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起新時代的磅礴之力
原標題:聚合起新時代的磅礴之力
在人類歷史漫漫長河中,百年甚至千年都不過是滄海一粟;但在一個社會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關頭,五年甚至一年都可以斗轉星移。
黨的十九大以來的一年就是這樣的一年。這一年是中國社會發展道路精準導航的一年,是中國社會發展方式深刻變革的一年,是中國社會精神狀態奮發昂揚的一年。中國社會這一年中看得見的發展成果可圈可點,可統計的發展數據亮麗喜人,但更讓我們欣慰與珍視的是正在展開和形成中的向好態勢,是開放自信、獨立自尊、眾志成城的國民精氣神。這是中國社會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最寶貴的財富。
黨的十九大描繪了美好的發展藍圖,提出了“兩步走”的戰略安排。如何把藍圖實現好,把戰略落實好,要在正確的道路上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十九大以來這一年,中國社會的發展和治理正是這樣展開的: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到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到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從全面深化改革到全面依法治國,嶄新的內生動力越來越強勁,治理現代化越來越進步。我們僅以經濟發展為例。在目前的世界經濟發展相對低迷的態勢下,中國社會6.8%的中高速增長已是一枝獨秀,但更重要的是實現這個6.8%的不再是傳統的發展方式與發展路徑,而是向高質量發展邁進過程中的6.8%,是堅持“三去一降一補”、振興實體經濟、做強做大高技術制造業的6.8%,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激發社會活力實現的6.8%,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保衛藍天白云的過程中做到的6.8%。這一點殊為不易,這一點意義重大。
有道是,萬事開頭難。中國社會已經開了個好頭,已經有了這樣一種好的態勢,已經走上了一條發展與治理的新路,美好的未來還會離我們遠嗎?
當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實現從大國邁向強國的“驚險一躍”要有新作為;解決發展起來以后的問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要有新作為;統攬“四個偉大”,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要有新作為;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同樣離不開新作為。十九大以來的這一年,又是充分展現永不懈怠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奮斗姿態的一年。中國共產黨堅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的奮斗目標,始終為人民不懈奮斗、同人民一起奮斗,切實把奮斗精神貫徹到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全過程,形成競相奮斗、團結奮斗的生動局面。“擼起袖子加油干”是奮斗,“干在實處永無止境,走在前列要謀新篇”是奮斗,“確保黨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還是奮斗。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做順應新時代大勢的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在創新中實干,用汗水寫擔當,中國社會才會“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更進一步看,大國的復興從來不可能獨善其身,良好的外部環境來自正確的國際關系處理、應對與創造。當今世界,機遇和挑戰并存。風云變幻,最需要的是戰略定力。十九大以來的一年間,中國社會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局勢中平心靜氣、靜觀其變,用正確的方法做我們認定正確的事情,不被亂花迷眼,不被浮云遮眼,不急不躁參與全球治理體系變革與建設,腳踏實地舉起21世紀全球化的旗幟,行穩致遠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彰顯了大國的風范,體現了堅如磐石的戰略定力。特別是面對與美國的經貿摩擦,一方面堅定不移維護民族復興與現代化建設的核心利益,不軟弱不退讓;另一方面順應歷史與時代潮流,更加自覺主動擴大對外開放,更加與國際社會互利共贏,“一帶一路”的朋友圈不斷擴容。中國社會清醒地認識到,所謂的貿易摩擦背后不是什么對規則的遵守與不遵守,而是心胸狹隘的遏制與順應時代發展之間的博弈。在這一過程中我們當然要付出代價,甚至還可能要付出我們尚未預見到的代價。但一個志在復興的民族怎么可能永遠做別人的低端打工者,一個走向富強的大國怎能沒有國之重器,沒有技術撒手锏?風物長宜放眼量,這樣的信念一旦確立,就會比數十萬億的GDP,比兩位數的增長率更能強大一個國家。而中國社會正在形成這樣的信念認同。
中國有句古話,“相由心生,境由心造”。一個社會的氣象是一個社會現實狀態最本真的反映,是一個社會精神狀態最真切的體現,裝是裝不出來的,藏亦是藏不住的。中國人民在追求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中所煥發的大國氣象,是當代中國社會集體意識乃至集體無意識的自然流露,是當代中國正大光明的浩氣激蕩。如今,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行百里者半九十,我們只有緊緊抓住這個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聚合起新時代的磅礴偉力,銳意進取、埋頭苦干、勇于創新、永不懈怠,才能不負歷史的使命,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麗篇章!
(作者:辛鳴,系中央黨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