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首席”,這樣點評上半年主要經濟指標
7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18年上半年主要經濟數據。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為41896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8%。
市場人士認為,我國經濟上半年投資平穩、消費回升,結構調整步伐加大,“脫虛向實”初見成效,高質量發展之勢逐漸形成。(詳情)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
新動能支撐作用顯現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從產業結構看,上半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比第二產業快1.5個百分點;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4.3%,比上年同期提高0.3個百分點,高于第二產業13.9個百分點。從需求結構看,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8.5%,高于資本形成總額47.1個百分點。
工業結構看,新產業新產品快速成長。上半年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比規模以上工業快2.0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88.1%,工業機器人增長23.9%,集成電路增長15.0%。
從貿易結構看,新消費蓬勃發展。上半年全國網上零售額40810億元,同比增長30.1%。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31277億元,增長29.8%,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7.4%,同比提高3.6個百分點;非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9533億元,增長30.9%。綠色發展穩步推進。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
“脫虛向實”初見成效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表示,總的來看,盡管工業生產出現短期回落態勢,但宏觀經濟整體仍然穩定,并呈現較多亮點。
一是制造業投資延續回升。二是房地產調控效果明顯。三是消費有望保持相對穩定。李迅雷表示,更值得注意的是,自2016年4月份以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連續26個月超過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表明投資消費結構優化的態勢仍在延續,消費對宏觀經濟的“穩定器”作用將進一步發揮。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
經濟運行韌性增強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經濟運行韌性較強,上半年經濟運行整體平穩。
在投資方面,今年1月份至6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速較1月份至5月份回落0.1個百分點,投資整體平穩,但構成項的表現明顯分化。其中,制造業投資相對亮眼,累計增速升至近期高點;民間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向好,累計增速升至8.4%;制造業投資累計同比增速較前值上升1.6個百分點至6.8%,創下2016年3月份以來新高。高端制造業表現相對較好,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累計同比增長19.7%,較1月份至5月份提升5.1個百分點;汽車制造業累計同比增長8.5%,較1月份至5月份提升1.1個百分點。
交銀施羅德基金首席宏觀策略分析師馬韜:
結構調整步伐加大
交銀施羅德基金首席宏觀策略分析師馬韜認為,觀察中國經濟投資、出口、消費三個主要引擎的變化,可見2018年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步伐在加大。2009年以來,資本形成對中國經濟的貢獻率逐步走低,維持在30%左右;凈出口的貢獻率穩定在零軸上下,經濟對外依存度整體下降,中國進口需求對世界的影響力擴大;最終消費支出貢獻率在2018年年中上升至近9年以來的最高點78.5%,消費支出已成為中國經濟目前最主要的發展動力。
馬韜說:“產業升級是2018年上半年的另一個主要趨勢。盡管去產能、去庫存進程中工業整體供給逐步縮減,新興產業生產卻在持續加速。”上半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工業增加值增速達到8.7%,比整體工業增加值增速高2%,新能源、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等產品保持高增長。服務業也呈現類似格局,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占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比重繼續增長,從2015年初的8.3%提高到了2018年年中的17.4%。
博時基金首席宏觀策略分析師魏鳳春:
樂觀看待轉型陣痛
博時首席宏觀策略分析師魏鳳春表示,從數據不難看出,我國經濟結構繼續優化,房地產景氣度仍然向好。開發商對后市預期邊際上相對更為樂觀,體現為購地面積持續環比上升。同時,社會融資環比增速處于低位,表內信貸擴張。
魏鳳春分析說,從今年上半年經濟數據看,貿易摩擦、金融監管環境是近期影響經濟走勢的兩個因素。一方面,不宜因短期貿易摩擦看空中國的長遠健康發展;另一方面,對于金融監管環境的變化,市場不應過分悲觀,應以更加積極和樂觀的心態看待經濟轉型和防風險過程中的陣痛。
“總體看,上半年我國工業產出增速平穩,宏觀經濟有‘壓艙石’。在經濟增長動能轉化的關鍵時期,產業結構的變化引導系統性資產配置的重心發生變化,也決定著二級資產的配置。”魏鳳春說。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全球首席經濟學家花長春:
消費率呈回升趨勢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全球首席經濟學家花長春表示,上半年我國經濟總的來說延續穩中向好態勢,消費相對平穩,制造業投資連續3個月回升,政府主動調控將基建投資降至更可持續的水平(7%左右),經濟結構仍處在改善通道上,高質量發展之勢逐漸形成。
花長春認為,消費業已成為經濟主要貢獻力量,是經濟穩定的最主要原因。受人均收入上升、社會保障體系增強、人口年齡結構變化等因素帶動,我國消費率已經呈回升趨勢。上半年消費貢獻GDP增速達78.5%。居民部門消費行為的變化是漸進式的,短期內很難像投資行為那樣劇烈變化,因此,當消費對一國經濟貢獻達到較高程度時,其經濟增長的穩定性會比較好。
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
民間投資活力得到釋放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前6個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6%,增速比前5個月回落0.1個百分點。民間固定資產投資184539億元,同比增長8.4%。在投資增速整體放緩的情況下,民間投資何以實現相對較快增長?
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王軍表示,這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首先,去年下半年陸續出臺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激發民間有效投資活力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措施效果顯現,企業家成長環境持續優化。
其次,今年以來我國陸續出臺了一系列降低實體經濟成本的政策措施,同時深化“放管服”改革,極大地降低了企業負擔。
此外,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部分領域去產能的積極效應得到體現,市場行情走好,價格持續反彈,企業利潤改善,投資回報上升,成為激勵企業加大投資的重要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