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古老藏藥新價值(改革開放40年·杰出民營企業家)
灰白的頭發隨意梳在腦后,一身素色衣服,腳蹬一雙運動鞋……從外表看去,西藏奇正藏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雷菊芳與普通家庭婦女無異。
但就是她,歷經25年風雨,逐步將公司從一個原本不足百人的小廠,發展成為員工近2000人、銷售額突破10億元的上市企業。20多年來,公司從來沒有拖欠員工一分錢工資。公司上市以來,累計分紅11.45億元;在西藏納稅超過18億元,連續多年成為自治區納稅優秀企業……
響應國家號召,投身商海研藏藥
大學畢業后,雷菊芳被分配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
“上世紀80年代中期,我們突破了一項關鍵技術,所里獎勵我們團隊1萬元,那時候我一個月工資才40塊錢。”雷菊芳說,至今她仍然懷念那段工作經歷。1987年,國家提出“技術人員要走向國民經濟的主戰場”,受此激勵,雷菊芳毅然“下海”。“我是屬于比較‘沖動’的人。”雷菊芳回憶,懷揣著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夢想,她與其他4名同事一起從中科院離職。
雷菊芳等人成立了工業污染治理研究所,研制如何去除金屬構件表面銹、油的產品,并一舉成功,獲得了人生“第一桶金”。
當時,雷菊芳正好有一個親戚家的孩子罹患一種罕見病,四處求醫無果。經人指點,雷菊芳找到了甘南州著名藏醫圖布旦。“圖布旦醫生看過之后,開出了藏藥方子。孩子吃藥沒多久,癥狀就明顯減輕并最終治愈。”雷菊芳說,由此她與藏藥結緣。
1993年8月9日,雷菊芳成立奇正集團,專攻藏藥研發、生產。
借力現代技術,挖掘傳統藏醫學巨大潛力
1993年,主打“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功能的奇正藥貼問世。這款藥貼原來是一種外敷膏藥,但保質期短,無法長距離運輸。雷菊芳運用現代透皮吸收技術、真空凍干技術對膏藥進行處理,再將凍干后的藥粉裝入藥墊,“保質期可達3年,便于攜帶”。
“那時候,內地市場根本不認可藏藥。”雷菊芳說,為了打開銷路,她背著藥一家藥店一家藥店推銷。“有一年,正好八一男籃在蘭州集訓,我就找到隊醫推薦。隊醫碰巧是個援藏干部,對藏藥相當認可,答應幫忙推廣。”
1994年4月,在北京國家體委訓練局召開的“奇正藥貼療效座談會”上,與會的教練員、運動員均給予奇正藥貼極高贊譽。同年10月,在日本廣島亞運會上,奇正藥貼第一次作為運動員療傷藥品,伴隨中國體育代表團出征世界大型運動會。
銷路打開之后,奇正集團一步步壯大:
1995年,雷菊芳在林芝成立西藏林芝奇正藏藥廠,2009年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成為西藏自治區第一家登陸深交所中小板的藏藥企業。
2002年銷售額突破1億元;去年達到10.53億元。
雷菊芳說,奇正藏藥始終專注于藏藥產業的現代化,通過科研創新、技術創新、營銷創新,挖掘傳統藏醫學的巨大潛力。公司研發中心依托藏藥固體制劑和外用制劑兩個工程實驗室,與國內外一流的學術研究機構及科研院所保持長期合作。
截至去年底,奇正藏藥已經擁有55個藏藥品名和72個藥品批準文號,涉及骨科、神經科、婦科、消化科等多個藏醫特色治療領域。面對掌聲,雷菊芳卻說:“傳統藏醫學是一個巨大寶庫,我只是在寶庫邊上撿到了幾個漂亮的石頭而已。”
履行社會責任,堅守向善利他的價值觀
在2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雷菊芳從藏藥原材料采購、研發到生產各環節,注重有效、合理、可持續利用藏藥材資源,建設著眼于長遠利益的商業生態系統。
“一是進行藏藥材資源調研,開展替代性研究,不斷優化工藝與處方,提高藥材利用率;二是在原產地實現可持續采購,杜絕對野生藥材資源的濫采濫挖;三是開展藏藥材種植技術研究與基地建設。”雷菊芳告訴記者。
奇正藏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馮平說,凡是涉及瀕危資源的,奇正不開發不研發相關藥品。“在生產工藝上,我們也盡可能做到全藥材入藥。比如,我們改進粉碎技術,藥材獲得率在99%以上,最大限度減少浪費。”
截至去年,奇正藏藥已經建成各類保護及種植研究基地10.3萬多畝,分布在西藏林芝、山南等地,并且成功開展了47種藏藥材的種植技術研究。
此外,奇正藏藥還積極推動民族地區民間藏醫教育發展。“我們捐建并全資支持運行的傳統藏醫學校,招收藏族家庭困難學生進行藏藥理論學習、采藥和臨床實踐。”雷菊芳說,在學校里,不僅學費全免,還發放生活費,目前已經畢業了76人。
這些傳統藏醫教育的畢業生扎根基層藏醫診所,不僅保證了藏醫診所在基層的有效運行,也為藏醫藥文化保持生命力提供了現實土壤。雷菊芳還發起了藏區百家藏醫診所項目,如今已在青海、四川、甘肅、西藏等地建起了10多所。
在社會公益與精準扶貧的路上,雷菊芳帶領奇正集團不斷前進。如今,奇正承擔了西藏自治區10萬噸青稞市場化推廣任務。雷菊芳說,公司現在已經在日喀則建立4萬畝有機青稞種植基地,力爭3年內達到10萬畝,帶動更多農民脫貧。截至去年底,奇正已累計投入9100多萬元用于藏區和西部醫療、教育、扶貧等社會公益事業。
“奇正能有今天的成就,要感謝這個波瀾壯闊的大時代!”回望來時路,雷菊芳說,企業將繼續堅守“向善利他、正道正業”的價值觀,在傳統醫藥、藏區教育及環境等方面作出更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