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晨光:癡迷機器的“億元礦工”
央視網消息:今年43歲的張晨光,每天一上班就開始檢修各種煤炭設備。如今,他是山西晉城煤業集團成莊煤礦運行工區的機電隊長,是獲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煤炭行業技能大師”、“中華技能大獎”等榮譽的“億元礦工”。讓很多人感到意外的是,這樣一位專家能手,是從一名技校畢業生在24年工作中磨礪成長起來的。
從“熊孩子”到“工人院士”
張晨光從小就對機器很癡迷。小時候,他最喜歡玩兒的,就是拆各種小機器。家里的老式鬧鐘被他拆了,攢錢買的隨身聽被他拆了,各種內含機械構造的小玩意兒,不管國產的還是進口的,也不論價格多昂貴,幾乎都被他拆了個遍。那個年代沒有電腦也沒有手機視頻,拆下來的東西只能用腦子記,有時零件一多難免分不清楚。因為拆壞了家里不知道多少東西,他也成了父母眼中的“熊孩子”。
不過拆久了,經驗豐富的張晨光便無師自通地學會了組裝和維修。技術越來越專業,他對機器也越來越癡迷,想要研究更大更復雜的機器。剛參加工作沒多久,趕上成莊礦從國外引進2750米長、投影全長6000米的主提升皮帶運輸系統,張晨光非常震撼。“有一次我看見英國工程師在給主皮帶安裝PLC控制器,覺得特別不可思議。這個東西和火柴盒一樣大小,居然能控制這么大的機器。”
熱愛機器的張晨光一下子就來了興致。當時有20多個外國專家在煤礦負責安裝,他就跟著這些專家學。專家們待了三個月,他就學了三個月。說明書是全英文的,他就查字典,光注釋就寫了好幾本。外國專家用筆記本電腦,他試著使用里面的控制程序,一下子就被迷住了,買來一大堆相關書籍,開始自己學著編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刻苦鉆研中,張晨光漸漸學成了專家。1997年,一臺由外國專家安裝的機器出現了故障。因為機器還在保質期內,如果自己修壞了,廠商也不能保修。但如果等外國專家過來修,就要整個礦井停產一周時間。以每天2萬噸產量計算,一天就損失上千萬元。
面對這進退兩難的境地,張晨光主動請戰。“你有多大把握?”領導試探性的問。“我有99%的把握。”
故障原因很容易就找到了,但困難也出現了。國產的配件,個頭兒是進口的三倍,放不進機器里。他就自己動手加工配件,從電板到管道,樣樣自己來。一個星期后,外國專家來到成莊礦,看著修好的機器問他,“你是從哪個公司跳槽過來的?”當得知張晨光就是礦上的工人時,外國專家對這個煤礦工人豎起了大拇指,連說“perfect(非常好)”。
做創新創造的“帶頭人”
由于技術突出,張晨光先后獲得了很多榮譽。“成了名”后他所想的,是怎樣把自己的技術傳授給年輕一輩的人。2009年,他在一個十幾平方米的車間辦起培訓課堂。2011年年底,他創建了晉煤集團首個大師工作室——“晨光工作室”。
“皮帶遠程監控系統”就誕生在“晨光”工作室里。這個耗時兩年半才完成的系統實現了井下皮帶的地面遠程控制,減少了井下控制17部皮帶所需要的85個崗位(約138名崗位工人),每年僅人工成本就能節約1380萬元。在全集團推廣后,每年節約人工成本上億元,為進入煤炭寒冬,急需減人提效、降本增效的晉城煤業集團破難前行闖出了一條路。
“晨光工作室”不僅是集團首個新型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也承擔著科技攻關、技術改造的重任。張晨光帶領團隊每年針對制約礦井發展的重大課題進行項目攻關,目前已完成EEP仿真設計、井下人車電控自主設計等各類技術創新30余項。
因為創新成績突出,張晨光時常獲得獎勵。有次單位獎勵給他五萬塊錢,他全部分給了同事。他希望以此鼓勵年輕人追求夢想,讓他們明白“只要你努力就會有回報”。(資料參考:央視新聞、中青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