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幸福看得見——福建探索 “師帶徒”精準幫扶模式紀實
東南網6月14日訊(本網記者 楊元攀)福建歷來高度重視人才工作,始終把人才工作作為事關全省發展的關鍵。近年來,福建省委組織部積極聚才引智,努力探索創新“師帶徒”精準幫扶模式,把人才扶貧作為健康扶貧工程的重要內容予以重點部署和全面推進,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強大智力和人才支撐。
精心謀劃 變學科建設“洼地”為“高地”
六月的龍巖,峰巒疊嶂,滿眼蔥翠。閩西是著名革命老區、中央蘇區核心區。這片紅色土地曾為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付出巨大犧牲。歲月更迭,關懷依舊。如何讓老區人民過上更美好的生活,享有更優質的醫療保障,始終是深藏在黨和政府的心頭大事。
6月1日-3日,在福建省委組織部、省人社廳的精心組織下,來自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北京協和醫院、解放軍總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等十九家三甲醫院的二十多位名醫,不遠千里,前往龍巖連城和長汀開展精準幫扶活動,為廣大老區人民進行義診和免費進行白內障手術。
在汀州醫院的走廊上, 81歲的老阿婆和83歲的老伴董成長,兩人并排擠座在一張凳子上。董成長是長汀縣新橋鎮新橋村人,患有白內障,耳朵也不好使。不久前得知北京名醫將到連城縣醫院為貧困戶免費進行白內障手術,于是向醫院做了預約。老人家的兩個兒子都已相繼離世,孫子在廈門當搬運工。為了不讓親友們擔心,二老并未通知親友,老阿婆孤身一人陪董成長來醫院做手術。后來,老人家的外孫女,從廈門趕到醫院,老阿婆一手擦拭眼角的淚花,一手緊抓著外孫女的手,并不停地念叨:“車費那么貴,還那么辛苦跑回來”。
有一種幸福看不見,但始終擁有。社會對弱者的關愛從未缺席。當日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副院長亢澤峰與他所帶的徒弟們順利為董成長進行免費的白內障手術。老阿婆見到老伴手術順利,臉上布滿笑容。
在龍巖,亢澤峰所帶的團隊共為建檔立卡的30位貧困老人免費進行白內障手術。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副院長亢澤峰:“作為一名醫生首先要有奉獻精神,通過與學生們一起做手術,讓他們積累更多的臨床經驗,更快掌握要領,提升診療水平”。
近年來,通過保民生,補短板,龍巖的醫療健康事業得到長足進展,但依然面臨著一些現實難題。連城縣醫院院長董書君介紹:“我們招來的醫生都不是‘211’‘985’院校畢業的,人家也不愿意來縣級醫院,所以目前只能解決用人的問題,特別是學科帶頭人非常緊缺”。在龍巖另一家縣級醫院,兒科只有配備5個醫生,兩個醫生患重病,雖然醫院爭取到了進京進修機會,但因為人手不夠,也無法安排醫生學習。一邊是醫療人才不足,一邊是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對此,省委組織部組織相關專家來到龍巖進行調研,并積極整合高端醫療資源,高位謀劃,搭臺引智,“送醫上門”,于是“師帶徒”精準幫扶模式率先在龍巖開展。
武平縣醫院眼科是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副院長亢澤峰所幫扶的對象,眼科主任鐘啟文是亢澤峰所帶的“徒弟”, 鐘啟文介紹說,通過近兩年的“師帶徒”學習,和對接幫扶,科室建設更加完善,有自己獨立的病區和手術室,年開展手術500臺,增加至1000臺,極大方便了當地百姓就醫,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此外學術水平也得到很大提高,其參加的同軸微切口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交流得到國內頂級專家的好評。武平縣醫院眼科已成為閩粵贛邊最強縣級醫院眼科。
目前,龍巖各類醫院共有62名學員與北京名醫確立師徒關系,為當地醫療衛生健康事業培養學科帶頭人,提供了一條重要培養途徑。福建省引進人才服務中心副主任趙永莉表示,高端醫療資源下沉的實質不僅僅是為基層醫療“輸血”,而是為基層醫療機構更好地“造血”,為提高基層整體醫師人才隊伍建設,提升基層服務理念和技能技巧才是“造血”的本質。
精誠團結 合力幫扶更久遠
6月3日上午,在汀州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耳鼻喉科馬芙蓉主任為10歲的小廖做義診,并從小廖的耳朵里取出一只蟑螂。小廖的媽媽動情地說:“女兒這幾天莫名地喊耳朵痛,今天帶她就來醫院檢查,我們真的很幸運,沒想到碰到這么好的醫生”。
這不是馬芙蓉主任第一來福建進行精準幫扶活動,她每次來,都會帶著一個團隊來進行幫扶,對此,馬芙蓉主任有著長遠的打算,“我們來幫扶的有臨床經驗豐富的專家還有基因篩查專家、聽力專家,是一個團隊的幫扶,而且從年齡上呈梯形結構的,老中青結合,哪天我自己走不動的時候,后面還有人繼續堅持下去”。
通過幫扶對接,馬芙蓉專家團隊已相繼成功為南平政和和寧德福安四名貧困聾兒免費做了人工耳蝸植入手術,讓孩子們重新感受到有聲世界,為四個貧困家庭省去數十萬元的治療費用。
與此同時,馬芙蓉主任團隊與閩東醫院簽約,使其成為“救助失聰兒童合作醫院”, 通過學科建設、人才培養、遠程會診、手術指導,讓基層百姓在家門口和就近能夠享受到高水平的醫療技術和健康指導。
2017年9月,馬芙蓉主任團隊,還把“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師資骨干培訓班”放在福安舉行,這對一個縣級醫院來說,無疑是一次極大的激勵和一次十分難得的學習機會。全國6個省市在內的50余家耳鼻咽喉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負責人及骨干教師共258人參加。馬芙蓉:“這也是一次創新和探索,希望能夠搭建這樣一個平臺,增進友誼,相互交流,轉變觀念,提高教師教學水平,進而為基層培養更多更好的醫學后備人才。”
精華傳承 扶貧更扶心
真扶貧,扶真貧,不走過場。每次名醫來福建幫扶,都是不做休整,直達醫院,查房、義診、手術,即使是用餐時間,也不忘探討總結當日幫扶情況。6月2日晚上,在連城餐敘期間,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原院長趙平的一席話引起在場專家的共鳴,“作為醫者不能只盯著富人的錢包,更不能忽視窮人的眼淚。”
大醫顯大愛。參加此次“師帶徒”活動,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副院長亢澤峰右胸疼痛,吃了止痛藥,再為患者作手術。2016年12月,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耳鼻喉科馬芙蓉主任自己剛做完腦部手術,便趕往南平進行幫扶活動。名醫們不僅擁有精湛的醫技,身上所展現的高尚醫德更是難能可貴。今年,剛拜師的福州中醫院婦產科廖燕鳳深受觸動,“老師們很親和,他們用一言一行告訴我什么是奉獻”。前年,拜師于亢澤峰的龍巖二院眼科邱品生:“我的老師就比我大三歲,但尊者為師,從老師身上學到的不僅僅是技術,更重要的是行醫之道”。
記者手記:歷史從來不會忘記創造歷史的人,時代從來不會遺忘引領時代的人。日月蒼茫,崛谷為峰。這是走進新時代的強烈擔當,這是邁向新征程的堅定信念。
沒有模式可循,沒有經驗可依,但“師帶徒”精準幫扶進行兩年多來,信心不變,決心不變,恒心不變。學生渴望學習,名醫傾心分享,人才主管部門全力支持,接續發力,多少個貧困老人因此重見光明,多少個貧困聾兒因此重新聽見世界的聲音,多少個家庭因此多了滿屋的笑語。“師帶徒”精準幫扶模式,讓“高大上”走向“接地氣”,傳醫送寶,極大增強當地百姓幸福感和歸宿感,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源源不斷的力量。
守職而不廢,處義而不回。每一次幫扶都是一次提升,每一次的幫扶都是一次奉獻,每一次的幫扶都是一次傳承。期待如《如夢令·元旦》所寫的那樣,“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