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劉更生:用精湛手藝傳承傳統工藝 用執著信念詮釋當代工匠
編前語:“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大型主題宣傳活動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和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開展,中央新聞網站、地方重點新聞網站共同參與。活動旨在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通過采訪報道基層工匠典型,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全網全社會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
劉更生介紹傳承基地大師工作室。(中國臺灣網 雍紫薇 攝)
中國臺灣網6月12日北京訊 (記者 雍紫薇)走進位于北京市海淀區西三旗建材城中路27號的龍順成,是一家有著百年歷史,被認定為中華老字號的京作硬木家具店。不管是2014年APEC會議上為21位國家首腦量身定制的“皇宮椅”,還是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座屏”作品都出自龍順成。而北京金隅天壇家具龍順成工作室“京作”紅木家具第五代傳人劉更生和他的工匠團隊正是這些作品的創新設計者。
劉更生,1980年到龍順成學徒,師從孫月樓學習“京作”硬木家具制作與古舊家具修復技術。三十多年來劉更生憑借日益精湛的工藝技術和扎實肯干的奉獻精神,2010年被任命為北京市東城區級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2015年被評為北京市勞動模范、和北京市國企楷模、北京榜樣。
榫卯之間 練就“京作”技藝
龍順成,清光緒年間開業,是硬木家具“京作”的代表。劉更生的父親是龍順成的老師傅。劉更生18歲那年,子承父業,進了龍順成當上學徒。
“京作” 硬木家具制作講究榫卯結構,劉更生最先跟著師父學習“開榫”和“打眼兒”。“第一次給木頭鑿孔沒有經驗,被師傅從后面打了一巴掌,正是這一巴掌點醒了我如何做好一名木匠!眲⒏硎荆钪鰝好木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此后,劉更生白天用心看師傅的姿勢,琢磨技巧,等別人下了班,他就用一些廢料慢慢練,下鋸、鑿孔、雕刻,這些簡單的基本動作被他重復了成百上千次。三年后,他比同期進廠年輕人的基本功都扎實。1988年,劉更生參與北京飯店貴賓樓等多個重大項目的家具制作,在京作紅木家具圈子里闖出了名頭。
2001年,劉更生開始參與古舊家具修復工作。十多年來,他已參與修復了幾百件古舊家具,包括黃花梨木春椅、紫檀木轉桌等多件明、清古舊家具,此類家具技藝要求更高、修復難度更大,劉更生深知馬虎不得,他牢記老師傅的教誨:“干木匠的要學會專心與靜心。”
劉更生通過在紅木家具制作技藝方面的精心錘煉,以及參與對大批的古舊家具的復原和保護,2016年被評為北京市一級工藝美術大師,2017年贏得“北京大工匠”(手工木工)的稱號。
創新工藝 保留傳統制作
劉更生表示:“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家具的需求有了不一樣的變化,這讓我們的工藝也有了相應的創新,比如我們設計的電視柜、沙發系列,都會對高度進行降低,來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但是還是會保留傳統的制作工藝,注重品牌的精髓。”
最讓劉更生難忘的是2014年,隨著舉世矚目的APEC峰會的到來,他們接到為會議制作領導人座椅的艱巨任務。要求既要充分發揮現代家居功能先進的設計優勢,又要保持中國古典家具的特色與韻味。為此劉更生大膽提出了將現代轉椅與傳統清式圈椅相融合的方案,就是在皇宮椅托泥版下邊的龜角里隱藏一個直徑約為2厘米的滑輪,這樣設計不僅有效的克服傳統清式圈椅過于笨重不便于移動的問題,而且在外觀上完全沒有破壞中式家具的美感。
另外,為充分展現京作家具的精髓,劉更生采用“一木連做”的傳統工藝,所謂“一木連做”,就是圈椅的四條腿和通直向上的部分用一整根的紅木原料,這種工藝制作出來的椅子強度更高,使用壽命更長。在整個制作過程中,他與團隊加班加點,終于圓滿完成了APEC會議家具的制作任務,得到各級領導對于“京作”家具的高度贊揚。
口傳心授 傳承民族文化
“我要把老祖宗留下來的手藝繼承好然后傳下去,做‘京作’家具制作的領頭人,為國家做貢獻!眲⒏f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劉更生認為自己最大的使命與職責,就是像當年自己師傅帶徒弟一樣,把自己掌握的技藝全部精心的傳授給下一代,使“京作”家具制作更好的傳承下去。
如今,劉更生作為傳承基地大師工作室負責人,致力于培養下一代的任務。剛滿25歲的學徒張丙策表示,如今學習傳統老工藝的年輕人越來越少,自己熱愛這個行業,會虛心踏實向師傅學習,讓這種技藝得到傳承。
劉更生介紹,工作室正在實施“1351傳承工程”計劃,即由30人組成的梯形團隊,經過人品、技藝等方面的層層選拔,最終選出傳承人。同時,他還會帶領徒弟參加各種比賽,不僅僅是為了展示技藝,更希望將技藝進行推廣,讓更多人特別是青年人加強對傳統工藝的了解。
劉更生以精湛的手藝完美詮釋了他對傳統工藝的熱愛之情,以樸實無華的執著信念詮釋了當代的工匠精神,為保護和傳承寶貴文化遺產做出巨大貢獻,使博大精深的中華瑰寶繼續發揚光大。(完)
劉更生介紹“一木連做”的傳統工藝。(中國臺灣網 雍紫薇 攝)
劉更生展示古舊家具修復技術。(中國臺灣網 雍紫薇 攝)
生產車間。(中國臺灣網 雍紫薇 攝)
傳承基地大師工作室。(中國臺灣網 雍紫薇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