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贏脫貧攻堅戰:以更實作風啃最硬骨頭
脫貧攻堅時間緊、任務重,必須真抓實干、埋頭苦干
以更實作風啃最硬骨頭(打贏脫貧攻堅戰)
湖南省新化縣奉家鎮坪上村,駐村一個半月,扶貧干部王玉圭就把一幅“脫貧攻堅作戰圖”掛在了村部的樓梯口,每個貧困家庭的基本情況,連同因戶因人施策的脫貧“藥方”,清清楚楚。
這已是王玉圭轉戰的第二個貧困村。“看著‘作戰圖’,感受到沉甸甸的責任,眼下最緊迫的就是時間。”
2000公里外的甘肅省隴西縣柯寨鎮虎家屲村,李春杰的扶貧日記里,記錄著駐村的1460多個日日夜夜,“每個貧困戶的訴求,我都會記上。要是忘了哪一處,豈不冷了群眾的心?”
脫貧攻堅的主戰場,正是干部作風的大考場。聚焦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各地盡銳出戰,砥礪干部作風,狠抓扶貧實效,確保精準脫貧如期踐諾。
一把手責任咋落實
既掛帥也出征,細化“作戰圖”帶好“沖鋒隊”
去年底談妥的金銀花種植,到了今年下種的關鍵時候,不少貧困戶又改了主意。甘肅省通渭縣李家店鄉黨委書記張建勝,為此幾乎夜不能寐。
嘴皮子不知磨了多少遍,“種一畝金銀花,利潤翻番,還有龍頭企業托底收購,日常管理也不算費事,這賬難道還不夠清楚?”可貧困戶的擔憂樸實而又直白:“金銀花長啥樣都沒見過,種不好咋辦?”
李家店鄉位于黃土高原腹地,山大溝深,丘壑縱橫,雖然干旱少雨,但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適合金銀花種植。去年,縣鄉一起努力,吸引一家大型金銀花藥企落戶李家店鄉,全鄉瞄準中長期增收的種植結構調整,終于有了突破口。
張建勝領著想不通的貧困戶實地看、現場說。李家店村的示范基地里,去年栽下的金銀花已有大約20厘米高,不久就能采摘。貧困戶的心里有了底,“沒想到黃土地上的金銀花還能長得這么好!”今年,李家店鄉的金銀花種植面積擴大到了1500畝,企業準備敞開收購,當地的加工廠房也在加緊建設。
這讓張建勝稍稍松了口氣。去年底,他交到縣里的“軍令狀”寫得明明白白,今年預期脫貧167戶。交上去的是數字,落在肩頭的是責任。
落實脫貧攻堅一把手負責制,省市縣鄉村五級書記一起抓,是脫貧攻堅的堅強政治保證。
去年召開市委常委會議24次,研究扶貧事項的有17次;市委書記帶頭進貧困村、訪貧困戶,記錄厚厚兩大本……一把手責任咋落實?湖南省洪江市委書記向守清的體會是“三抓”:用腦抓,吃透中央精神,謀劃政策落地;用嘴抓,逢會講,逢人講;用腿抓,自己帶頭走、帶頭訪。一句話,既要掛帥,也要出征。
貧困縣正式摘帽——這件在外人看來的大喜事,并未讓向守清喜形于色。省里的正式通報剛剛下達,他就召集全市扶貧工作視頻會,告誡與會人員:“聽了通報,大家應該很高興,但我有些憂大于喜,就是擔心大家有松口氣、歇歇腳的念頭,沒有那股子勁了!”
向守清如今考慮最多的,是能讓貧困戶穩定增收的長效產業。洪江市處于雪峰山地區,適宜種植中藥材。拿出一本小冊子,他向記者展示階段性進展:“我們對每個鄉鎮都做了土壤檢測,哪個鄉鎮適合種什么藥材,都寫在了上面。”
一把手掛帥,必須細化“作戰圖”。甘肅省隴西縣委書記魯澤帶頭琢磨縣里的扶貧產業規劃,用的是“笨辦法”:多走,多聽,多思考。隴西縣人均耕地5畝,養殖牛羊也有傳統。魯澤在反復調研中琢磨出“種養結合”的思路,“比如,貧困戶貸款5萬元,種植5畝全膜玉米或優質牧草,養基礎母牛3頭,生3頭牛犢。每頭牛犢出欄市價大約7000元,一年就能增收2萬元。”
一把手出征,必須帶好“沖鋒隊”。“縣脫貧攻堅指揮部每月一次抽查縣級干部工作情況,向縣委、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主要領導匯報,并公示檢查結果。”在河南省光山縣,縣委和縣政府今年下發的“一號文件”先從縣領導的責任落實上立規矩。“責任壓得實,效果才能實打實。”縣扶貧辦副主任胡長義表示。
“人人都有責任狀,個個都是作戰員。”湖南省新化縣扶貧辦副主任康益群這樣解釋縣里的“脫貧攻堅作戰體系”。上有負責行業扶貧的11個作戰組,下有覆蓋所有鄉鎮的片區指揮部,縣領導既要擔起分管行業的責,又要管好聯系片區的事。“扶貧攻堅早就不是扶貧辦一家的事,而是需要精準施策、協同發力的系統工程。”康益群說。
嚴實作風哪里來
堅持從嚴考核,推動真抓實干
因為幫扶對象的評價不過關,3名考察對象被暫緩提拔——去年發生在隴西縣的這件事,在當地干部隊伍中引起不小震動。
干部包戶,本是常規化的扶貧舉措。可魯澤在調研中發現,干部跟貧困戶結而不幫、幫而不實的問題不時發生,有些貧困戶雖然知道自家的幫扶干部姓甚名誰,但被問及有啥幫扶舉措,卻答不上來。
對癥下藥,縣里定了一條新規:凡是干部提拔,要聽幫扶對象的意見。“扶貧是否實在,幫扶是否到位,應當讓貧困戶來說。”魯澤說。
“不能打電話了解,不能以鄉鎮意見代替,必須當面征求貧困戶意見。”縣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陳永義,曾多次拿著調查表走村入戶,就為了聽聽貧困戶對擬提拔對象的評價。去年被暫緩提拔的3名干部,恰恰就卡在了這一關。
這幾名干部起初想不通,陳永義代表組織跟他們談心,“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希望大家從中警醒,用幫扶實效贏得群眾和組織認可。”陳永義說,不僅是這幾名干部,就連他們所在單位的主要負責人也深受觸動,“幫扶工作的精氣神,現在有了很大提升。”
如期兌現“絕不讓一個貧困群眾掉隊”的莊嚴承諾,考驗的不僅是各級干部的勇氣和智慧,更是敢于動真碰硬的嚴實作風。從常態化督查到交叉檢查、暗訪,從調整績效考核的指揮棒到樹立選人用人的風向標,各地落實中央要求,實施最嚴格扶貧成效考核,確保脫貧成果經得起檢驗。
幫扶舉措,關鍵要準。
甘肅省通渭縣新一輪的“一戶一策”,讓全縣2.8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幫扶舉措來了一次“迭代升級”。最大的不同在產業,“先自上而下摸底,再確定到戶產業項目。”副縣長徐斌科說,所有到戶項目都有匹配資金,真正實現讓資金找項目,而不是拿著項目找資金,目的就是讓幫扶更精準。
幫扶過程,考核必嚴。
光山縣脫貧攻堅指揮中心,全縣干部走訪聯系戶的記錄在數字化扶貧工作平臺的大屏幕上實時顯示。在光山,每名干部每月至少兩次走訪結對幫扶貧困戶,縣里特意為此開發“光山扶貧”的手機程序,對幫扶干部進行動態管理。
幫扶效果,關鍵在實。
4月上旬,一支特殊的隊伍扎進了湖南省的大山深溝。20名省級領導帶領20個工作組,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匯報,不用陪同和接待,直奔基層、直插現場。工作組走了83個鄉鎮、111個村、389戶農戶,發現問題318個,回來后拉條掛賬,隨即交辦。“有些政策落實的‘最后一公里’沒有完全打通;不嚴不實不精準和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現象一定程度存在……”眼下,這種被稱為“四不兩直”的調研方式,正成為湖南各級領導干部調研督查脫貧攻堅的常態,目的就是把責任傳下去、讓作風實起來。
“跑冒滴漏”如何堵
執紀監督只緊不松,制度籠子越扎越牢
敲開已脫貧戶馮濟菊家的門,洪江市委常委、紀委書記楊曉華這次是帶著問題線索而來。
年初的一輪排查,發現馮濟菊家的扶貧檔案不夠精細。這次回頭看,老問題解決了,新問題冒了出來:馮濟菊在外務工的兒子得了重病辭工回家,斷了這條主要收入來源,全家有返貧隱憂。楊曉華隨即叮囑鄉村干部跟進解決,并不忘提醒——下回檢查若問題依舊,將就此問責。
這是今年以來洪江市開展的第二輪拉網式問題大篩查。5名市領導率隊,帶著問題清單按圖索驥,凡是整改不到位的,啟動問責程序。洪江市扶貧領域執紀問責年活動始于2016年,第一次督查問責了80名干部,用楊曉華的話來說,“一開頭就有了火藥味。”
今年是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如何嚴防扶貧工作中的“跑冒滴漏”,管住資金使用中的“雁過拔毛”,各地執紀監督的發條越擰越緊。
在甘肅隴西,涉及扶貧領域的問題線索排查被列入優先級,實行“三個一律”:凡是涉及扶貧領域的信訪舉報,一律全批閱、零暫存;凡是涉及扶貧領域的問題線索,一律進行初核;凡是反映集中的問題,一律掛牌督辦、限時辦結。“去年扶貧領域立案79件,占到了全縣立案總數的60%。”縣紀委副書記王小明說。
隴西縣什川鎮新莊村,村部的公示欄上張貼著全村黃芩種植的項目補貼資金情況——到村項目資金常態化公示,村里人早已不覺得新鮮。“為了讓項目資金公示更加規范,縣里對公示形式和內容進行統一設計,目的就是讓公示更有效、更管用。”徐斌科說。
緊盯關鍵點,把控風險源,用長效機制預防扶貧領域的“微腐敗”,制度建設的籠子越扎越牢。
危房改造項目一度是“雁過拔毛”式腐敗的重災區。在甘肅省渭源縣麻家集鎮,鎮黨委組織人員開發具有數據收集和分析功能的綜合管理平臺應用軟件,實現了對每一個建房農戶的可視化管理。“鎮上能實時查看新建房分布情況和實施情況,基本杜絕了項目落實不到位、虛報進度、套取補貼等問題的發生。”鎮黨委相關負責人說。
將全市低保戶名單錄入系統,疑似線索隨即彈出:干部親屬拿低保,有房有車戶拿低保……大數據比對下,問題難以遁形。洪江市紀委的這套“互聯網+監督”信息系統,如今已成了湖南省各級紀委的“標配”。截至今年5月初,湖南省“互聯網+監督”平臺共收到投訴舉報4170件,受理4045件,查實724件,涉及資金6559.7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