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和平區:綿延底蘊 續寫繁華
10月21日,星期天。濃濃秋意中,天津金融博物館下午茶講座迎來旺旺人氣。門外,誕生近代中國第一個證券交易所的解放北路,聚集了數百家金融機構。攜百年底蘊走來,海河西岸這片著名金街,成為津門新興文化地標。
像解放北路這樣“既老又新”的地標,和平區還有不少。
百年風云看津門。海河西岸9.98平方公里的和平區,是天津市中心城區的核心區,是津門百年風云匯聚之地。“走進新時代,挖掘百年歷史,助推高質量發展,是我們必須答好的考卷。”和平區區委書記陳紹旺說。
基礎教育連續39年在天津領先,首批全國健康城市試點,“全國文明城區”五連冠……走過百年風云,歷經40年改革開放洗禮,對今天的和平人來說,歷史不是固定的盆景,而是身邊的海河水,一直活潑潑向前。
重振百年商埠
這幾天,天津勸業場天華景戲院正在上演天津首個民營京劇團劉榮升京劇團的連臺本戲《西游記》,200個座位,場場座無虛席。
“1933年這里上演的是我外祖父陳俊卿編劇的戲,上世紀60年代我父親劉麟童在這里演出,現在輪到我登臺,這百年的文脈沒有斷!”劉榮升感慨。
“不到勸業場,枉來天津衛”。天津勸業場落成于1928年12月,既是商場,又是大型娛樂場所,設有“八大天”即天宮影院、天華景戲院、天樂戲院、天升戲院等,一時間轟動津門。天津勸業場副總經理陳巖介紹,90年過去,勸業場秉承“勸吾胞興,業精于勤,商務發達,場益增新”的經營宗旨,弘揚老字號,重現“八大天”,還將新建近代商業博物館,以全新的文化內涵和旅游體驗吸引更多游客和消費者。
在天津,包括勸業場在內的中華老字號,有1/3坐落于和平區。挖掘百年底蘊,續寫商業繁華,現代服務業相繼誕生,傳統服務業不斷提升。走進國內最長、天津歷史最悠久的商業街濱江道,百年老店與現代商業航母齊頭并進,大型商廈與特色小店比鄰而居。如今,和平區擁有1萬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業設施30余座,其中3座高端賣場年銷售額超10億元。
2017年,和平區經濟總量位居天津市內六區首位。2018年,和平區預計實現單位面積生產總值90.78億元/平方公里,比肩北京西城區。
做大“五高產業”
睦南道111號,一棟小洋樓,灰磚坡頂,綠樹掩映。這里是天津物產九江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所在地。“別看這座小樓,建筑面積700平方米,去年稅收已近億元。”五大道地區管理委員會主任王業明介紹。
近年來,和平區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著力點,集聚高質金融、高端商務、高檔商業、高新科技、高雅文旅“五高產業”,以“五高產業”為主的服務業占GDP比重已達97%以上。
“發揮項目建設的龍頭作用,近年來,和平區年均建成10萬平方米城市綜合體,有效提升了城區載體功能,也為高質量發展蓄足后勁。”和平區區長陳春江說。
目前,和平區有商務樓宇116座,入駐企業6900余家。2017年,和平區稅收超億元樓宇達35座。
漫步解放北路,高大的法國梧桐掩映著哥特式、羅馬式、日耳曼式各色建筑。這里是中國票號匯兌和股票證券發祥地,曾經是影響全國乃至亞洲的“東方華爾街”。
重拾歷史輝煌,“金融和平”日益叫響。目前,和平區共有各類金融機構660余家,2008年至2017年,全區金融業增加值由41.45億元升至354.65億元。
打造環境需要重拾歷史,優化環境更待深化改革。“和平二十條”惠商舉措、“馬上就辦”工作機制、信用承諾審批制、商事登記便利化……下大力氣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平區行政許可事項減少至88項。
前不久,興業銀行天津分行正式落戶和平區。“除了金融產業聚集,親商重商的濃郁氛圍是我們選擇這里的重要原因。”興業銀行天津分行副行長康鵬說。
發力全域旅游
“凝固的藝術,歷史的詩篇,不出國門就可以在這里一覽萬國建筑。”76歲的張振東,退休后在國家4A級景區天津五大道文化旅游區當起了導游志愿者,為各地游客介紹他心中的五大道。
五大道是指和平區內縱橫23條道路的一片小洋樓,核心區域1.28平方公里。這里數百座中外名人故居修舊如舊,一磚一瓦記敘百年風云。
2017年8月,第十三屆全運會火炬傳遞在五大道中心的民園廣場起跑。民園廣場前身是始建于1920年的民園體育場,74歲的金彭育在五大道住了一輩子,清楚記得小時候在這里看球賽的情景。
2014年改造提升的民園廣場,建筑面積從2.2萬平方米增加到7.2萬平方米,鋪設400米塑膠跑道,建成下沉式露天廣場,增加文博、旅游、健身、特色餐飲、跨境電商等新功能,成為人氣超旺的“城市會客廳”。每天清晨和黃昏,金彭育都會到民園走上幾圈。茵茵綠草映著羅馬柱長廊,游樂嬉戲的孩童、閑庭信步的老人各得其所。每逢周末,這里還有各種演出,百年民園真成了民之樂園。
乘馬車行走百年街道,看綠植攀過沿街籬笆。今年“十一”黃金周,五大道共接待游客32萬余人次,旅游綜合收入2000余萬元。
和平區還在天津市率先實行立體綠化建設,完成月季主題的睦南公園、海棠主題的復興公園等多座公園的提升改造,新增夜景燈光、噴灌系統、水景藝術,精于品、美于形。
步步有景觀,處處有故事。全域旅游正成為和平區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
全域旅游,文化是魂。100多處各類文化設施全面完善,和平文化藝術中心、和平非遺展覽館等文化地標相繼落成,“和平杯”京劇票友邀請賽、津灣之夜文化惠民演出等品牌活動持續開展,和平區成為全國首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
全域旅游,民風是根。從1988年朝陽里社區13名居民自發組織為民服務小組,到如今注冊志愿者人數達到8.5萬,每4個和平區居民中,就有一名志愿者。“全國文明城區”稱號,和平區實現“五連冠”。
懷抱百年底蘊,書寫時代傳奇。伴著汩汩海河水,一個生機勃勃的新和平正大步朝前。
《 人民日報 》( 2018年10月28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