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方式多 聯絡更便捷
今年國慶長假,來自安徽合肥的醫學教授朱美玲和家人一起來到了廣西桂林龍脊梯田。看后流連忘返的她在微信圈里曬出9張美景照片。很快,這些照片就集滿了好友幾十個贊和數十條評論,有詢問景點情況的,有關心她近況的。
“現在節假日期間,我和很多好友聯絡都是通過這種方式,在微信圈里發祝福,在評論里互相問候。”顯然,今年70多歲的朱美玲一點都沒落后于這個移動互聯網時代。
回憶40年前的通信聯絡情況,已在北京定居的蔡青深有感觸:“那時候我正在距離家鄉200多公里的地方上學,坐車往返需要4天,所以一般放假不回家。和家里人聯系就靠寫信,一封信寄到家大約需要7天時間,一個月往往也就通信一次。”
今年國慶節,蔡青也像往常一樣,除了用移動網絡發一些祝福信息給朋友外,還通過語音電話或者電話和朋友們聯絡。“難得節假日時間充裕,我會和好久不見面的朋友多聊一會兒。有些朋友不會用移動網絡,或者有網絡信號不太好的時候,我還是會選擇直接打電話。”蔡青說。
而對于“80后”的北京白領張晶晶來說,節假日和朋友聯絡的唯一選擇就是移動網絡。“又沒有什么著急的事情,發發微信,打打語音電話,還不用話費,多好!”
18年前,還在上大學的張晶晶買了她人生第一部手機。“我記得那是一部直板摩托羅拉手機,從那以后我再也不用滿大街找固定電話了,和同學約著上課發個短信即可。”張晶晶回憶說。
相關數據也驗證了人們的選擇傾向。據統計,截至8月末,3家基礎電信企業的移動電話用戶總數達15.4億戶,同比增長11.3%。我國移動互聯網用戶總數保持在13.7億戶,同比增長12.2%。其中,手機上網用戶數達12.5億戶,對移動電話用戶的滲透率為81.3%。
數據還顯示,移動電話通話量持續下降。今年1月至8月,全國移動電話去話通話時長完成17151億分鐘,同比下降4.4%;全國固定本地電話通話時長完成838億分鐘,同比下降19.7%。
同時,今年1月至8月,移動互聯網累計流量達395億GB,同比增長203.4%。其中通過手機上網的流量達到389億GB,同比增長217.5%,占移動互聯網總流量的98.4%。8月當月,戶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達到4.85GB,同比增長170.4%。
工信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總工程師余曉暉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通信業歷經跨越式大發展。40年前,我國平均每百人只有不到半部電話;而今天,智能手機已經普及。40年前,我國通信業只能提供單一的電報、固定電話業務,現在除了語音、短信、寬帶接入等基礎通信服務,運營商還提供云計算、大數據、視頻、音樂、金融等多樣化、個性化增值服務。
節假日期間,為了讓人們享受快捷方便的通訊服務,電信企業在背后付出了很多努力和保障。中國鐵塔北京市分公司總經理范曉青向記者介紹說:“為保障節假日網絡暢通,鐵塔公司利用智能化監控系統對北京市2萬多個基站站點的運行情況采取常態化實時監控,并對那些可預見的客流突增的重要站點的運行情況實施現場檢查,努力讓大家過一個充滿信息通信歡樂的國慶長假。”
此外,各地通信管理局早在國慶節前就進行了應急通信保障演練,并做好保養和維護監測檢測設備工作,落實24小時監測值班制度,以確保節假日期間的通信安全。(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黃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