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的人民幣】披荊斬棘 人民幣國際化一路向前
央視網消息:2008年的金融危機在重創世界經濟的同時,也讓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的弊病和漏洞暴露無疑。中國逆勢而上,在保障國內經濟發展的同時,積極推動人民幣走向國際化,為打破一元壟斷、構建更加公平公正的國際金融體系做出努力。
杜洋,劍橋大學穆勒學院研究員,從事國際金融體系和人民幣國際化研究多年。他認為,人民幣正式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雖然經歷了漫長的過程,但是意義重大。
劍橋大學研究員 人民幣國際化問題專家 杜洋:其實人民幣入籃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這個過程可以用“人民幣的申奧之旅”去形容。終于進入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一攬子貨幣當中,接下來就要看人民幣如何去扮演好一個全球經濟穩定劑的角色。
2007年首只人民幣債券登陸香港,2009年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正式啟動,2012年開啟日元/人民幣直接報價,2013年中英簽署雙邊本幣互換協議,2014年倫敦成為歐洲離岸人民幣中心之一,與法蘭克福、巴黎和盧森堡“四足鼎立”,2015年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成功上線運行,為境外金融機構人民幣跨境和離岸業務提供資金清算和結算服務,2016年人民幣正式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
從人民幣入籃至今的受歡迎程度來看,越來越多的國家、金融機構看好中國經濟的前景,市場對人民幣從區域性貨幣轉為國際性結算、貯藏工具抱有信心。
中國銀行倫敦交易中心銷售主管 羅布·洛伊:我認為,在過去兩年,人民幣作為貿易結算和金融的貨幣使用率增長迅速。同樣,在過去兩年,國際金融市場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我認為,投資者把人民幣視作更加合規的(國際)結算投資貨幣,我們現在可以在貨幣市場看到人民幣是第七大結算貨幣。
渣打銀行亞洲外匯策略主管 羅伯特·米尼肯:人民幣作為外匯儲備貨幣的勢頭向好、空間巨大,我們認為到2020年,人民幣在國際外匯儲備資金池中的總量將占到4%到5%。
雖然人民幣國際化面臨著諸多變局,例如金融市場波動性與溢出效應上升、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等諸多挑戰,但是中國穩定的市場和穩健的經濟將助力人民幣披荊斬棘,一路向前。
劍橋大學研究員 人民幣國際化問題專家 杜洋:中國的經濟發展在整個新興市場當中是最有價值的一塊,中國本身的信心來自于本國市場基本面的持續穩定和持續增進。全球投資人并不會給中國太多的壓力一定要高速增長,但是我們要穩步增長。中國在國際投資者的眼中,已經在發揮著一個高科技、高實用、而且代表著未來的這樣的一種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