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增長繼續穩中向好 上半年GDP增速6.8%
【環球時報記者 趙覺珵 陳洋】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中國經濟上半年依然保持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國家統計局1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6.8%,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長6.7%,連續12個季度保持在6.7%至6.9%的區間。天津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叢屹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最新的經濟數據顯示,中國近年來進行的經濟結構調整已初顯成效,經濟穩定性開始表現出來。
相較于一季度6.8%的同比增長,二季度GDP漲幅略降。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牛犁16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這一數字并非表明我國經濟增速放緩,反而說明經濟增長繼續保持平穩。英國《金融時報》評論稱,在將近十年的大規模信貸刺激之后,中國在去年初啟動解決過度債務和金融風險的行動,尤其是遏制地方政府舉債的行動導致基礎設施支出步伐放緩,使得二季度經濟增長略有降速。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策略分析師高挺表示,在去杠桿的大背景下,6.7%的GDP增速并沒有超出市場預期。
不少外媒都注意到,中國發布這一經濟數據,正值中美貿易摩擦加劇。“如果說中美貿易摩擦有沒有影響的話,我覺得即使有,也比較有限”,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16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說,“下半年,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會怎么樣,我們還需要進一步觀察。”今年上半年,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7.9%,其中,出口75120億元,增長4.9%。進口66107億元,增長11.5%。
高挺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目前加征關稅的中國商品已經有340億美元,即使不久后再提升至美國政府聲稱的500億美元,也僅占中國去年總出口的2.3%左右,而且這2.3%只是縮水,而非完全消失。不過,叢屹認為,下半年外部環境可能依舊嚴峻,隨著中國產業升級換代,與外國發達經濟體和跨國公司的競爭、摩擦可能成為常態。
16日,多名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提到中國經濟需要解決的問題:今年上半年,社會融資增長有所放緩,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增速下降,傳統制造業投資仍存在下行壓力。毛盛勇說,除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有所上升外,國內也正處在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攻關期。
在16日公布的一系列數據中,消費是最突出的亮點之一。數據顯示,我國上半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78.5%,比上年同期提高14.2個百分點,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在不斷地鞏固。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從統計局公布的數據看,居民的收入增長比較平穩,也有利于拉動消費。同時,質量不斷提升的消費也在增長,涉及的領域包括教育、醫療、休閑、旅游等等。
毛盛勇說,貿易保護主義持續升溫,這對世界經濟復蘇會構成重大的挑戰,對中國而言也增加了挑戰和不確定性。從上半年主要的數據來看,經濟增長的格局中,內需是決定力量,內需里面消費又是頂梁柱。下半年,消費仍有條件延續平穩較快的增長態勢。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6日更新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稱,今年全球經濟有望繼續穩健增長,預測今明兩年的全球經濟增長率將達3.9%。IMF報告對中國今年經濟增長速度的預期保持在6.6%,美國則仍為2.9%,預計兩國間的貿易摩擦不會造成較大影響。不過,法新社援引IMF首席經濟學家莫里斯·奧布斯菲爾德的話說,當前貿易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的風險是近期對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威脅。IMF警告稱,如果各國間的關稅沖突繼續,2020年的全球經濟增長可能會減少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