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剛開始,日本干了件改寫全球規則的大事
近段時間以來,日本在國際經貿領域的一系列“大動作”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繼2018年歲尾《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正式生效后,日本與歐盟的經濟伙伴關系協定(EPA)也將于2月1日生效。這兩個自貿協定分量不輕,隨著CPTPP生效,世界第三大自貿區形成;而日歐EPA則意味著世界上最大的自貿區誕生。
在當前國際經貿規則的深度重構中,日本這系列“大動作”的影響值得進一步觀察。
打造高標準經貿規則
當年美國力推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談判時,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確立的目標是“21世紀新一代高標準經貿投資規則”。特朗普上任后退出TPP,讓很多人一度認為沒有了美國的TPP會胎死腹中。但多少讓人沒有預料到的是,在日本的“補臺”下,剩下的11國繼續推進談判并最終達成協議,這個雄心勃勃的自貿協定沒有不了了之。作為TPP的縮減版,CPTPP雖然暫停了22項條款,協議總數從632頁縮減至580頁,但保留了TPP超過95%的內容。
從CPTPP中可以看出兩大以高標準經貿規則為指向的內容。一是加速全球供應鏈和價值鏈的整合,降低交易成本,降低關稅壁壘。在CPTPP框架下,簽約國之間95%的貨物實行零關稅。從日本出口的工業品的99.9%、農林水產品的98.5%關稅將最終取消,日本貿易自由化率將達到95%。值得一提的是,在降低關稅的議題上,日本甚至未在其農林水產等“敏感”領域提出凍結條款或重新談判的重大議題。 二是強調規則制定。在CPTPP最終版本中,就電子商務、政府采購、國有企業議題有單獨的章節作出規定。特別是在知識產權領域,關于侵權行為的種類、邊境保護所適用的通關程序范圍等規則有明確的規范。在著作權領域,CPTPP擴大了版權人復制權權利內容,延長了版權和相關權利保護期限;規定了網絡服務提供商侵權責任等。
CPTPP的諸多條款與日歐EPA有異曲同工之處。在日歐EPA這個涵蓋6億人口,約占全球經濟總量的1/3和全球貿易額的40%的超大自貿區里,歐盟將取消約99%的對日商品關稅,日本將取消約94%的對歐盟商品關稅,并在未來幾年內使關稅取消率逐步達到99%。另外,雙方還在非關稅領域取得新進展。日歐EPA對金融服務、流通、郵政快遞、電子商務、通信、勞動力市場、政府采購、知識產權保護等領域的合作做了規定。對日歐EPA的達成,日本十分自得,認為其“是基于自由、公正規則的高質量協定,是引導21世紀經濟秩序的典范”。
發展中國家不能缺席
日本在國際經貿領域的頻頻動作,有國際經貿規則重構的深刻背景。
美國發起的貿易摩擦等逆全球化措施,割裂了現有的全球貿易體系,使區域貿易協定(RTA)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多邊貿易協定。有數據顯示,1960 年聲明實施 RTAs、實際實施 RTAs 和聲明實施以及不活躍的 RTAs 的數量分別為 4個、3 個和 6 個,而截至到 2018 年 10 月 28 日,全球聲明實施 RTAs、實際實施 RTAs和聲明實施以及不活躍的 RTAs 的數量飆升到 463 個、289 個和 677 個。在這樣的背景下,世界經濟存在被分割成發達與不發達經濟體兩個貿易圈的風險。
應對“俱樂部式”自貿區帶來的挑戰,更大程度擁抱經濟全球化是一些發展中國家的選擇。例如,越南政府副總理兼外長范平明認為,加入CPTPP使廣告服務、物流服務等一些行業可能面臨競爭挑戰,但這也是減少經營開支,方便國內企業活動的良機。南開大學經濟學院院長盛斌分析,越南決定加入CPTPP和當年中國決定加入世貿組織有相似性。越南國內經濟面臨不少問題,而外部的壓力恰恰可以倒逼國內改革。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中心副研究員蔡亮也表示,越南近年來經濟發展速度較快,借助加入CPTPP的機遇,越南能夠進入包括日本在內的發達國家市場,有助于促進其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總之,當一些發達國家試圖為未來國際經貿發展立下“新規矩”之時,發展中國家也不能缺席。只有更多參與形成和采納區域或國際標準,才能更好應對“大沖突與大摩擦”,才能更好參與全球競爭,并在經濟全球化重塑中分享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中國有信心從容應對
對日本在國際經貿秩序重構中搶得的“先手”,作為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大國的中國不可大意。正如盛斌所言,中國應以更加開放的心態看待CPTPP,借鑒和參考其有益之處。但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對CPTPP置之不理絕非明智之舉,過分擔憂也不可取。
面對國際貿易格局變化帶來的挑戰,中國有駕馭的底氣和信心。
從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到2015年國務院出臺《關于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若干意見》,從十九大報告提出“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到2018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中國應對國際經貿秩序變局有清晰的頂層設計。
不僅有藍圖,更有行動。扎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12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全國開花、謀劃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成功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加大保護知識產權力度,創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資和營商環境……按照既定路線和步驟穩步推進,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全面開放新格局已經成型。以對外開放的主動,中國不斷贏得經濟發展和國際競爭的主動。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面對全球貿易體系的重構,中國不是旁觀者、跟隨者,而是參與者與引領者。 中國在旗幟鮮明支持多邊貿易體制的同時,也積極推動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早日達成,推進亞太自貿區建設,逐步構筑起立足周邊、輻射“一帶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蔡亮分析,RCEP的談判已取得實質性進展,任務完成度已接近80%。隨著中日關系的改善,RCEP談判中最難啃的骨頭——規則制定的方向問題得以逐步確立。此外,中日韓FTA也取得一定進展,三國都對共建自貿區高度重視。這諸多進展,都有利于中國主動塑造開放的外部環境。
當然,中國最大的底氣來自于中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因為國際貿易格局的演變,歸根到底是由國際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各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決定的。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有13億多人口的大市場,有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這樣一個浩瀚如海洋的市場,所產生的吸附效應是無法估量的。只要持續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中國面臨的機會將永遠大于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