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風來,兩岸花開》——跨越篇
2011年6月30日京滬高鐵正式投入運營。
京滬高鐵列車從北京南站開出,駛向上海。(新華社記者 任正來 攝)
世界上一次建成線路里程最長、技術標準最高的高速鐵路,從開工到建成僅僅三年時間,中國高鐵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跨越
坐高鐵、搭飛機,出差、旅行……在大陸現代人的生活中,這些早已變得司空見慣。不過,退回四十年前,對大多數人來說,這一切還遙不可及。
4481/2次老式“綠皮車”是天津火車站最后一趟“綠皮車”。 (圖片來源:中國青年報)
改革開放剛開始的那些年,北京上海的街頭,穿梭往返的自行車是大街小巷標志性的風景。而走在鄉間的土路上,時時見到的,更不乏牛車、馬車、小推車。遠行的人們,最好的交通工具,就是被稱為“綠皮車”的客運火車,它可以“日行千里”,不過要幾乎不停歇地一氣跑滿一整天才行。
“不方便確實不方便,那個時候都是從香港或者澳門轉機,尤其是剛開放的時候,很多很多老兵都要回來,香港轉機的機票非常非常難買到。看到香港好多好多老兵在香港(火車站)睡覺,排不上去,那真的很可憐……”現為四川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監事長的張臺山,1992年從臺灣來大陸,成為第一批到大陸西部投資的臺商。他的第一次的蜀道行,就和大陸的綠皮火車“結了緣”。
他說:“我第一次來成都是從上海過來,那算是平快,已經是很快的,很多站都不停的。他說大概要超過48個小時,結果我到的時候 51個小時才到。這個城市我也好像聽過、這個城市也聽過, 因為讀歷史的時候都讀過。”
中國火車變遷:從歸途漫漫到朝發夕至。(來源:新華網)
51個小時的火車,2000公里的行程,這依舊還是十多年前的平均時速——40公里。“要想富,先修路”。急起直追的中國,一直都意識到,落后的交通,會卡住發展的快車道。
高鐵宛如“萬箭齊發”
泥土路變成柏油路,普通道路升級到高速公路;私家小汽車取代自行車,高鐵列車淘汰綠皮火車……從一個十年跳躍到下一個十年,伴著改革開放步伐的不斷加快,全國各地的公路鐵路網,百姓出行的交通工具,開始迅速更新換代,更不斷刷新著大家對于“交通”的重新認知。而如龍騰般而起的中國高鐵,則是這一跨越式發展最鮮明的寫照。
截至2017年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2.7萬公里,其中高鐵2.5萬公里占世界高鐵總量的66.3%,是當之無愧的世界冠軍……國產和諧號新一代高速動車組創下了486.1公里的時速, 再次刷新了世界鐵路運營試驗的最高速度……
成都瑞康醫療科技咨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臺商二代莊英暐說:“‘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在成都來看是看不到的,我們常常坐著和諧號、動車,東西南北的(地方)我們都去,現在的蜀道一點都不困難。”
從時速幾十公里的綠皮車,到時速三百多公里的高鐵,臺商二代的莊英暐,慶幸比他的父輩們遇到了大陸更好的發展時代。如今,遍布大陸各地的500多個高鐵站,每天開行動車組 4500多列,乘客可以輕松跨越祖國大部分城市。
2017年12月6日,西安至成都的高鐵列車呼嘯穿過秦巴山脈,開辟了中國西部發展新格局。(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普誠創智成都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建宇說:“到了成都之后,很多同事他們回鄉,我們有西安的同事,現在西成高鐵一通,回鄉三個小時,成本相對于以前從深圳到西安的飛機成本比起來,相對很便捷。然后我們還有湖北的同事,他這邊也有高鐵也可以回去。”
而臺商們也將正在修建的高速鐵路納入未來規劃版圖之內,他們不斷跨越千山萬水,向內陸甚至西部城市進軍。事實上,高速鐵路已經成為影響他們未來成敗的關鍵因素。昆明統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臺商二代陳俞帆說:“因為我們中國河口跟越南的邊界老街(接壤),所以我們也經常有從河口這邊出一些貨到越南,物流也是基本上隔天就到河內了,所以我覺得說這個是蠻神奇的一個事情。”
昆明統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臺商二代陳俞帆
高鐵不僅僅輕松跨越了空間距離,更重要的是它也跨越了以往東部與西部、先進與落后間的心理距離。給像楊建宇和陳俞帆這樣的臺商們,帶來了新的發展思路和前進機遇。普誠創智成都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建宇接受采訪時說:“我們當初內部討論的一個圖,成都在這邊,東半部也許是一個十億人口的市場,北上廣深都在這塊;往南中亞半島大概是個2億人的市場;往西南方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它這邊大概有13、14億的市場。蓉歐專列,直接到波蘭、歐洲,我們服務的范圍已經接近全球人口50%以上。 ”
昆明統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臺商陳嘉雄
昆明統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執行長陳嘉雄說:“將來渝新歐鐵路可以直接到歐洲去,向南又可以往南亞去,我覺得這個是一個非常大的商機。尤其是在云南這個地方,它以前是邊陲,現在是前沿。”
一幅高鐵鋪展開的“龍騰”畫卷,讓身在大陸的臺商歡欣不已。他們清楚地知道,不但是跨越式發展的交通網絡,可以讓他們的理想插上翅膀。在當今,中國奮力實踐的“中國夢”里,更有他們寄托的夢想與未來。
“這二十幾年來,從很落后的狀況之下到現在,這么超前、先進,讓我們感覺到祖國在努力建設,是有目共睹的,真的是很幸運能夠見證到這一切。”陳嘉雄說。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只要目標在前,我們就會披荊斬棘,一直把路修向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