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島衛國,三十二年向海生
迎著朝陽,五星紅旗在開山島升起。海風呼嘯,國旗獵獵飄揚。
新來的哨兵對著徐徐升起的國旗立正、敬禮。32年來,這面國旗第一次沒有由王繼才升起。哨兵說,王繼才一定也在遠遠凝望著國旗,“他沒有走遠,不會走遠。”
把時間向前數32年,不論風雨雷電,王繼才都和妻子王仕花一起,護送國旗走過208級臺階,迎著東方的魚肚白,揮舞手臂、徐徐升旗,立正肅穆、莊嚴敬禮。那輪朝陽,早已習慣與小小孤島上的這面旗幟牽手。
漁民遠行回家,也習慣性地抬起頭,看見島上的國旗,就知道家已不遠,漁民們說,“心里有了依靠,踏實了。”
可這樣的時間走過32年后,王繼才,卻無法再撫摸這面五星紅旗。
7月27日,全國“時代楷模”、江蘇省連云港市灌云縣開山島民兵哨所所長王繼才在執勤期間突發疾病,經搶救無效去世,年僅58歲。32年未換崗的哨所,進行了第一次換崗。
對王繼才同志先進事跡,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強調,王繼才同志守島衛國32年,用無怨無悔的堅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了不平凡的人生華章。我們要大力倡導這種愛國奉獻精神,使之成為新時代奮斗者的價值追求。
作為一個普通人,老王的離去,沒有帶走一片朝霞一朵浪花;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為國守島人,他的離去感動了中華大地。
來到連云港,聽說去開山島,漁民拋下家里事就往海邊趕;聽說要采訪王仕花,人們七嘴八舌有夸不完的話……到目前為止,在當地媒體制作悼念和學習王繼才的新媒體產品上,“接替老王升旗的人”已經有36萬多,還有36萬多網友“爭做新時代奮斗者”。大家留言,“每個人都會老去,但精神和榜樣是永遠存在的”“有些人我們從未聽說過,但是在聽聞他逝世的時候會不由得充滿敬意,他們才是真正的時代明星”……
王繼才是個再平凡不過的人,但他并不平庸,他將孤獨、枯燥、清苦的日子,過出了價值。他忠于信仰、不忘初心,譜就了壯麗的人生篇章。
長期與世隔絕,孤獨煎熬卻不忘播撒希望——
“樹木、花朵都代表希望,后來人再上島,就不會這么孤單了”
石多泥土少,臺風時常擾;飛鳥不做窩,漁民不上島。
北緯34°31′,東經119°52′,距離連云港灌云縣燕尾港12海里,海面突兀地聳立著一座灰色小島——開山島。這個僅有0.013平方公里的孤島,是黃海前哨,不能無人值守,1985年部隊撤編后設立民兵哨所。1986年7月,王繼才夫婦成為開山島的第五批守島人。前四批人員,都因環境惡劣、生活寂寞而相繼離開,其中守島時間最長的也只有13天。
原來,島上只有幾排空蕩蕩的營房、滿山的怪石、陡峭的懸崖、呼嘯的海風。
夏天,太陽曬得人能脫層皮;冬天,海風吹得人難以忍受。
“登島前,我曾設想了一萬種島上的惡劣情況,可真的待在這里1天,就受不了了。”這陣子在島上待過一個晝夜的工作人員搖搖頭說,“濕熱、風大、水少、蚊蟲多……”
1986年,王繼才瞞著家人獨自上了島。第一晚,王繼才害怕,一宿沒敢合眼,煤油燈也亮了一夜。“就盼著天亮,第二天只要有船來,我就走。”從那天起,王繼才害怕就喝酒,感到孤獨就抽煙。很快,他抽完了帶上島的30盒煙、喝完了30瓶白酒,甚至“看到老鼠都感到親切”。
王繼才獨自守島48天后,王仕花決定辭職上島。回憶起島上第一晚,王仕花仍微微有些顫抖,“海風扯著嗓子往屋里鉆,屋外似乎滿是老鼠、蛇發出的聲音……我特別害怕,讓老王睡在靠門的地方,把門擋著,我蜷縮在最里頭……那一夜,太黑太黑,太漫長太漫長了。”
32年來,夫婦倆每天都在重復“那一晚”。他們把人生最美好的年華,都留在了這座孤絕的小島。王繼才說,“祖國的海島,你不守,我不守,誰來守?”
“前20年,伴著我們的只有煤油燈、煤炭爐、收音機……其中的滋味,別人沒法知道,我也沒法描述。”王仕花說。光收音機,他們就聽壞了20臺,煤油燈用壞了10多盞。
與孤獨做伴,他們并沒有消沉。日復一日,夫妻倆以島為家,升旗、巡島、觀天象、護航標、寫日志,從未間斷,出色完成戰備值勤任務。島上至今留存著多面被風雨撕扯過的國旗、40多本海防日志。
老王總琢磨:如何讓后來人不再像他們這樣孤獨?
在滿是石頭的島上種樹、種花,讓這個“家”變綠、變溫馨、變熱鬧,是老王想出的辦法:“樹木、花朵都代表希望,后來人再上島,就不會這么孤單了。”
他托漁民從岸上一點點捎來泥土,用石頭壘砌一個個小園子。第一年,栽下100多棵白楊,全死了;第二年,種下50多棵槐樹,沒有一棵活下來。
人能活下來,樹咋就不能!
第三年,一斤多的苦楝樹種子撒下去,夫婦倆從喝的水中擠出淡水,悉心澆灌下,終于長出一棵小苗……
幾十年過去。“你看,島上現在生長著數十株苦楝樹、3棵桃樹、2棵梨樹、3棵葡萄,還有柿子、草莓、菊花、牽牛花……有陰涼,有花香,還有果子招待客人。”細數著一花一木,王仕花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前人栽樹,后人乘涼。樹大如蓋,果實累累。
這座孤島,不再孤單。
嘗盡窮困苦澀,面對各種誘惑仍不為所動——
“別人有車有房,我守島衛國,別人傳萬貫家財,我傳精神財富”
老王臨終前的一些日子,島上的油桃熟了。
有人來到開山島,他就樂此不疲地洗上一盆。“真甜”“好吃”,聽到這,老王滿足地笑了。
“他多有成就感啊,開山島終于也能滋潤出甜味來了!”王仕花說。
開山島上沒有淡水、沒有食物。此前,斷糧斷水的日子每年都會遇到一兩回,而斷糧時間最長的一次將近20天。
那年,臺風連續刮了17天,島上糧食吃完了。無奈之下,王繼才就帶著王仕花在礁石上撿海螺充饑。那些半死不活的牡蠣,腥臭的味道實在難以下咽。等救援人員上島時,兩個人已經3天沒吃一口飯。
“度日如年,差點兒送命。”王仕花這么描述與死神擦肩而過的那些日子,語氣已然不急不慌。她的內心,不知埋藏了多少苦楚。
“此前連隊駐守開山島時,生活物資有保障,照明、通信設施也比較健全。”馬書華曾是1978年在島上駐守的老兵,近年,他和曾經的守島老兵們一起上島,島上惡劣的基礎條件和新吐的片片生機,讓他們又心酸又驚喜。“比起我們的守島生活,王繼才夫婦要艱苦太多了。何況這樣的苦,他們吃了那么多年!”這些退伍老兵、七尺男兒,抱著王繼才就痛哭起來。
考驗,遠不只這些。
孤懸海中的開山島,常人不愿來,但卻是走私、偷渡等違法犯罪分子覬覦的“寶地”。
1999年,孫某把厚厚一沓百元大鈔放在王繼才面前,想在島上開辦賭博、色情場所。
當時,王繼才每月工資只有150元,大女兒因為家庭拮據輟學,兒子上學、蓋房子還欠了10多萬元的債務……貧窮,幾乎要擊垮這個家庭。
“打住,錢你拿走。”老王斬釘截鐵,“我不會為錢出賣良心、突破底線。”
眼見王繼才不為所動,利欲熏心的各路人用上各種手段威逼利誘,而王繼才軟硬不吃,即便被狠狠鞭打、兒子被死亡威脅,也不為所動。
苦,他已經嘗夠了。但在原則面前,他似乎又特別容易忘記苦。
“他真能忘掉這苦嗎?”記者問。
“肯定忘不掉。”王仕花不假思索,“老王渾身是病,從來舍不得看。我們吃穿都是節省又節省,恨不得一分錢掰成八瓣花……但窮,也要窮得有志氣啊!守國,可不能為國丟臉啊!”
人生價值,在于精神的豐富、信仰的堅定。
1987年7月,王仕花眼看就要臨產,大風突然來了,無法下島。十萬火急,老王抓起步話機聯系鎮武裝部部長的家屬,在醫生的指導下,老王給妻子接了生。收起差點“母子不保”的悲傷,老王給兒子取名“志國”,老王說:“志字上面一個‘士’,下面一個‘心’,就是希望他當一名戰士,心中有祖國,立志要報國!”
其實,這些年也有不少人看中王繼才的勤勞踏實,想帶他下島“干事業”。老王起初看著別人的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也很羨慕。后來他說,“人各有志,別人有車有房,是他們的活法,我守島衛國,做一名合格的黨員、民兵,教會孩子忠誠,是我的活法。別人傳萬貫家財,我傳精神財富。”王仕花有一陣不太理解,“后來我和孩子們也慢慢認可他了。”
王繼才,就像這島上傲然生長的苦楝樹,不怕貧瘠,不懼海風,還硬是在苦澀的果子里,生出了甘甜。
收起離合悲歡,把忠誠擔當獻給祖國海防——
“守島不僅守的是我們一個家,守的是身后千家萬戶”
“要是老王在,島上來這么多客人,他會很高興嗎?”記者問。
“肯定會。”王仕花的眼淚止不住地就來了,往事像放電影一樣,“他是最愛處朋友的熱心人,對來島上的人,他都會拿出一切招待……”
老王每次上岸,會撥通朋友們的電話,一起聊聊天。老王多年的好友、船老大包正富說,“他喜歡熱鬧,人緣好得很。”
老王還有點“小浪漫”。“夏天熱得睡不著,我們就睡在房頂上,對著天空,他教我數星星,看牛郎,說織女……偶爾老王也讓我唱歌,我就哼哼幾句《大海啊故鄉》《最浪漫的事》。唱得不好,他卻高興地鼓掌,說好聽……”沒說幾句,王仕花已經泣不成聲。
然而就是這樣的老王,離島過春節的次數屈指可數,老父、老母去世時都不在身邊,岸上孩子們的房間著火差點喪命,大女兒結婚沒能到現場……
“無論在島上吃過多少苦,受過多少累,他總是樂呵呵的。”先后登島幾十次的灌云縣電視臺記者徐云邦回憶,“但每次提到父母和子女,他總會沉默不語,有時還背過身去,偷偷抹一把眼淚。”
“老王他面上不疼,心里疼啊!”王仕花說。
32年間,每個人都能有不同的人生選擇。而王繼才的選擇是,收起自己的離合悲歡,把溫情留給他人,把忠誠和擔當交給祖國。
開山島海域,礁石林立,海況復雜。過去衛星導航不發達,王繼才夫婦會在島上點上燈火,讓過往的漁船看清航道;遇到霧天,他們就用盆敲,發出響聲,讓漁船避開小島。而有漁船斷糧、斷水、發出疾病求助,他們也總是盡全力幫助。
“看到這些漂泊在外的漁民,我們總會想起自己,想起親人。幫助他們,覺得就像在為親人做事,為自己解難。”王仕花說。
在遠離大陸的島上生病,那可真是叫天天不應。22年前的一天,在島附近打海貨的潘弗榮突然腹部絞痛,疼痛難忍。王繼才見狀,邊聯系漁船,邊跑上跑下找藥。很快,老王找來船只把她送到衛生所。“一路上王大哥的胳膊都被抓破了,卻一直沒哼一聲。后來,我沒打麻藥就做了闌尾炎手術。手術做完,家里人還沒趕到。”潘弗榮感慨地說,“王大哥是給我第二次生命的人。”
老王也是給這座島美麗顏色的人。“每次升起國旗,才覺得這座島是有顏色的。”老王常說,“島雖小,也是國家的領土,我要讓國旗永遠在島上高高飄揚。”可是在島上升旗,經常要面對惡劣的天氣。
一次遇到臺風,老王怕國旗被刮跑,頂風跑到山頂將國旗抱在懷中。返回途中一腳踩空,從半山腰滾下來,摔斷兩根肋骨。王仕花趕緊沖過去,王繼才對疼痛輕描淡寫,卻咬緊牙關說:“旗幟就是陣地,人在旗幟在,旗在陣地在。”
一身鐵骨,熱血滿腔。
外面的世界飛速發展、多姿多彩,老王都看在眼里。再回頭看看年邁的父母、年輕的妻子、年幼的孩子,他不掩飾“自己也曾動搖過”。
1995年,老王的兒子到了入學的年紀,他鼓起勇氣去辭職。彼時縣武裝部的老政委生病臥床,沒等老王開口,政委就拉住他的手說:“繼才啊,你要答應我,一定要把那個島守下去,你下島就真的找不到守島人了。”老王把到了嘴邊的話又咽了回去。
后來不久,老政委就去世了。“老政委對我說的話是他的臨終遺愿,他到死都不放心開山島,我做出了承諾,就一定要守下去,再苦再累也要守下去!”老王曾這樣回憶。
老父、老母、二舅都明白忠孝、家國的道理,支持他守島。二舅參加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和很多戰友相比,二舅幸運地活了下來。王繼才覺得,“島上再艱難,也沒有槍林彈雨的危險,我怎么能守不好?”
近些年,有人對他說,和平年代,守島已經“沒多大意義”,近60歲的人,也可以治治病、歇息下了。老王卻不以為然,“現在海洋安全形勢很嚴峻,居安要思危啊!”
他,深明大義。
這個世界從來沒有理所應當的和平,沒有坐享其成的繁榮。正是像王繼才這樣的人默默負重前行,才讓祖國人民歲月靜好。“我慢慢明白,守島不僅守的是我們一個家,守的是身后千家萬戶。”王仕花手指前方。岸邊燈火跳動,生活寧靜安詳。
祖國、人民,將永遠銘記這些忠于祖國、奉獻祖國的人。
平凡但不平庸,普通人也能書寫壯麗篇章——
“做了應該做的事,得到這么多榮譽,以后只能再踏踏實實多做點事情”
人們說,“王繼才夫婦都是平凡的人,卻做出了崇高的事業。”
王仕花說,“小小的島上,做的每件事都是普通的事、分內的事。”
平凡的人,平凡的事,給人最多感動。
島上有78間舊營房,在烈日、海風、海浪侵蝕中,墻壁和門窗經常損壞。這時,王繼才夫婦就會尋找材料,一點點地補、一點點地修,“戰士們隨時都有可能回來,我王繼才隨時準備著向他們移交一個漂亮、完整的軍營。”
2006年,開山島舊碼頭的磚石出現大面積脫落。為了節省國家經費,王繼才決定自己動手。兩個人,兩年時間,每天10多個小時。他們下海淘沙、搬石頭、和水泥、抹砂漿,很多地方修了被沖、沖了再修,碼頭被一點點重建起來。
去年,島上建了新碼頭,王繼才生怕好好的欄桿在海風侵蝕中生銹,默默地將欄桿漆好,到現在,欄桿依舊嶄新。
……
老王沒有豐功偉績,但事業的崇高,不僅僅在于本身是否宏大壯麗,更在于不懈的堅守、付出和可貴的赤子之心。
2015年2月11日,在全國軍民迎新春茶話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接見了王繼才,王繼才深受鼓舞。這些年來,王繼才夫婦光榮地入了黨,獲得了100多項榮譽,他們初心依舊,“做了應該做的事,得到這么多榮譽,以后只能再踏踏實實多做點事情。”
平凡的事業、崇高的精神,總不乏后繼者。就好像那棵好不容易活過來的苦楝樹,已經撒播了無數的種子,孕育了數十棵生命。如今,在王繼才精神的感召下,9名民兵組成的隊伍上島駐守,他們分成3組,每組一周輪流執勤……兒子王志國也進入了邊防檢查站,“我一定要像父母守護開山島那樣,站好崗、守好國。”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甘于寂寞、甘于清貧、愛國奉獻、公而忘私,正是一個個像王繼才這樣的人在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大業添磚加瓦、開創未來。
“小小開山島,
黃海最前哨。
……
我為祖國守海島,
萬里海疆春光好。
我為人民放好哨,
錦繡河山更富饒。
……”
老王,你看——朝陽又升起,國旗在飄揚。
記者手記
荒蕪里播撒希望
昨天還是晴朗的天氣,今天大風說來就來。
岸邊海風達到八九級,大型的漁船也不能出海。船老大說,這樣的天氣,開山島附近的浪得有岸邊的幾倍高,海浪很容易就能打到駕駛室。
我們只能望洋興嘆。
船老大說,一年像這樣刮風的日子加起來得有兩三個月。尤其冬天風一起,至少刮一周時間,十天半月出不了海。這時候,開山島就與世隔絕了。
開山島四面朝水,一面朝天,沒有淡水,蛇鼠蚊蟲不少。
很難想象,32年,王繼才夫婦是怎么熬過來的。
終于顛簸著上了島,海風呼嘯、太陽炙烤、熱氣蒸騰。直到走上臺階,在無花果樹的陰涼下,才感受到了陣陣涼意。“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啊!”同行的人無不表達對老王的敬意。
老王夫婦花了幾十年的心血,一手讓這只有石頭和雜草的荒涼小島有了盎然綠意,有了微微花香。走在島上,處處都能看到老王留下的溫馨痕跡——苦楝樹結滿了種子,無花果紅彤彤地掛在枝頭,海防宣傳標語被粉刷得嶄新,昔日的營房干干凈凈,碼頭的欄桿閃著亮光……
堅守已經難能可貴,他們還努力在荒蕪里播撒希望的種子。振奮人心的是,他們成功了。
王仕花說,“他守著島、守著國,我守著他、守著家。”這話說得輕描淡寫,還有人聽出了浪漫的味道,實際上,他們都是平常人,上有老人、下有小孩,曾擁有穩定的普通生活。然而,老王信守諾言,舍小家顧大家,在艱辛面前誓不低頭,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就在開山島所在的連云港,精衛填海的神話世代流傳。古有精衛填海矢志不渝的傳說,今有夫妻守島愛國奉獻的時代楷模。我們看到,在不懈的奮斗中,在精神的感召下,平凡人在不平凡的歲月成就了一段新的傳奇。
8月10日,開山島上不換崗的夫妻哨,進行了32年中的第一次換崗。由3名退伍軍人組成的執勤班上島接崗,升起國旗。
“看到開山島的國旗,我們覺得老王沒走,還在向我們招手。”船老大說。
“我們將把這開山島繼續守好護好……”民兵胡品剛立正,向國旗莊嚴敬禮。
制圖: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18年09月14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