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經濟特區不斷深化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生態環境高顏值 經濟發展高素質
6月19日,新三板企業神州優車和中國咖啡知名品牌瑞幸咖啡兩家企業總部落戶廈門市思明區,廈門總部經濟再添新軍。總部經濟,已經成為廈門經濟特區一張亮麗的名片,也成為改革開放40年來廈門不斷深化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個縮影。
“廈門既有舒適的人居環境,也有優越的營商環境。”神州優車董事長兼CEO、瑞幸咖啡董事長陸正耀道出了廈門最鮮明的城市特質——高顏值的生態花園之城、高素質的創新創業之城。
一城春色半城花,萬頃波濤擁海來。城在海上、海在城中,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數十年如一日的持續投入,造就了移步易景的山海風光。走在廈門,每一步都是風景。
廈庇五洲客,門納萬頃濤。廈門自古就是通商裕國的口岸,改革開放以來,從首批經濟特區之一到開展自貿區改革試驗,廈門一直是深化改革的試驗田和對外開放的排頭兵,久久為功的持續提升,造就了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創業在廈門,處處能感受到溫暖。
營商環境的改善絕非一日之功。廈門從改革開放初期就開始頻頻率先試點全面改革。1986年,廈門被確定為全國第一批機構改革試點城市。時任廈門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的習近平擔任市金融體制改革、經濟特區管理建設等領導機構負責人,牽頭研究制定了推動經濟特區政府管理體制改革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推動廈門實現計劃單列,為廈門長遠發展爭取有利條件;在全國首次提出“小政府、大社會”原則,建立精簡、高效、廉潔、團結的政府;推動金融機構企業化經營,成立華僑投資公司和地方保險機構,建立廈門外匯調劑中心……習近平在廈門推動的一系列大膽改革,許多思路和舉措在全國具有開創性和前瞻性,為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注入磅礴活力。
此后,廈門市委、市政府一任接著一任干,緊抓改革不放松,全力提升和改善營商環境,又在全國最早進行政企分開試點改革;在全國率先實踐“多規合一”“三證合一”并形成經驗模式;在全國率先探索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并推廣到全國試點……
6月21日,經濟日報記者來到廈門市行政服務中心,探尋廈門營商環境的動人之處。廈門市行政服務中心位于廈門島內五緣灣繁華片區,緊靠快速公交站點,方便島內外企業和群眾辦事。走進服務中心,數十臺辦事自助機在大廳兩側依次排開,政府信息查閱點、銀行自助取款機、復印處、照相處、飲水處、餐廳、醫務室、時光書吧等配套服務應有盡有。
廈門市行政服務中心1至3層共設有10個審批服務大廳,320個柜臺,637個審批室工作位,進駐單位數量達100多個,審批服務事項844項,入駐項目覆蓋率超過94%。
除車駕管辦證大廳、口岸聯檢大廳、出入境辦證大廳以外,廈門市直部門和下屬單位所有行政審批和配套的公共服務項目都進入行政服務中心集中辦理。
“廈門經濟特區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和重要窗口,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探索審批制度改革。”廈門市行政服務中心管理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張朱及回憶,“當時外資企業申請工業項目立項,至少要等3個月。問題倒逼改革,廈門開始探索聯合審批模式,于1991年成立了廈門市外商投資工作委員會,把涉及外商投資的60多個部門集中起來聯合辦公、聯合審批。一個工業項目立項審批時間被壓縮為一周,對當時廈門招商引資、利用外資發揮了很大推動作用”。
6月22日,在廈門市行政服務中心“多規合一”工程建設審批服務廳28號窗口,廈門象嶼港灣開發建設有限公司開發部前期主管羅蓉梅手持受理單正在取件。月初,她就在旁邊的29號窗口向工作人員遞交了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申請。
“項目環評涉及國土、發改、規劃、建設等多個部門,以前總是一個部門審批完再去下一個部門,每個部門都要報送材料,程序繁瑣時間長。現在行政服務中心‘統一收件’,各部門‘內部流轉’,20個工作日就能完成所有審批流程,又省事又快捷。”羅蓉梅說。
羅蓉梅所說的“統一收件”和“內部流轉”就是廈門市整合線上線下政務大廳,創新推出的報審新模式,即“一份辦事指南,一張申請表單,一套申報材料,完成多項審批”。“廈門市在行政服務中心實體大廳設立了獨立于審批部門的跨部門統一登記收件窗口,對每個審批事項的收件、補件、退件、發件嚴格執行統一‘進口’‘出口’管理,變‘多頭送審’為‘一口收件’,真正實現‘一口受理、同步審批、限時辦結、信息共享’的并聯審批機制。”張朱及說。
“從上世紀90年代的廈門市外商投資工作委員會,到新世紀初的廈門市外商投資項目審批服務中心,再到今天的廈門市行政服務中心,經過多年的持續改革,廈門已集成最優的審批模式,各部門‘應進必進,授權到位’,為企業提供最優質的服務。”張朱及告訴記者,目前在廈門行政服務中心,市級“一趟不用跑”事項391項,“最多跑一趟”事項1606項。
此外,廈門還在全市推廣“一照一碼”改革;取消無法律法規依據的前置審批事項110項(占比45.8%)和審批涉及的中介事項46項(占比36.8%);市直部門實現全城通辦的事項共計461項……
稅收環境是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內容,“降成本”是打造良好營商環境的首要切入點。2017年,廈門市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和福建省有關減稅降費政策,積極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開展新一輪“降成本優環境”行動,取消、征停、免征涉企收費47項,為企業減負超250億元。
“國家稅務總局廈門市稅務局掛牌后,服務對象更廣,要求也更高。”國家稅務總局廈門市稅務局聯合黨委書記、局長張曙東表示,下一步,新機構將發揮國地稅合并后“1+1>2”的集成優勢,將“放管服”和機構改革同步籌劃、一體推進,推進辦稅和繳費便利化改革,進一步降低納稅成本和征收成本,讓納稅人感受到稅務機構合并后帶來的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也為特區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貢獻積極力量。“一攬子”高效便捷和細致周到的服務,是廈門市主動對標先進、接軌國際,努力深化改革創新的結果。2014年以來,廈門市更是連續3年委托第三方評估機構,主動參照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找差距”,突出問題導向,聚焦企業需求,以評促改,不斷推進營商環境改善提升。經第三方評估機構評估,2017年度廈門營商環境排名相當于全球經濟體的第38位,較2014年排名上升23位。
營商環境的持續改善提升,激發了經營主體的活力和創造力。2017年,廈門新增商事主體11.9萬戶,增長22.8%,民間投資增長20.4%。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更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來到廈門設點布局。廈門市總部企業的聚集區——思明區,今年前5月75家總部企業納稅27.82億元,同比增收4.23億元,增長17.94%,占財政總收入的22.6%。
滴水穿石40年,伴隨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和營商環境的持續改善,“小而精”的廈門已經由昔日的海島小鎮,成為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樣本,成為習近平總書記深情點贊的“高素質的創新創業之城”和“高顏值的生態花園之城”。優越的“硬環境”和“軟環境”加持,2017年廈門島的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12931人,遠遠超過香港;每平方公里創造出2.23億元GDP,經濟密度居全國城市第五位。
在位于觀音山商務區的特步總部大廈,特步品牌系統高級總監吳麗欣告訴記者:“2009年特步在廈門思明區設立總部以來,廈門市、思明區各級政府部門為我們發展創造了眾多優越條件,并修訂出臺總部經濟、高成長企業等扶持獎勵政策,為企業排憂解難、獻計獻策。如今,特步在全國終端門店達6000多家,2017年集團銷售額達51.134億元。在服務理念、企業管理、銷售業績等方面均位于業內的第一陣營。”
“廈門親歷了中國改革開放40年,并始終走在最前列。著眼未來,相信廈門會肩負起新時代使命,將改革進行到底,推進‘軟實力’和‘硬實力’雙翼齊飛,將中國可持續發展的這個樣本打造得更加亮麗。”吳麗欣信心滿滿地說。(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薛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