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靜縣退耕還草:草原生態恢復 牧民定居致富
光明日報記者 王瑟
11月7日,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巴音布魯克景區管理委員會正式宣布:今年冬季巴音布魯克景區不“打烊”。自2018年11月1日至2019年3月30日,景區啟動冬季旅游活動。在此期間面向廣大游客推出景區冬季門票免費政策,歡迎國內外游人前來景區觀天鵝、賞霧凇、泡溫泉。
“巴音布魯克景區雪期長達五六個月,雪質優,非常適宜開展觀雪、玩雪旅游體驗活動。加上臨近的鞏乃斯景區擁有獨特的溫泉資源及霧凇景觀,兩大景區資源互補,給游客增加了不少體驗樂趣。”巴音布魯克景區管委會主任朱玉梅介紹,景區將通過舉辦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讓冬季旅游加速升溫。
在巴音布魯克小尤魯都斯草原,哈爾莫敦鎮烏拉斯臺村牧民巴圖那森在新改建的棚圈前開心地說:“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草場每畝地有補貼,我蓋羊圈還享受了2.8萬元的補貼,不僅放牧方便了,村干部和駐村‘訪惠聚’工作隊還為我們送來了飼料,真是太感謝了。”
這一切的變化都源于2011年實施的退牧還草工程。哈爾莫敦鎮覺侖圖爾根村牧民芒凱說:“政府除了給牧民補貼住房和配套圈舍暖房,還帶領牧民參與人工飼草地建設,不僅讓草原生態系統得到保護和修復,牧民收入也不斷提高。”
2011年起,和靜縣實施草原生態保護獎勵補助機制。截至2017年,共實施退牧還草面積11萬畝,禁牧休牧65.31萬畝,草畜平衡2751.41萬畝。今年該縣又加大力度做好退牧還草和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宣傳工作,加強監督管理,做好每年返青期、牧草生長高峰期、秋季節點的動態監測工作,不斷強化草原保護和修復。
“駿馬天堂、天鵝故鄉、夢中草原、東歸故里”,通過實施牧民搬遷、圍欄禁牧、草原生態獎補、水源涵養區保護等措施,和靜縣讓巴音布魯克草原生態保護功能得到有效恢復,草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在巴音布魯克大草原上,人口聚集最多的是巴音布魯克鎮。這個距離和靜縣城288公里、距離庫爾勒市363公里的高原小鎮,行政總面積23868平方公里,其中:草場面積975.1萬畝,占總面積的27%。就是這個小鎮,先后獲得國家級生態鎮、全國首批特色景觀旅游名鎮、全國十大魅力濕地、中國最美村鎮景觀獎等榮譽,被成功列入聯合國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成功創建新疆生態旅游示范區。
年近50歲的額勒再特烏魯鄉牧民才仁加甫,從記事起就在巴音布魯克草原上放牧,他清晰地記得:以前的草場水草豐美,牛羊在那里走上一圈都吃得滾瓜溜圓。但10多年前,隨著雨水逐年減少、牛羊逐年增多,草場間的溪流日益干涸,不少地方被牛羊啃食得沙土裸露。
退牧、禁牧最根本的目的是讓牧民下山給草原生態環境“讓路”,既要實現保護草原生態,又要促進下山牧民增收致富。
巴音烏魯鄉哈爾薩拉村牧民鐵木爾巴圖響應號召下山定居,一家三口住進干凈明亮的磚房,耕種著21畝田地,用上了清潔衛生的自來水。鐵木爾巴圖說,巴音布魯克草原上的草一年比一年長得差,很多人流著淚離開草原。開始學種地時很辛苦,但后來慢慢也習慣了,大家心里明白,下山是為了更好地保護草原。
在國家、自治區及自治州一系列保護草原生態環境措施的實施后,巴州草原退化程度得到明顯遏制,牧草長勢一年比一年好,下山定居牧民的生產生活水平也逐年提高,初步實現了保護草原生態和牧民定居致富的雙贏。
日前,持續25天的巴音布魯克鎮2018年扶貧項目效益分紅工作全面結束,共有430戶貧困家庭領取了扶貧牲畜(資產)效益分紅款132萬元。
草場恢復了,牛羊減少了,牧民下山了,旅游卻火了。巴音布魯克鎮重點發展度假休閑產品,拓寬“四季游”“賽事游”“節慶游”新思路,從單一觀光旅游向土爾扈特尋根游、探險游等特色旅游轉變,實現旅游消費模式升級。成功舉辦國際馬術耐力賽、那達慕大會、冰雪旅游節、攝影大賽等文化旅游活動。
朱玉梅介紹,5年來,巴音布魯克鎮不斷完善旅游基礎設施,通過旅游產業的發展和帶動,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由2011年的1755.48萬元提高到2016年的4202.18萬元,實現翻番,年均增長27.8%以上。巴音布魯克草原更美麗了。這巨大的蛻變,源自人們對自然環境的敬畏,源自人們內心深處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視。
《光明日報》( 2018年11月12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