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護這一江清水(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
制圖:張芳曼
大江東流,奔騰不息。長江兩岸,綠意盎然。
3年前,2016年1月5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在重慶召開。“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振聾發聵,字字千鈞,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指明方向、劃定航向。
3年來,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心系長江經濟帶發展,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多次深入長江沿線視察工作,多次對長江經濟帶發展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多次主持召開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站在歷史和全局的高度,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掌舵領航、把脈定向。有關部門和沿江11省市扎實推進各項工作,努力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共護一江清水浩蕩奔流。
3年,只是時間長河中的短短一瞬。但就在這3年里,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已然發生影響深遠的巨變。
生態優先
統籌推進水污染治理、水生態修復、水資源保護,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開局良好
伴隨著刺耳的電鋸聲,一株株高大的歐美黑楊被伐倒在地。不久前,在湖南省常德市西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記者看到,清理外來植物歐美黑楊的攻堅戰持續開展。
洞庭湖位于長江中游,被稱為“長江之腎”。上世紀70年代開始,源自歐美的黑楊,被引入洞庭湖地區栽種,用以造紙等。這些外來植物蔓延擴張,嚴重破壞濕地生態系統。2017年年底,洞庭湖各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內的197萬株歐美黑楊,全部清理完畢。
“砍掉這些黑楊、修復生態環境,壓力很大,難度很大!但從洞庭湖可持續發展來看,這是關鍵之舉。”西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梅碧球激動地說,“洞庭湖歐美黑楊的歷史,就是發展與保護兩股力量反復較量的斗爭史,在‘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大環境里,現在保護的力量終于大獲全勝。”
發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長江,自西向東蜿蜒6300多公里,橫穿中國后注入東海。長江承載著全國超過四成的經濟總量,涵養著超過四成的人口。
“長江沿江省市曾過度追求經濟指標快速增長,忽視了流域環境容量的有限性和生態承載力的脆弱性,導致生態‘賬戶’透支嚴重,湖泊、濕地和草地萎縮。”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吳舜澤說。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系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
“3年來,我們以持續改善長江水質為中心,統籌推進水污染治理、水生態修復、水資源保護‘三水共治’,先后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專項行動,解決了一批‘老大難’問題,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開局良好。”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表示。
長江干流非法碼頭全部整治。
整治前,湖南省163公里長江干流岸線上有39個非法碼頭。整治后,原本扎堆停泊在這里的船舶全部撤離,碼頭浮橋全部拆除,碧水藍天交相輝映,岸線面貌煥然一新。現在,長江干線1361座非法碼頭全部完成整改,其中徹底拆除1254座,并實現生態復綠;規范提升107座,實現合法運營。
飲用水水源地得到有效保護。
在長江經濟帶地級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排查出490個環境違法問題,到2017年年底,全部完成清理整治。2018年以來,縣級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清理整治工作推進,目前2673個環境違法問題,99.8%已完成整治。
長江干流岸線保護全面加強。
對長江溪洛渡以下干流岸線進行的“體檢”,核查出涉嫌違法違規利用岸線項目2441個,目前已全面啟動清理整治工作,2018年年底前拆除取締了336個項目,其余項目將在2019年年底前基本完成整治任務。
入河排污口的閘門把得更嚴。
抓好長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就抓住了水污染治理的“牛鼻子”,就能夠倒逼污染物達標排放,倒逼產業轉型升級。有關部門共排查了2.4萬個入河排污口,分門別類、細化措施,扎實推進整改和規范提升。目前,位于各類保護區內的60個規模以上入河排污口,已整改完成56個。
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從橘子洲頭到揚子江畔,“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重要理念深入人心,生態環境發生可喜改善。
綠色發展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
以往,長江宜昌段200多公里的岸線上,遍布化工企業,壓得長江喘不過氣來。宜昌市痛下決心,2017年依法關閉沿江1公里范圍內的25家化工企業,計劃到2020年,長江沿線1公里內化工企業全部“清零”。
由于歷史原因,長江“化工圍江”問題突出。2016年以來,長江經濟帶化工污染整治專項行動全面開展,嚴格整治化工企業污染環境違法違規行為,推動化工企業達標排放。在距離長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岸線1公里范圍內,嚴禁新增化工企業,同時鼓勵存量企業搬入合規園區。
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敗,歸根到底取決于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方式。而鐵腕治污、嚴格執法,才能為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保駕護航。
對污染長江的違法犯罪行為,沿江省市保持“零容忍”的高壓態勢,嚴厲打擊。僅2018年1至11月,就偵破刑事案件300余起,抓獲犯罪嫌疑人870余名,形成有力震懾。目前,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司法部等都建立了長江經濟帶聯動機制。
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金口鎮,長江江面上不時有巡邏船駛過。金口派出所附近的海事碼頭,整齊排列著水警、環保、漁政等部門的聯合巡邏船只。“千湖之省”湖北,在全國率先設立省、市、縣、鄉四級“河流湖泊警長”,配合同級河長、湖長履職,依法打擊涉江涉河涉湖環境違法犯罪。
不負“青山”,方得“金山”。
在江蘇省張家港市東沙化工園區舊址,空氣中飄蕩的異味不復存在。
建于1993年的東沙化工園區,距離長江4公里左右。區內以前共有39家企業,其中37家是化工企業。順應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時代要求,園區主動關停轉型,變身成為東南工業園。如今的新園區,規劃以海洋工程裝備、環保裝備以及新材料產業為主。污染減排得到有效落實,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園區產業質態也將躍上一個新臺階。
在上海崇明,在浙江麗水,在江西撫州,綠水青山蘊含的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為金山銀山,生態環境質量、發展進程指數位居省市前茅,實現了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發展協同推進。
共抓大保護
著力在“共”字上下功夫,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增強共抓大保護的合力
長江經濟帶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是一個有機整體,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難點在“共”字,突破口也在“共”字。
長江流域管理體制改革加快推行。
針對長江流域“橫向多部門、縱向多層級”“多龍管水、多龍治水”的監管體系,推進管理體制改革。經中央批準同意,設立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主要負責流域生態環境監管和行政執法。
水環境質量監測預警機制初步建立。
《長江流域水環境質量監測預警辦法(試行)》印發實施。初步實現長江國控斷面水環境質量統一監測、統一發布。
長江保護法立法進程提速。
長江保護法已列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一類項目,全國人大環資委正開展立法調研,預計2019年年底可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初審。
上中下游協同發展有效推進。
長江下游三省一市率先建立“三級運作、統分結合、務實高效”的合作協調機制,隨后長江上游重慶、四川、貴州、云南四省市簽署建立省際協商合作機制的協議,長江中游江西、湖北、湖南三省簽署建立省際協商合作機制的協議,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形成了多層次的協商合作機制架構。
“誰受益,誰補償。”長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不斷完善,探索上中下游開發地區、受益地區與生態保護地區進行橫向生態補償,研究制定長江流域生態補償方案,激發沿江地區生態保護動力。安徽、江蘇、浙江、重慶、湖北、江西等省市,相繼建立了省內生態補償機制。
經過3年來的艱苦努力,長江一些重要生態指標呈現積極變化。與此同時,長江經濟帶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
“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不是矛盾對立的關系,而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共抓大保護不但沒有影響經濟發展,而且能夠促進新舊動能轉換和高質量發展,推動長江經濟帶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胡祖才表示。
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既是一場攻堅戰,也是一場持久戰。在思想認識上形成一條心,在實際行動中形成“一盤棋”,長江經濟帶必將更加綠意盎然,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必將永葆生機活力。
《人民日報》( 2019年01月05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