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實智慧社會的基石(大家手筆)
建設智慧社會是我國在新時代把握信息化帶來的重大機遇、以信息化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部署。智慧社會作為智慧政務、智慧產業、智慧民生、智慧城市等各種智慧系統的總和,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新階段。
回顧信息化的發展歷程,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是三條相輔相成、相融相生的主線。數字化奠定基礎,實現數據資源的獲取和積累;網絡化構造平臺,促進數據資源的流通和匯聚;智能化展現能力,通過多源數據的融合分析呈現信息應用的類人智能,幫助人類更好認知復雜事物和解決問題。當前,我們正在進入信息化新階段,即以數據的深度挖掘和融合應用為主要特征的智能化階段,在人、機、物三元融合的大背景下,以“萬物均需互聯、一切皆可編程”為目標,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呈現融合發展新態勢。信息化新階段已經開啟的另一個重要表征,就是信息技術開始從助力經濟發展的輔助工具向引領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轉變,進而催生一種新的經濟范式——數字經濟。數字經濟的發展以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網絡化重構和智能化升級為前提,其另一重要表現形式就是社會活動在人、機、物三元融合環境中的高度智能化,從而形成智慧社會。智慧社會展現了數字中國、網絡強國建設的未來前景,承載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過,我們也要清醒認識到,建設智慧社會不可能一蹴而就。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在建設智慧社會這一“摩天大廈”的初始階段,首先需要夯實三大基石。
基石一:數據資源和數據應用能力。我國前期的信息化建設在各個領域積累了大量數據。當前,新的數據更是呈現指數增長態勢。然而,要實現從數據大國向數據強國轉變,滿足我國經濟社會全面數字化轉型對高質量海量多源異構數據資源的迫切需求,數據的“盤活”和“賦能”是我們面臨的兩大難題。所謂“盤活”,關鍵是要解決數據開放、流通、共享的問題!傲魉桓瑧魳胁惑肌!敝挥胁煌到y、不同領域的數據實現大范圍的流通與融合,才能實現多源數據的融合分析,從而賦予人類觀察事物的全方位視角。而“賦能”則是要形成高效分析應用數據的能力。一方面,要重視基礎理論和方法的研究,發展數據融合分析的算法和工具,幫助人們分析數據、萃取價值。另一方面,要重視人們數據思維和技能的養成。在“數字化生存”時代,每個人都應形成基于數據建立概念、解決問題、作出決策的思維方式,并且掌握獲取數據、分析數據、運用數據分析結果解決問題的基本技能。
基石二:智能化的社會公共基礎設施。社會公共基礎設施是為社會生產和人們生活提供公共服務的工程設施和服務系統,既包括公共建筑、交通運輸、能源供給等物理空間基礎設施,也包括通信網絡、數據中心等網絡空間基礎設施。在人、機、物三元融合的發展趨勢下,網絡空間基礎設施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同時傳統的物理空間基礎設施也需要完成深度信息化。萬物數字化、萬物互聯和“軟件定義”將成為智能化基礎設施建設的必然要求。各種感知設備、智能裝置嵌入到物理實體之中,通過無所不在的通信網絡與后臺具有強大數據存儲和處理能力的云計算平臺相連,通過“軟件定義”實現靈活的功能配置和智能化的管理服務。同時,作為智慧社會的重要基石,社會公共基礎設施的安全性和隱私保護能力是建設智慧社會面臨的重大挑戰,我們必須發展自主可控的信息技術及其產品體系。
基石三:大數據治理體系。數據是基礎性戰略資源,也是驅動智慧社會運轉的關鍵要素。數據確權、數據質量、數據開放共享與流通管控、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等是我們建設數字中國、發展數字經濟、建設智慧社會必須高度關注的問題,亟待形成有效的解決方案。目前,關于數據治理的研究和實踐雖然已經成為大數據發展的重點并取得良好進展,但仍處在初級階段。大數據治理體系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從國家、行業、組織等多個層次,圍繞數據的資產地位確立、管理體制機制、開放共享、安全與隱私保護等多項內容,從制度法規、標準規范、應用實踐和支撐技術等方面綜合考慮、多管齊下,分層次、多維度推進。
。ㄗ髡邽楸本├砉ご髮W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