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進博會看實體經濟發力點(產經觀察·微視角看實體經濟①)
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財富之源。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實體經濟呈現出蓬勃的生機與活力。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實體經濟處于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在健步向前的同時也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振興實體經濟應瞄準哪些需求發力?高質量產品和服務的供給應如何擴大?我們又該如何提高質量標準,樹起“質量第一”的標桿?
今天起,本版推出“微視角看實體經濟”系列報道,以具體現象這一微視角管中窺豹、深入洞察實體經濟,從需求側、供給側、質量標準等方面入手,分析提出讓實體經濟擴空間、增潛力、強后勁的對策,敬請關注。
——編 者
578.3億美元!日前在上海閉幕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達成的累計意向成交額(按一年計)令人驚嘆。
進博會的火爆場面,折射出強勁的市場需求。這些需求的存在,為我國實體經濟發展提供了哪些啟示?記者進行了采訪。
看過去——
我國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步伐加快
進博會的西門子展臺前,一臺基于“數字化雙胞胎”技術的手機裝配展機很是“吸睛”。這臺由西門子和中國博眾精工聯合開發的展機,一邊展示實際裝配過程,另一邊的電腦則仿真它的一系列動作,好似一對“雙胞胎”。
“以往調試設備需要等圖紙設計、零部件采購和組裝完成后才能開始,調試時間常常被壓縮。有一個項目調試手機震動馬達,只為工程師預留一個月的編程調試時間,工程師每天凌晨4點睡覺、8點起床,特別緊張。”西門子技術支持工程師徐善海告訴記者,采用“數字化雙胞胎”技術可使機械設計、電氣設計和自動化編程同時進行,工程師們可通過虛擬調試大大減少現場調試時間,從而加快新機器的交付速度,后續運行過程中,還能實現預測性維護。
1985年,西門子與我國政府簽署合作備忘錄。30多年來,合作漸入佳境,領域也不斷拓寬升級。“從傳統的工業電氣領域,到技術創新和節能減排,再到創新與智能制造、數字化。”在西門子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赫爾曼看來,這背后恰恰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體經濟不斷轉型、提升和邁進的路線圖。
與西門子不同,德國埃斯維機床公司進入我國只有8年時間,但對于我國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埃斯維機床(蘇州)有限公司總經理諾伯特·魏斯特依然感受深刻:“2010年剛進入中國時,我們的機床不太容易推廣。一些中國企業認為四主軸機床價格昂貴,而且不是必需品,另外也擔心工人不會用。而這之后,中國企業越來越注重生產的質量和效益,對機床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過去兩年我們在中國的銷售業績始終保持兩位數的高增長,今年已經提前完成了2020年計劃銷售業績。”諾伯特·魏斯特說,埃斯維將進一步擴大在中國的投資,下半年,在重慶設立的新廠房將投產。
看現在——
產業轉型、消費升級、分工優化都帶來了巨大需求,有許多是我國實體經濟可以發力的地方
進博會上,供應商們展出了不少世界先進裝備和產品,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前存在的各種旺盛需求,有許多恰恰是我國實體經濟可以發力的地方。
產業轉型,裝備技術有需求。總重近200噸精度卻能達到4微米的“金牛座”龍門銑是進博會上最大最重的產品。這一德國“巨無霸”是由瓦德里希科堡公司生產的,這家企業的負責人表示,以前客戶主要是中國的大企業,通過參展才發現中國的中小企業對高端精密機床也有很大需求。“當前我國制造業進一步加大了升級改造和創新力度,通過引入高端生產設備、關鍵零部件、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等,可以有效提升企業的自身競爭力。”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楊長湧說。
消費升級,多樣便捷有需求。“能體驗一下嗎?”“什么時候在中國上市?”進博會上,針對膚質膚色個性化定制的蘭蔻粉底液、可測體脂和進行尿檢的松下馬桶、來自阿爾卑斯山的礦泉水、既是文具也是玩具的創意橡皮、智能熨燙機等獨具特色的家電和日用消費品等引來不少企業和觀眾的咨詢。“近幾年,中國消費市場保持平穩快速增長,消費者需求更加多樣化多層次,希望體驗質優價廉的產品。”達能高級副總裁帕斯卡爾·德彼得里尼說。
除了日用消費外,我國消費者對于醫療健康的需求也在升級,由此帶來了對先進醫療設備的新需求。在拜耳展臺,記者看到一款用于對比劑注射的高壓注射系統及附件展品,打開電腦上的方案管理器,輸入患者體重、對比劑類型等參數,便可輸出對比劑用量、注射流速等數據。“這款展品的亮點之一就是信息化,以往醫院工作人員可能主要根據經驗推斷劑量,但病人胖瘦體態不同,實際需要的劑量是不一樣的。劑量過多,可能造成偽影,起不到診斷作用,還會對病人的腎臟產生負擔。”拜耳產品應用專員陳永財介紹,目前中國對于類似科學化、信息化的醫療設備需求很大,市場前景可觀。
分工優化,互利共贏有需求。“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全球價值鏈合作不再是過去產業間的傳統分工,你出口初級產品,我出口工業制成品。”楊長湧認為,以協同式創新、平臺式協作、網格化分工為代表的新型全球價值鏈正在形成,拓展互利空間、優化分工布局將成為中國實體經濟發展的新支點之一。
不久前,日立與騰訊就物聯網領域的相關合作簽署了戰略合作意向書。“騰訊在物聯網操作系統方面具有技術優勢,日立在信息技術和操作技術領域深耕多年,還可以發揮在智慧城市、智慧樓宇項目中的設計經驗,雙方合作空間廣闊。”日立(中國)有限公司公共關系部總經理伊藤昌廣說。
看未來——
眾多新需求為未來我國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優化供給提供了啟示
需求所指應是供給所向。進博會上反映出的新需求,為未來我國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優化供給提供了啟示。
——智能化。
“5G和人工智能結合催生出的強大力量能夠變革幾乎所有行業,甚至能夠推動整個商業生態的根本轉變。”高通公司首席執行官史蒂夫·莫倫科夫表示,到2035年,5G將在全球創造12.3萬億美元的經濟產出,“無論在中國還是世界,新技術對推動經濟發展有著很大的潛力。”在他看來,隨著中國企業開始在5G、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領域展開部署,這些領域也將成為創新的引擎和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
——服務化。
“當前,生產性服務業在全球發展很快,也有望成為我國實體經濟新的增長點。”楊長湧告訴記者,以中國企業與瑞士ABB集團的合作為例,ABB為400余家中國企業在亞洲、非洲及拉丁美洲承攬的眾多項目提供電力與自動化產品解決方案,并幫助解決不同國家和地區設計標準和行業規范差異化等問題,“發展與制造業相關的服務合作,包括研發設計、市場營銷、物流售后等,有利于提高我國制造業的附加值,進而提升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分工地位。”
——綠色化。
在日立展臺,記者看到一臺26噸重的橘黃色汽車解體機。“別看個頭大,它連50毫米的線束都能分揀出來。”日立建機(上海)有限公司應用技術部主任馭天告訴記者,當前我國的汽車回收拆解產業還不是很成熟,多數是通過人工使用電氣焊進行切割拆解,大部分廢品被直接賣為廢鋼。實際上,拆卸下的混合金屬、發動機,使用過的燃油廢油等都能再生利用。“在日本,精拆汽車發展了20余年,已經較為普及。隨著中國對環保、資源利用要求的提升,循環經濟在中國將有廣闊發展空間。”伊藤昌廣說。
物聯網+養老、生物醫藥……進博會上,熱門領域不勝枚舉,市場需求十分強勁。瞄準需求、抓住機遇,我國實體經濟必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