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中:“三區三州”脫貧攻堅的思考
“三區(西藏自治區和青海、四川、甘肅、云南四省藏區及南疆的和田地區、阿克蘇地區、喀什地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四地區)三州(四川涼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肅臨夏州)”,是國家層面的深度貧困地區,是國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難啃的“硬骨頭”。
2012年到2017年,我國取得了年均脫貧1370萬人、5年累計減貧6853萬人的歷史性成就,不僅使全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堅實推進,而且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肯定,為國際減貧事業提供了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
脫貧攻堅戰越到后期,工作難度越大,尤其是“三區三州”這樣的深度貧困地區。這些地區自然條件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不足,不少貧困群眾的脫貧能力弱、思想觀念相對落后,基層組織比較薄弱,貧困發生率高、貧困程度深。在這種情況下如期實現“兩個確保”難度不小,僅僅靠當地的力量顯然無法完成上述任務。因此,必須要進一步聚焦脫貧攻堅戰的“精準區域”即深度貧困地區,尤其是少數民族集中聚居的“三區三州”。
2018年是打好脫貧攻堅戰的關鍵一年,時間十分緊迫、任務相當繁重。必須要總結已有經驗,把行之有效的做法發揚光大。同時,要鼓勵各地結合當地實際,不斷創新脫貧攻堅的思路和辦法。
首先,繼續鼓舞士氣增強信心,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凝聚強大精神力量。貧困問題具有長期性,但是,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的艱苦努力,改革開放40年來的快速發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脫貧攻堅、精準扶貧采取的一系列關鍵舉措,我們到了解決絕對貧困問題的歷史時期,這是擺脫歷史上從未解決的絕對貧困的關鍵時期。事實上,如果僅僅從“兩不愁、三保障”的角度看,國家投入的扶貧資金是相對充足的,完成這一歷史任務應該是有底氣的。各級干部群眾的干勁只可鼓、不可泄,更不要因為困難多而出現懈怠、拖延、疲憊情緒。
其次,抓好兩大基礎社會建設,堅持“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著力提升深度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擺脫貧困的內生動力。道路、電力、通訊等物質基礎設施薄弱與教育、衛生、公共文化等社會基礎條件不足,是導致“三區三州”為代表的深度貧困地區絕對貧困的兩大基礎原因。在這種條件艱苦、公共基礎設施短缺的情況下,人們的素質得不到開發提升、傳統習俗環境下積累起來的“等靠要”觀念制約了當地群眾的脫貧能力。
調查顯示,在全部扶貧工程中,有兩個趨勢值得引人深思,一是具有普惠性的工程項目,比如“兩免一補”政策、村村通工程、教育扶貧項目、資助兒童入學和掃盲教育等項目獲得的滿意度評價相對更高,這些項目直接幫助了貧困人口(例如通過以工代賑的方式使貧困農戶勞動力獲得收入),使工程所在地區的幾乎所有人都受益,針對性很強的項目直接效果更明顯;二是技術推廣及培訓項目、人畜飲水工程、扶貧培訓項目、移民搬遷工程以及退耕還林還草補助工程等扶貧開發項目的滿意度評價相對得分較低。從總體上說,民族地區扶貧政策的扶貧效果得到了群眾的基本認同。在上述效果顯著的措施中,應該把基礎設施改善與增強貧困地區、貧困群眾的自我發展能力實現有機融合。只有堅持“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才能為深度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徹底擺脫貧困奠定堅實內生動力。這是民族地區特別是深度貧困地區必須堅持的積極反貧困的長期策略。
再次,客觀評價“三區三州”脫貧攻堅工作的經驗成績與挑戰問題,著力提升實際工作效率和脫貧攻堅長期效果。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領導責任、堅持正確策略、堅持真抓實干、堅持群眾主體和社會動員是中國脫貧攻堅取得成效的經驗。但是,責任面前杜絕“運動式”扶貧難度加大,考核指標壓力下形式主義、作風不實的問題時有出現。如何提高相關政策的協調性、部門之間的相互配合、基層部門和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還有不少工作要做。同樣,不把指標作為唯一衡量杠桿,利用國家大規模投入的大好時機,扎扎實實做一些打基礎、利長遠、提升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的基礎性工作,是必須解決的大問題。
最后,及早謀劃后2020脫貧攻堅和國家反貧困的長期戰略。2020年實現消除絕對貧困的歷史任務近在咫尺,但是,長期反貧困的問題將接踵而至。貧困問題是世界性難題,也是人類社會無法擺脫的頑疾,要及早謀劃后2020反貧困戰略,也就是圍繞“相對貧困”而攻堅的長遠規劃和工作思路。一方面,要抓好三年反貧困攻堅期的各項工作部署的落實;完成“在全面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一個都不能少”的共同富裕理念,繼續做好政府主導全民參與的反貧困行動,實現“兩個確保”戰略目標;另一方面,要抓好從擺脫絕對貧困的攻堅戰向與貧困作斗爭、實現共同富裕持久戰的戰略研究和工作規劃,這是關系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基礎性工程。面對2020之后的生存性貧困問題,要發揮好兜底性社會保障作用,不斷增強兜底保障體系的覆蓋面和保障功能,對無法依靠產業扶持和就業幫助脫貧的家庭實行政策性保障兜底,使其通過國家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脫貧。同時大力發展物質和社會基礎設施建設,努力建設全民普惠、共建共享的發展型社會保障,大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著力提升國民綜合素質,完善穩定脫貧和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