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風“安比”為何能一路北上?專家稱原因有兩點
今天,第10號臺風“安比”攜風帶雨一路向北,途徑河北、天津等地,所到之處狂風驟雨。
這并非臺風第一次來到北方。根據中央氣象臺統計,有氣象記錄以來,類似于“安比”這樣登陸華東并一路北上的臺風還有1984年第7號臺風“芙瑞達”,1994年第6號臺風“提姆”,1997年第11號臺風“溫妮”以及2005年第9號臺風“麥莎”。
臺風“安比”為何能一路北上,又給我國北方帶來什么影響,記者采訪了中國氣象局相關專家。
臺風“安比”為何能以熱帶風暴級強度一路北上?
臺風“安比”是今年第10號臺風(熱帶風暴級),7月22日,臺風“安比”在我國上海崇明島登陸,其登陸時風力10級,達到每秒28米,隨后以每小時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動——
7月23日17時,臺風“安比”移動至山東蒙陰。7月24日凌晨3時50分前后,臺風“安比”移入河北境內,早晨6點左右,其中心位于河北省滄州市境內。7月24日上午8時,臺風“安比”已移入天津境內。
臺風“安比”為何能以熱帶風暴級強度一路北上?中國氣象局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許映龍表示,原因有兩個:一是登陸后的行進路線靠近海岸線,這使得“安比”有一半結構留在海上,一半在陸地,海洋上源源不斷的水汽和良好的環境助其保持“形體”;二是地形相對平緩。江蘇、山東大部地區以平原丘陵為主,坡度較緩、起伏小,對于減弱臺風強度影響不大。
許映龍說,“安比”未來還將和冷空氣共同作用,還將影響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給東北多地帶來強降雨。
從歷史上看,根據中央氣象臺統計,除了臺風“麥莎”外,臺風“芙瑞達”“提姆”和“溫妮”均影響到了黑龍江。同時,這三個臺風都在深入內陸的過程中帶來了大量的降雨。
歷史上曾有7次臺風“侵擾”北京
盡管臺風“安比”并未進入北京市境內,但受其減弱低壓北上的主雨帶影響,北京市7月23日起自東南向西北出現降雨,東部地區大雨、局地暴雨。
根據北京市氣象局統計,7月23日20時至24日9時,北京市平均降雨量23.6毫米,城區33.3毫米,最大降雨出現在通州永樂店96.8毫米,最大小時雨強出現在朝陽東壩,7~8時降雨46.6毫米。
許映龍表示,與北京汛期往常的降雨相比,此次臺風“安比”帶來的降雨具有短時雨強大、并可能伴有雷電等顯著特點,且東部地區可能有6級左右陣風。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看影響北京的很有可能只是臺風“安比”的外圍云系,而不是其主體云系,其降雨強度與臺風直接影響明顯不同。許映龍說,由于臺風移動路徑和強度變化受大氣環流和地形等多種因素影響,其中心位置的些許擺動和強度的變化,都會造成北京地區降雨落區和強度的變化。
這也并非北京第一次遭受臺風影響,北京市氣象局今天對“有氣象記錄以來北京受臺風影響的降雨過程”做了梳理,結果顯示,曾經有7次臺風減弱后的低壓經過或接近北京,時間分別是1956年8月2日,1972年7月27日,1984年8月8日,1989年7月21日,1994年7月12日,2005年8月6日和2017年7月29日。
以2017年7月29日的為例,當年第10號臺風 “海棠”,登陸我國福建省福清市。8月2日白天到夜間,北京受減弱的低壓倒槽和東移高空槽的共同影響出現中到大雨,8月2日8時至3日5時,全市平均降雨量36.7毫米,城區33.3毫米。
6月以來臺風活躍“扎堆”登陸我國
按照許映龍的說法,今年6月以來,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的臺風活動較往年相比更為明顯和活躍——
截至7月24日,已有11個臺風生成,與歷史同期相比偏多3.5個,其中,6月生成了4個臺風,而往年只有1.8個臺風生成;7月以來臺風生成個數接近歷史同期水平。
同時,今年登陸我國的臺風已有4個,偏多于歷史同期水平的2.1個。除了臺風“艾云尼”是在6月初登陸之外,臺風“瑪莉亞”“山神”和“安比”則是在7月11日至22日先后登陸我國,時間較為集中。
許映龍說,從防災減災的角度來看,今年登陸我國的臺風主要集中在華南及華東,為多個省份帶來大量降水及較強風力。由于降水強度大,城市內澇、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災害影響是臺風來臨時相關地區防御的重點。
目前,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面上已監測到4個熱帶氣旋,但這一現象并非罕見。許映龍解釋,臺風一般在副熱帶高壓(以下簡稱“副高”)南側生成,當副高比較強勢而且南半球冷空氣較為活躍時,容易同時生成多個臺風。
按照他的說法,目前,赤道西風已推進至東經160°附近,副高南側的偏東風與赤道西風之間產生了比較強的氣流輻合,在衛星云圖上表現為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面上會出現多個對流云團,加之合適的大氣環流動力條件和海溫條件,則容易生成多個臺風。
本報北京7月24日電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邱晨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