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追本溯源,奮斗才是青春的最好選擇
“脫發禿頭年輕人”“90后踏入中年”“97年油膩男”“佛系青年”“積極廢人”“低欲望動物”……一段時間來,網絡上興起一股青年自嘲、頹廢、喪氣、焦慮之風,有人以傳播這些消極亞文化為能事,更多的人則受其熏染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于是本該活力四射的年輕人變成了死氣沉沉、不愿奮斗的“青年大叔”、變成了喪失成功欲的“喪系青年”。
青年時期正處于價值觀形塑的關鍵一程,好比人生大廈奠基時刻。無論什么樣的青春場景,腳踏實地、奮斗實干,都是創造出彩人生的根本途徑。一些人炒作焦慮情緒和頹廢文化的做法必須批判,但許多青年人輕易被這些消極亞文化捕獲,照見的是更深層次的社會共性問題。為什么有些青年的銳氣、沖勁、創意在慢慢流失?當代青年遭遇的困擾比前輩們更大、更難克服嗎?怎樣看待壓力和焦慮?只要思考清楚這些問題,就不難發現,所謂的“佛系”“低欲”“焦慮”,往往都夸大其詞,往往都狐假虎威;也會更加明白,惟有奮斗才是青春的最好選擇。
要看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時代青年,出生在改革開放年代,成長于互聯網浪潮,坐擁父輩辛苦打拼積攢下的奮斗紅利,背靠國家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時代紅利。這些都是新時代青年奮斗出彩的優勢,這些優勢遠大于工作生活中的種種困難。抓住這些優勢乘勢而上,闖開事業新局,創造新的功績,是當代青年的責任。誰也不要忽視這些優勢,被那些消極亞文化一葉障目不見泰山。誰也不要把這些優勢當成“躺贏”“啃老”“佛系”的資本,守著已有成果不思進取。坐享其成者必然為其成所累,貪圖安逸者必然為安逸所困,這個道理經年不變。
也要看清,青春的腰板,不應該被許多夸大其詞的“壓力”和“焦慮”所折服。有百歲之童,也有三歲之翁。健全的心智、平和的心態,是一個人成熟的標志,也是一個人有所成就的根基。動不動就被小情緒、小困難、亞文化打敗,顯然不是一個有志青年應有的氣質。有焦慮、有痛感、有挫折不一定就是壞事,學會正確地面對焦慮、紓解痛感、戰勝挫折,學會在戰勝焦慮、戰勝頹廢中戰勝自己,青春的翅膀才會越來越堅強,成功的絆腳石才會變成墊腳石。更何況,許多所謂的“壓力”和“焦慮”,不過是一些別有意圖者拿來嚇唬人的“紙老虎”。
更要看懂,奮斗是紓解焦慮、克服失落、戰勝怠惰的最好法寶。沒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社會飛速發展,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工作學習要求越來越高,各種生活的壓力、工作的焦慮、成功的渴求,堆積成當代青年的“青春煩惱”。青春不是用來揮霍的,不是用來虛耗的,而是用來闖關過隘、在磨礪中成長的。青年時代選擇了奮斗選擇了成長,選擇奮斗就選擇了收獲。無論任何時候,無論發展到什么階段,青年人的奮斗精神都不能丟。只要有一顆奮發進取之心,常砥礪刻苦奮斗之行,面朝大海總會春暖花開。
無奮斗,不青春。從“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到“青年好像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再到“愛國、勵志、求真、力行”,奮斗不懈、自強不息是青春的不變主題。奮斗寄托著國家和民族對青年的無限期望,奮斗也是青年人成就個人夢想、實現個人幸福的最好選擇,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