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幸福美麗新邊疆】深化改革,兵團建設譜寫時代新篇章!
中國臺灣網8月14日石河子訊 (記者 尹賽楠)“屯墾戍邊,建設邊疆。”在多數年輕一代看來,這或許是屬于老一輩人的紅色記憶,但當你用心體味就會發現,它距離我們其實并不遙遠……8月13日,跟隨“新時代·幸福美麗新邊疆新疆行”聯合采訪團的腳步,記者來到位于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五家渠市的一〇二團四連,如今這里早已不僅僅是一個兵團連隊那樣簡單,它似乎更多地承載了“家”這樣的概念!
一〇二團四連連部。(中國臺灣網 尹賽楠 攝)
從烏魯木齊出發,大約兩小時的車程,道路有些崎嶇,但絲毫沒有影響采訪團的熱情,也許對于第一次走進兵團的記者們,那里意味著太多時代的內涵。漫步在連部中,“第六師一〇二團四連”九個鮮紅的大字印在每個人的眼簾中,仿佛頃刻間就將我們帶回到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據悉,一〇二團四連成立于2010年3月,由原十四連、十五連、園一連、園二連合并而成。現如今的四連,有361戶,990人,在職工167人,黨員48人,一線黨員14人,“兩委”人員5人。“過去建設兵團,更多的意義在于戍守邊疆,保衛祖國”,一〇二團黨委副書記、團長張伍平表示,新時期的兵團,當然也要肩負起新的使命。
眾所周知,團場是兵團經濟發展、民生改善、集聚人口、兵地融合、發揮作用的重要載體。新時期,兵團要不斷壯大綜合實力,更好履行職責使命、發揮特殊作用,就必須深入推進團場綜合配套改革,切實增強兵團生機活力。
一〇二團黨委副書記、團長張伍平。(中國臺灣網 尹賽楠 攝)
2017年,為落實中央關于兵團深化改革的決策部署,兵團團場綜合配套改革成為了其中的“重頭戲”。而作為兵團團場綜合配套改革整師推進試點單位,六師五家渠市著力破解改革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力爭讓廣大職工群眾享受發展紅利、提升獲得感。隨著改革的深入,一項項惠民利民政策讓廣大職工投身改革熱情高漲。
對于這一點,來自一〇二團四連的職工趙洪順顯然感觸頗深。“1986年,那是我第一次來到新疆,最開始的時候,主要是靠采摘一些中藥為生,每年的收入不到三千塊錢”,談到之前的經歷,趙洪順的表情似乎有些凝重。“1998年,我成為了一名兵團職工,算下來,也已經過去了整整二十年。”
“對于農民而言,土地就是我們的全部。”趙洪順表示,在改革之前,自己有大約二十畝承包地可以進行播種,而現在,他們夫妻二人總計能拿到一百畝的“身份地”,“土地多了,收入自然就上去了。”
一〇二團四連職工趙洪順。(中國臺灣網 尹賽楠 攝)
指著身后一望無際的棉花地,趙洪順興奮地說,這些地的使用權都歸自己所有,種什么,怎么種也全是自己說了算。“今年的收入預計能達到多少?”聽到記者的問題,趙洪順黝黑的臉頰劃過了一抹笑意。“今年氣候條件不錯,棉花產量預計會非常可觀,年收入大概能達到12萬左右。”
據了解,2018年,該轄區種植面積達到1.08萬畝。其中,棉花4600畝、番茄300畝、冬小麥900畝、甜菜1600畝、釀酒葡萄1300畝、甜瓜制種2100畝。2017年,連隊職均收入6.5萬元,人均收入2.9萬元,比2016年同期增長30%。
“職工收入高了,生活慢慢變好了,在外地打工的孩子們也都想回到新疆,回到兵團,在這邊發展。”至于自己退休之后的打算,趙洪順笑著說,想跟老伴兒出去走走、看看,畢竟工作了一輩子,當然,最終還是希望回到這里,回歸兵團這個大家庭。
一望無際的棉花地。(中國臺灣網 尹賽楠 攝)
沐浴著新時代的春風,兵團深化改革的道路正煥發出更新更強的活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