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人40年:不同的青春 共同的信念
新華社北京12月24日電題:中國軍人40年:不同的青春 共同的信念
新華社記者王東明、王璐、于曉泉
彈指一揮間,改革開放已走過40年歷程。
“我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人,我宣誓:服從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40年來,一代代中國軍人始終把擔當奉獻作為畢生追求,為國防和軍隊建設書寫了一幅幅壯美激揚的畫卷。
40年來,一代代中國軍人始終把忠誠報國作為不變使命,用不同的青春追尋著共同的夢想。
1978·報國情懷
一身軍裝綠,這是20世紀70年代中國最流行的色彩。
1978年,不滿20歲的徐貴祥從安徽應征入伍,穿上了那身年輕人都羨慕的綠軍裝。
“我們那個年代出生的,有報國的情懷,也有英雄的夢想。”徐貴祥說。
入伍不滿一年,徐貴祥便參加了邊境自衛反擊作戰,因為出色完成重要任務,榮立三等功,他的經歷也被軍旅作家寫進了作品。
這,意外地成為徐貴祥文學之路的起點,“我想,我的故事作家可以寫,為什么自己不可以寫呢?”
就這樣,徐貴祥一步步成長為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文藝創演系主任。他不斷從自己的軍旅生涯中尋找靈感,從《彈道無痕》中的石平陽到《歷史的天空》中的梁大牙,塑造了一系列個性鮮明的軍中英雄。而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具有強烈的責任感。
20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軍隊以“消腫”為突破口,向著“精兵、合成、高效”的方向大步邁進——1985年,裁軍100萬;1997年,裁軍50萬……
“裁軍是為了強軍。在現有條件下,要走精兵之路、科技強軍之路。”作為多次改革的親歷者,徐貴祥記憶中,自己許多熟悉的戰友都為改革做出了貢獻。
1998年,長江、松花江等發生特大洪水,“眾多部隊奔赴抗洪一線,但有的部隊當時已接到了裁撤命令,他們仍站好最后一班崗,特別讓人感動。”
“全軍官兵能高度的統一,一切服從黨和國家的利益,聽從黨和國家的號召。”徐貴祥說,這就是中國軍人的責任!
1988·起飛之路
1988年,山西19歲的高中畢業生劉旺,帶著那個年代青年對軍人特有的崇拜,放棄大學保送名額,報考了空軍飛行院校。
“空軍飛行員只有少數人能當上。那時我也沒多想,就是奔著這個飛行員去的。”事隔多年,劉旺堅定地說。
空軍飛行員的成長之路異常艱辛。一路過關斬將,劉旺終于成為一名優秀飛行員,10年安全飛行1000小時,并多次獲得殊榮。
1995年,中國決定從空軍飛行員中選拔航天員。1998年,劉旺成為中國首批航天員。
伴隨著中國載人航天從無人到有人到出艙活動,實現跨越式發展,劉旺的飛天夢,終于在成為航天員14年后得以實現。
2012年6月,劉旺與景海鵬、劉洋一同執行神舟九號飛行任務,他擔負著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的手控交會對接重任。
“對航天器來講,航天員主要是負責監控、故障的處置和平臺的維護。只有手控交會對接時,我們才真正地參與到它的控制和駕駛中。”劉旺介紹。
盡管進行過1500多次地面模擬訓練,但真實的太空環境與地面模擬差異巨大。劉旺在不到10分鐘的時間內排除差異,用非常高的精度圓滿完成任務。這一精度,標志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完全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
“而今,載人航天工程已跨入空間站建設的新時代。”劉旺說,“這體現的不僅是技術的發展和成熟,更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進步!”
1998·士兵突擊
帶領或參與執行反恐、維穩、安保任務數百次,從武警部隊“獵鷹突擊隊”隊員、參謀到偵察科科長,這些年,張陵對堅持從實戰需要出發從難從嚴訓練,有著越來越深的體會。
1998年,張陵從四川入伍到武警部隊,“我父親曾是軍人,我參軍就是要繼續父親的軍營夢。”
“現在對軍人的要求和當年相比,有很大不同。”在張陵記憶中,剛當兵時的偵察裝備主要是望遠鏡等,而現在已實現系統化、小型化,光學、電磁等門類非常齊全。
“現在的特種兵,先考的是腦力,然后體力輔助于智力。”張陵認為,當前,軍人必須有更多的思考,“一個兵都要去做決策。走錯一步就滿盤皆輸。”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軍廣泛開展大考核、大比武活動,以提升實戰能力。張陵所在的“獵鷹突擊隊”臨近2018年年底,以優異成績通過了今年最后一次綜合性全員大考核——作戰能力評估。
這樣的大規模嚴格考核,張陵已記不清是今年的第幾次了。“它就是要確保不斷保持競技狀態、戰斗狀態。”張陵說,“作為指揮員,壓力明顯比以往大很多——不僅專業知識,作戰上也要隨時保持在良好的狀態。”
張陵說,“獵鷹突擊隊”天生帶著“韌勁兒”和“狠勁兒”,只要任務在,就會不惜一切代價完成,“這不僅是我們的信念,也是中國軍人的信念”。
2008·致敬英雄
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南方冰雪災害、汶川特大地震,危難關頭沖在最前的永遠是人民子弟兵。
那年,剛滿19歲的河南少年張闖,選擇了用行動向英雄致敬——報名參軍。
10年光陰,張闖已成為海軍某潛艇支隊一名能獨當一面的通信兵,“到部隊后才知道,原來海軍并不是都能見到大海的,潛艇兵也并不是想象中能看到海中的鯨魚海豚。”
潛艇兵的生活,危險、緊張、枯燥,而張闖的壓力更大——在水下執行任務時,通信兵是潛艇上唯一與外界保持聯系的,收發訊息、傳達作戰命令,不能有絲毫差錯。
張闖的工作空間不足4平方米,“剛開始不熟悉,各種操作就要經歷一個由慢到快的過程。初練收報時,要反應一下才能寫出來,現在能達到每分鐘抄收100至120碼。”
在部隊,張闖經歷了多種艇型的變化。在精研通信技能的基礎上,張闖將目光投向了聲抗戰位,“我現在通過了本艇的考核,下一步要強化海上實踐,完成新部署賦予的職責使命”。
2018·新兵誓言
“我是肖亞春,來自浙江。”“我是張曉兵,來自廣東。”……
在火箭軍士官學校豐潤營區,近800名新兵經過3個月的集訓,已被授予列兵軍銜的他們,陸續奔赴火箭軍的各支部隊。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可以說,這個夢想是強國夢,對軍隊來說,也是強軍夢。”領袖的號召,時刻在新兵的心中激蕩。
40年來,一代代中國軍人為了共同的夢想,匯聚在軍旗下。
“報國心,永遠深埋在每個中國軍人的靈魂深處。”徐貴祥說。
“每次與飛天的機遇擦肩而過,我都默默告訴自己,決不放棄對理想的追求。”劉旺說。
“國家需要人來守護。我盡力了,無愧于心,無愧于國家,無愧于黨和人民。”張陵說。
“未來要不斷提高工作效能,為提升部隊戰斗力做出貢獻。”張闖說。
“我一定苦練殺敵本領,時刻準備戰斗!”肖亞春說。
……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青春不老,夢想永駐!
↑逐夢青春 中國軍人四十年
他們,從戰火中走來,在改革中成長。
他們,眼前是戰爭,身后是和平;心中是家國情懷,肩上是強軍使命。
他們,是中國軍人。
40年來,他們永葆青春,永逐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