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助重慶筑開放新高地 通江兼達海 聯通全世界
央視網消息(記者/劉亮 楊兆荃)“當你轉過身去,后方就變成了前方”。重慶的“轉身”不僅改變了我國中西部開放的格局,也重塑了自身的經濟發展方式。
“一帶一路”建設讓內陸地區由開放末端變身為開放前沿,由此也帶來了兩江新區戰略的新提升。這里擁有內陸功能最齊全的航空、港口、鐵路、信息等綜合交通網絡,集聚了一批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產業集群,已具備較強的輻射帶動力。
兩江新區是繼浦東新區、濱海新區之后,內陸首個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設立重慶兩江新區,是國家統籌區域協調發展、推動內陸地區開發開放的重要舉措。
果園港,是重慶規劃布局的現代化港口群中的主樞紐港,也是重慶建設長江上游航運中心的重要載體,實現水水中轉和鐵水聯運,“水公鐵無縫對接”。現已建成長江內河航運最大港口和連接渝新歐大通道的鐵路聯絡線,向東與長江流域10多個口岸達成合作,緊密融入國家長江經濟帶戰略;向西打造中歐貿易的“快車道”,實施鐵公水多式聯運,成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重要連結點和國家級鐵公水多式聯運綜合交通樞紐基地。
去年底開通的中歐班列(重慶)從果園港始發,開往1.1萬公里外的德國杜伊斯堡。意味著中歐國際貨運大通道與長江黃金水道實現了“無縫連接”,打通了連接“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的“最后一公里”。
貨暢其流,數字亮眼。兩路寸灘保稅港區今年迎來成立10周年, 截至2017年底,已累計引進企業近1900家,累計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約3535億元,累計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約5157億元,實際利用外資約33億美元,累計實現海關監管貨物值1773億美元,在發揮內陸地區集聚輻射功能方面起到了較好的帶動作用。在外貿進出口總額等關鍵指標上,保稅港區更是在全國14個保稅港區中排名前3位。
保稅+展示交易,持續優化業態布局,探索“分撥中心+直營銷售”模式,已累計引進55家企業,經營日本、意大利、德國等20個國家共3萬種商品品類,保稅商品展示交易額達到18.1億元。
保稅+跨境電商交易發展迅速,去年交易額達到13.4億元,占重慶市總額的41.5%,居全市第一,許多知名跨境電商企業平穩運行。
我們看到了傳統產業棄舊圖新的動能,也看到了新興業態八方聚集的土壤,更洞悉了重慶成功逆襲的內在邏輯。地理版圖上處在“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Y”字形大通道聯結點的重慶,已經成為“承東啟西、牽引南北、通達江海”的內陸開放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