線。
——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015年12月18日-21日)
我們提的供給側改革,完整地說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就是這樣說的。“結構性”三個字十分重要,簡稱“供給側改革”也可以,但不能忘了“結構性”三個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我們講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強調供給又關注需求,既突出發展社會生產力又注重完善生產關系,既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既著眼當前又立足長遠。
——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2016年1月18日)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落實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從生產領域加強優質供給,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使供給體系更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
——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上的講話(2016年1月26日)
※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什么?
2015年:強調“三去一降一補”
會議認為,明年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結構性改革任務十分繁重,戰略上要堅持穩中求進、把握好節奏和力度,戰術上要抓住關鍵點,主要是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 ——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015年12月18日-21日)
2016年:繼續深化
會議指出,今年以“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為抓手,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部分行業供求關系、政府和企業理念行為發生積極變化。明年要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016年12月14日-16日)
2017年:強調“破、立、降”
重點在“破”、“立”、“降”上下功夫。大力破除無效供給,把處置“僵尸企業”作為重要抓手,推動化解過剩產能;大力培育新動能,強化科技創新,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培育一批具有創新能力的排頭兵企業,積極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大力降低實體經濟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繼續清理涉企收費,加大對亂收費的查處和整治力度,深化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等行業改革,降低用能、物流成本。 ——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017年12月18日-20日)
2018年:“鞏固、增強、提升、暢通”新導向
我國經濟運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給側結構性的,必須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更多采取改革的辦法,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個字上下功夫。 ——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018年12月19日至21日)
※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如何改?
從生產端入手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從生產端入手,重點是促進產能過剩有效化解,促進產業優化重組,降低企業成本,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增加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簡言之,就是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
——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2016年1月18日)
把握好“加法”和“減法”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場硬仗。要把握好“加法”和“減法”、當前和長遠、力度和節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以銳意進取、敢于擔當的精神狀態,腳踏實地、真抓實干的工作作風,打贏這場硬仗。
——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湖南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2016年3月8日)
振興實體經濟
振興實體經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任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向振興實體經濟發力、聚力。不論經濟發展到什么時候,實體經濟都是我國經濟發展、我們在國際經濟競爭中贏得主動的根基。我國經濟是靠實體經濟起家的,也要靠實體經濟走向未來。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6年12月14日)
不能因為有陣痛就止步不前
破繭成蝶都有傷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出現的短期陣痛是必須承受的陣痛,不能因為有陣痛就止步不前。要合理引導社會預期,盡量控制和減少陣痛,妥善處置企業債務,做好人員安置工作,做好社會托底工作,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同時,要在培育新的動力機制上做好文章、下足功夫,著力推進體制機制建設,激發市場主體內生動力和活力。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7年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