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市場主體迸發出新的活力——下半年政策頻出釋放利好新信號
新華社北京9月13日電 題:讓市場主體迸發出新的活力——下半年政策頻出釋放利好新信號
新華社記者趙文君、郁瓊源、吳雨
今年以來,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環境,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的同時,也面臨一些新問題新挑戰。
為更好穩定市場預期,提振實體經濟信心,下半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科學謀劃,精準施策,推出一系列減負舉措,旨在進一步為全社會減負,確保經濟在合理區間穩健前行。
減,助力實體經濟輕裝前行
日前,位于陜西渭南市的陜西比迪歐化工有限公司收到了來自政府1.27億元的退稅,這讓企業從現金流嚴重不足的重壓中緩了過來。不僅如此,通過稅務人員上門服務和簡并審核流程,僅用36個小時所有留抵稅款就全部到賬。
為更好給企業減負,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日前發文,將從9月15日開始對機電、文化等產品提高增值稅出口退稅率,意味著更多出口企業從中受益。
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通過減負激發市場活力。7月以來,減稅降費成為國務院常務會議的一個“關鍵詞”:
對因去產能和調結構等政策性停產停業企業給予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減免、對社保基金和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有關投資業務給予稅收減免;
將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75%的政策由科技型中小企業擴大至所有企業;對已確定的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增值稅留抵退稅返還的1130億元在9月底前要基本完成;
針對企業擔心社保費征收政策有變增加負擔,明確在社保征收機構改革到位前,各地要一律保持現有征收政策不變,同時抓緊研究適當降低社保費率,確保總體上不增加企業負擔……
一系列新舉措新部署,釋放出為實體經濟減負、穩定市場預期的決心。
不僅如此,新修訂的個稅法雖然從明年1月1日才正式實施,但百姓最關心的個稅起征點提至每月5000元等部分減稅政策則將從10月1日起先行實施,確保讓減稅紅利更早釋放。財政部預測,此次修法大致一年減稅3200億元,城鎮納稅人占比會從現在的44%降至15%。
國家稅務總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5月1日起實施的增值稅改革,將原適用17%稅率的制造業等、11%稅率的建筑業、交通運輸業等行業稅率,分別下調1個百分點,減稅政策效果自6月份申報期開始顯現,6至8月累計減稅959億元。
此外,從7月份起,對18個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行業以及電網企業開展增值稅留抵稅額退稅工作,7至8月共辦理留抵退稅786億元。兩項合計減稅1745億元。1至8月,全國稅務部門共辦理出口退稅10052億元,同比增長9.5%。其中,8月份辦理出口退稅1198億元,同比增長15.8%,有力支持了外貿出口。
在此基礎上,為確保減負舉措更好落地,近日國家稅務總局精準推出擴大稅收營商環境試點范圍、加快推進電子稅務局建設等10項優化稅收營商環境硬舉措,進一步打造穩定公平透明的稅收營商環境。
增,讓資金不斷流入小微企業
“今年生產的高端軸承沒有順利打入海外市場,并非產品不如人,而是因為企業資金周轉困難,生產速度太慢錯過了市場機遇!贝筮B大友高技術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東炬的話,道出了當下不少科技型小微企業的困惑。
下半年以來,面對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在貸款融資、信用債發行、股權質押等方面的困難和挑戰,國家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業和實體經濟發展的貨幣政策和金融政策——
從6月20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了進一步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措施,到央行年內第三次定向降準釋放2000億元資金支持銀行發放小微企業貸款;從人民銀行等五部門聯合發文提出23條小微企業融資的支持措施,到7月23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財政金融政策協同發力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再到8月22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推進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政策落地見效……
其中,為鼓勵增加小微企業貸款,從今年9月1日至2020年底,國務院明確將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貸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稅單戶授信額度上限,由此前已確定的500萬元進一步提高到1000萬元。
“通過稅收政策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充分發揮稅收調節經濟作用,是政策創新之舉。將授信優惠規模從100萬調整到500萬,再到1000萬,使得中小企業的議價能力增強,同時給貸款機構以信號作用!睆B門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李成說。
央行12日最新數據顯示,在一系列政策推動下,8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28萬億元,同比多增1834億元,銀行資金正發力為實體經濟輸血。不僅如此,今年以來,我國民間投資增速持續保持在8%以上,高于整體投資增速。
“持續的政策支持是民間投資持續向好的主要原因!眹野l改委政研室主任、新聞發言人嚴鵬程表示,針對目前民間投資領域依然存在的缺乏安全感、成本高、不愿投、不敢投、不知往哪里投等焦點問題,發改委未來將出臺一系列新政措施,對癥下藥,解決問題。
放,為企業營造更優發展環境
提振企業發展信心,離不開良好的營商環境,更要清除各種制度壁壘。
從今年11月10日起,在全國對第一批上百項涉企行政審批事項推進“照后減證”;再取消14類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對保留的生產許可證簡化審批程序……9月1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一系列“放管服”改革新舉措,更大力度解決“準入不準營”問題,為市場主體進一步減負。
當前,行業準入、不同所有制準入、產品準入門檻依然較高。進入下半年,一系列“放管服”政策持續發力,旨在進一步消除市場準入的制度性約束,提高投資創業的便利化水平。
如7月18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再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外商投資道路運輸業立項審批等17項行政許可等事項;抓緊出臺新版市場準入負面清單,落實各類所有制企業一視同仁的承諾,廢止妨礙市場公平競爭的規定,嚴厲查處侵權假冒、違規收費等行為。
保持政策效果需趁熱打鐵。近期國務院大督查頻頻出招,倒逼各項“放管服”舉措盡快落地見效。
就在本周,廣東省政府公布了《廣東省降低制造業企業成本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若干政策措施(修訂版)》,推出了稅收、用地、社保、融資、用電、運輸等10個方面共61項針對性措施降低制造業企業成本,形成了廣東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新十條”。
面對一個個影響企業群眾辦事的難點和痛點,唯有更大力度簡政放權,才能打破那些束縛民間投資的有形或無形制度壁壘,更大激發市場活力,增強發展動力。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統計顯示,二季度大眾創業意愿持續高漲,企業投資信心明顯提振。4至6月,各月新設企業均超過60萬戶、創歷史新高,新設個體工商戶658.4萬戶、增長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