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入河排污口將迎來“大體檢”
新華社重慶2月15日電題:長江入河排污口將迎來“大體檢”
新華社記者高敬
“往長江里排污的到底有多少排污口,到底在哪里排,到底誰在排,到底排什么,到底排多少?”2月15日,生態環境部副部長翟青說,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是根本改善長江生態環境質量的基礎工作,要用2年時間對入河排污口摸清底數、開展監測、溯源分析、整治管控。
生態環境部當天在重慶召開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暨試點工作啟動會。記者從會上獲悉,近年來,長江水生態環境總體上不斷改善,但形勢依然嚴峻,突出的表現就是污染物的排放基數很大。據統計,沿江廢水、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別占全國的43%、37%、43%。
翟青表示,入河排污口一頭連著河流、一頭連著陸地污染源,是污染物進入河流的最后一道“閘口”,“閘口”管理好壞,直接關系到長江水環境質量和生態環境安全。
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將范圍確定為長江經濟帶覆蓋的沿江11省市。具體來說,以長江干流、主要支流及太湖為重點,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長江干流主要指四川省宜賓市至入海口江段;主要支流包括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烏江、清江、湘江、漢江、贛江等9條。共涉及重慶、上海兩個直轄市,以及其他9個省的58個地級市和3個省直管縣級市,統稱為“2+58+3”城市,合計63個城市。生態環境部決定將重慶市渝北區和江蘇省泰州市作為此次專項行動的試點。
“這一次的排查與以往工作最大的不同,就是只要向長江排水的‘口子’就要應查盡查。”翟青說,排查工作不是“推倒重來”,而是在原有工作基礎上的拓展和深化。
在具體工作中,長江干流和主要支流以兩側現狀岸線為基準向陸地一側延伸2公里,包括所有人工岸線(城鎮岸線、漁業岸線、臨江工業岸線、江堤岸線、特殊用途岸線等)、自然岸線(灘涂、濕地等)和江心島;太湖排查范圍為湖堤軸線外延2公里。可根據產業布局、排污特征等實際情況適當擴大范圍。
排查對象為所有通過管道、溝、渠、涵閘、隧洞等直接向長江及9條主要支流、太湖排放廢水的排污口,還包括所有通過河流、灘涂、濕地等間接排放廢水的排污口。
據悉,此次專項行動將通過2年左右時間,重點完成四項任務:一是摸清入河排污口底數,全面掌握長江入河排污口的數量及其分布,建立長江入河排污口名錄;二是開展入河排污口監測,了解入河排污口污染排放狀況,基本掌握入河排污量;三是進行入河排污口污水溯源,即在監測基礎上,結合試點工作經驗,開展溯源分析,基本查清污水來源;四是整治入河排污口問題,有序推進整治工作,有效管控入河排污口。
翟青表示,排污口雖小,但問題卻不簡單。從現在掌握的情況看,這些排污口非常復雜,有明口也有暗口,有“大口子套小口子”,還存在不少私搭亂接的“口子”。同時,排污口排查整治涉及生態環境、水利、交通、住建等多個部門,需要多方合力攻堅,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中的這場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