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制裁俄軍貿哪國最擔心?印度被美威脅后回應亮了
【環球時報報道 特約記者 田聿】《通過制裁打擊美國對手法案》成為美國對付俄羅斯的大棒,近日美國悍然以該國內法為依據,對中國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及其負責人實施制裁,引發中方強烈抗議。此外,印度、土耳其、沙特等俄制軍火采購國也曾遭遇過美國的類似威脅。俄羅斯是世界第二大軍火出口國,面對美國的制裁威脅,在那些引進俄羅斯武器的國家中,究竟誰最為擔心呢?
傳統客戶:難以放棄
盡管面臨美國的制裁威脅,但俄羅斯副總理鮑里索夫23日宣布,俄羅斯的防務生產計劃將不會受到影響。
據介紹,目前俄對外軍事技術合作大體分為有償軍貿和無償軍援兩類。作為世界第二大軍品出口國,俄羅斯憑借高度信息化的數據處理系統,可對現實或未來銷售對象有明確的掌握,并能對軍貿風險提前做出預警。據悉,俄聯邦軍事技術合作局繼承自蘇聯時代的“珊瑚”系統,對所有俄制外貿武器裝備及其備件實施唯一編碼,存儲所有用戶需求信息。
按照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發布的數據,從2007年以來,俄羅斯大體坐穩世界第二大軍品出口國的地位,年均出口額在150億-200億美元之間。2017年俄羅斯武器出口到50多國,主要集中在印度、中國、越南、委內瑞拉、阿爾及利亞等國,這些伙伴基本與俄羅斯保持著密切的政治和經濟關系,且軍隊裝備體系“俄化”色彩濃重。可以說,即便面臨美國的制裁,他們也不可能全面放棄對俄軍貿。
以印度為例,該國每年對俄軍購占到俄軍貿總額的38%以上。雖然印度近年來采購了不少美制武器,但印軍整個裝備體系和后勤保障系統仍主要以俄系武器為主。因此即便美國總統特朗普多次向印度總理莫迪發出威脅,但印度依然強調不打算停止與俄羅斯的軍工合作。目前俄印已相繼達成銷售S-400防空系統、11356型護衛艦、聯合成立卡-226T直升機生產公司等協議。
此外,不少國家出于安全考慮,根本不考慮進口美國等西方國家武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伊朗。2015年伊核協議簽署后,一度樂觀的伊朗曾與法國、意大利等歐洲國家接洽,希望能購買西方武器,但這一切隨著美國恢復對伊制裁而落空。伊朗認識到,不可能在軍工領域依賴多變的西方,如今莫斯科不僅迅速對伊交付了此前凍結的S-300防空導彈,還做好為整個伊朗軍隊提供全套俄式武器的準備。
中間客戶:面臨動搖
除了傳統核心客戶,中東、東南亞等地也有不少俄制武器的用戶。這些國家國防預算有限,往往更看重價格因素。面對美國的制裁威脅,這些“中間客戶”可能會動搖,但俄羅斯靈活的軍貿付款方式或許能改變他們的決定。
多年來,俄羅斯一直強調通過提供不同的出口方案,包括信用貸款、貿易沖銷等其他對手無法使出的付款方式,滿足客戶不同的財務需求。貿易沖銷向來是俄羅斯拿下軍售合約的“法寶”,馬來西亞曾用棕櫚油抵償了購買俄制蘇-30MKM戰斗機超過1/3的貨款,斯里蘭卡則用茶葉、水產品抵消過購買俄制米-17V5直升機的部分費用,危地馬拉拿咖啡換來了大批精良的俄制輕武器。在有些年份里,這類軍貿的比重達到俄軍貿額的22%。
同時,近年俄軍乃至俄制武器在戰場上的出色表現,也讓不少國家動心。從2015年9月至今,敘利亞幾乎成為俄軍新式武器的試驗場。因為實戰表現卓越,不少國家開始采購俄制武器,甚至不乏美國的盟友和伙伴。伊拉克陸軍剛在2018年7月封存美制M1A1坦克,換上從俄羅斯訂購的T-90S坦克。埃及也購買了46架俄制卡-52K武裝直升機,搭配從法國買來的“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讓兜售AH-1Z武裝直升機的美國無可奈何。
美國盟友:最易動搖
當然,美國制裁并非完全無效,美國揮舞的制裁大棒,對那些出口導向型國家及依賴國際融資的國家會產生“恐嚇效應”。如今軍售被特朗普政府當做楔入熱點地區的主要杠桿之一,客戶購買了美式武器,就必須接受美軍戰術培訓、技術升級和情報支援,否則很難發揮武器作戰效能。從這個角度看,軍售合同形同變相的軍事盟約。因此大量裝備美制武器、屬于北約成員國的土耳其卻堅持購買俄羅斯S-400防空導彈,的確屬于美國眼中的“異類”。
被美國制裁扼殺的案例中,韓國非常典型。1995年和2003年,韓國兩次與俄羅斯展開代號“棕熊”的軍貿合作項目,從俄羅斯引進T-80U坦克、BMP-3步兵戰車、反坦克導彈、氣墊船等裝備。但此后當韓俄準備培養更深層次的軍貿關系時,美國的翻臉讓韓國望而卻步。由于克林頓、小布什政府的持續反對,甚至揚言制裁韓國公司,韓國軍方最終取消了購買俄制S-300V反導系統乃至米格-29、蘇-27戰斗機的項目。當時韓國一度曾試圖以“假想敵裝備”的名義引進俄制武器“模擬朝鮮軍隊”,但也被美國“一票否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