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個“山竹”有點硬……
新華社廣州9月17日電 題:雖然,這個“山竹”有點硬……
新華社記者劉大江、劉宏宇、毛一竹
這個“山竹”有點硬。號稱超強臺風,來自遙遠的太平洋,最大風力18級,直徑1200公里,比一般臺風大1.5倍,氣勢洶洶而來,影響范圍覆蓋整個廣東。
雖然,這個“山竹”有點硬,但并不意味著人們對它就無計可施。在科學決策和以人為本理念鑄成的鐵鉗般虎口里,在無窮無盡的群眾智慧和力量面前,再堅硬的“外殼”也會袒露柔軟的內里……
“山竹”來了也不怕 穿過“叢林”去上班
“山竹”過后,許多地方一片狼藉。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人們奮斗不止、“苦中作樂”的積極心態。
在中山大學、暨南大學等樹木繁盛的地方,許多大樹被臺風吹倒。17日一早,上班的老師們一邊心疼著古樹,一邊穿過“叢林”去上班。
“沒有什么可以阻擋深圳人上班的路。”
17日一早,上班的人流依舊絡繹不絕,在深圳的一處人行天橋,倒塌的大樹攔住了上班族的去路。一群年輕人前赴后繼,匍匐著身子、艱難爬過這片路障。
這個影像,深深地留在了無數人的腦海里。許多人在微信上留言:“這就是深圳人的精神。”
“生命永遠排在第一。防風準備一定要做充分,寧愿是虛驚一場。”臺風來臨之前,佛山市高明區滄江中學附屬小學校長江為彬在匆匆趕赴學校進行安全檢查之前,給女兒寫了一封信:
“今天下午一直到明天早上,都是臺風最瘋狂的時候,不管是白天烏天黑地,還是晚上停水停電,無論發生什么,都不用害怕!替爸爸照顧好外婆、妹妹和媽媽,一定要記住,只要內心充滿信念,打起十二分精神,我們就一定能渡過難關,因為我們還有明天!在大自然的災難面前,也許人類顯得很渺小,但我們有一顆強大的心!”
鐵鉗虎口VS“硬殼山竹”
縱然“山竹”氣勢兇猛,“外殼”堅硬,但通過科學決策、以人為本理念鑄成的鐵鉗虎口,能切實減小它的預期破壞力。
早在數天前,應急管理部派出工作組來到廣東指導抗災工作。廣東全省總動員,嚴陣以待抗擊超強臺風。15日18時,廣東省防總將防風Ⅱ級應急響應提升至Ⅰ級,受臺風“山竹”直接影響的地區,全部采取停工、停產、停市、停課、停運等應急措施,減少外出活動人員,避免人員傷亡。
廣東各級政府部門多方著手,不遺余力把超強臺風對群眾生活的影響降到最低限度。臺風來臨前,在廣東的不管本地人還是外地人,都會收到三防、氣象和應急部門聯合發布的防御短信,電視臺、微信、微博也不斷滾動播報推送,并給出明確的防災避險指引。
廣東嚴格落實防臺風“五個百分之百”,最大范圍組織海上和陸地大轉移。截至16日,全省共轉移危險區域、在建工地、景區、漁排等人員311萬余人,相當于一個中型城市的人口。
民間智慧和力量也是抗災利器
等待“山竹”的,不僅有科學決策、以人為本理念鑄成的鐵拳,還有無窮無盡的群眾智慧和力量。
應付這場“戰爭”,人民群眾想出一些“土辦法”:大門易被吹開,就用木板牢牢頂住;海水易倒灌,就用沙袋死死堵住;在公共場所,雕像被捆住腰,垃圾桶被綁住腿,連樹上的波羅蜜都被牢牢系緊……
“山竹”面前,群眾的創造力是無限的:為增加玻璃抗風韌性,防止破裂傷人,人們在玻璃上粘貼膠帶,入門級的貼個“米”字、“十”字、“串”字,中等技術的畫個“囧”字,高手則繪出了“蜘蛛網”。
“山竹”肆虐,一些高樓的玻璃幕墻被刮掉,許多電線桿被吹倒,情況緊急。16日下午3時,佛山市供電局獅山供電所的顏炳全與同事孟凌風,兩人在風雨中輪替著將垂落的電線高高撐起,讓車輛順利通行,持續整整兩個小時,被稱贊為“最美托舉哥”。
臺風來襲當天,風雨交加,江水洶涌。從中午12點到下午5點,佛山市三水區大塘派出所輔警莫廣飛和余競洪都泡在水里。他們冒著風雨,趟入齊胸深的北江之中,一邊勸說,一邊將漁民的船只與財產拖到岸邊。“泡在水里其實還挺暖的,上岸后風一吹就著涼了。”余競洪的話中透露出的,是“戰天斗地”的豪情。
面對兇殘的“山竹”,人們更加互助互愛。各類微信群里,都是溫暖的問候與信息;逆風而行的平凡英雄不斷涌現,釋放出滿滿的正能量。
敬畏自然,但面對災難,守望相助的友善和團結一心的力量,在無聲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