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故事|郵路行者趙月芳:山路上走出來的十九大代表
21年間,行走在風景優(yōu)美的太行山間,郵遞員趙月芳無暇多顧路邊的風景。他專注于腳下的石板路,哪塊石板該邁左腳才安全,哪塊石板要邁右腳才能避免滑下山崖,他都了然于胸。“有時候,邁錯了腳,我會趕緊收回來。”
趙月芳是山西省壺關縣鵝屋鄉(xiāng)人。鵝屋鄉(xiāng)地處太行山之巔,群山環(huán)繞,地理位置曾讓這里交通不便。1996年,趙月芳退伍回家,成為一名郵遞員。從那時起,他的工作、生活就與一條“貓路”牢牢牽在一起。這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夏天狼蛇出沒,冬天寸步難行。
21年間,在這條路上,他挑回了80多萬件報刊、信件。
這條路、這個數(shù)字,讓人相信,執(zhí)著和堅守是一種怎樣的力量。
以下是來自趙月芳的自述。
一、走“貓路”,風景雖美無心看
我參加工作以前,我們這就有郵遞員。聽老領導說,有的干半年、有的干一年就不干了,太苦太累。
過去,這里交通不便,當年我當兵的時候,村里沒有車,是縣里派大卡車拉我們去檢查身體,要走5、6個小時路程。
我1995年退伍,次年正式參加工作。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村里還有個郵電所。后來,沒過兩年,郵電所的房子塌了,老所長退休,電信和郵政也分家了。當時就剩我一個人,我就把郵政點搬到了我家。我家有8口人,爺爺奶奶父母妻子孩子都住一起。
當上郵遞員后,我就開始走“貓路”。為什么叫“貓路”呢?據(jù)說,當年楊六郎楊延昭被困山頂,后有追兵,前有絕路,他拿寶劍向巨石砍去。巨石中出現(xiàn)一只貓,楊六郎跟著貓走,找到了出路。
其實,對我來說,“貓路”是從鵝屋鄉(xiāng)下山的一條近路。走這條路取總包郵件,2個小時就能到達鵝屋鄉(xiāng),比坐車快。
“貓路”對城里人來說是風景,但對我們來說是日常要面對的危險。“貓路”又窄又陡,有人量過,最寬的地方半米多,最窄的地方只有20厘米。尤其是冬天下雪,雪把“貓路”覆蓋,根本分不清哪是路、哪是懸崖。剛上班的第一年冬天,遇上下雪,我猶豫去不去取總包郵件。爺爺給了我一根拐杖,說:“這個地方,下一場雪一冬天都消不了,不能耽誤信,你還是去吧。”我爺爺是抗美援朝軍人。
冬天,我就帶著爺爺給的拐杖探路。有一次下雪,我摔了一跤,摔出去十幾米遠。多虧當時年輕,反應快,抓住了枯樹枝。雖然臉刮破了,衣服也刮破了,但沒有掉下山崖。
后來走得熟了、多了,一下雪,哪個地方能踩,該邁左腿的地方邁了右腿,我都會不自然地調換回來,路就在我的腦海里。
二、取郵件,百姓信任辦事牢
剛參加工作時,我工資少,每個月170塊錢。我姐夫外出打工,每年能掙幾千塊錢,我挺心動,猶豫過,埋怨過。爺爺教導我,不管做什么都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要做人民喜歡的郵遞員。
當時,我不知道什么是“人民喜歡”。但是鵝屋鄉(xiāng)就我一個郵遞員。我不去,村民托我?guī)У臇|西就帶不回來。
參加工作的前幾年,找我辦事的人特別多。鵝屋鄉(xiāng)沒有派出所,鄉(xiāng)親們辦戶口、身份證都來找我。由大隊開介紹信,我去派出所幫他們辦。鵝屋鄉(xiāng)也沒有信用社,村民經(jīng)常把收入交給我,讓我?guī)退麄兿律酱驽X。最多的一天,我?guī)退麄冝k了十多件事兒。
有一次,一位村民問我,能不能幫她把五萬塊錢取回來。五萬塊!對村里人來說不是小數(shù)。別人開玩笑——“你就不怕趙月芳跑了?”
老百姓很信任我,我也感謝老百姓對我的信任,按時把事兒辦完。退伍前,我是一名武警,在北京站崗。可能跟當兵經(jīng)歷有關,為了趕時間,每次出去,我都要給自己下一個任務。比如,去的時候對自己說,必須1個小時下山。回程,拿的東西再多,2個小時也必須回來。我特意買了一塊電子表,掐著表走路,如果走慢了,我寧可不休息,也要把時間追回來。
那時候年輕,走路快,鞋壞得也快,又舍不得買鞋,我媳婦就給我做。之前記者來采訪,還幫我算了一筆帳,說我平均十來天就能穿壞一雙鞋。
三、有信念,創(chuàng)新思路惠民忙
這幾年,鵝屋鄉(xiāng)開始發(fā)展旅游業(yè)。2013年,公路“村村通”工程讓鵝屋鄉(xiāng)有了第一條旅游公路,縣上的郵車可以直接將總包郵件送到鵝屋鄉(xiāng)。那之后,我就很少走“貓路”了。
2014年鵝屋鄉(xiāng)建了新的郵政所,開展新的業(yè)務——代收電費。我們全鄉(xiāng)有18個村,近4000戶,我挨家挨戶收,走一次要走30公里。有些老百姓在地頭、路上,沒帶錢,我就先幫墊上;有的老百姓家里條件有限,想等年底低保、五保下來再交電費,我也先幫墊上,不求他們能還。
這幾年,我陸續(xù)得了不少榮譽。很多人說我有信念,在我看來,我就是把我的工作干好,老百姓需要我,我就盡量幫助他們。
去年,我當選為黨的十九大代表。回來之后,我開始去各地調研當?shù)氐霓r村電商平臺。過去,鵝屋鄉(xiāng)交通不便,鄉(xiāng)親們種植的小米、核桃、藥材等農產品品質好,但是運不出,沒銷路。如今,交通條件好起來,我要通過電商,想辦法幫助老百姓把東西賣出去。
記者手記
在網(wǎng)上搜索趙月芳的名字,后面總會跟著一長串的榮譽:勞動模范、十佳郵遞員、服務明星、感動山西十大人物……成了名人的趙月芳,比以前更加忙碌:“跟我以前的生活不一樣,壓力也大了。”
榮譽讓趙月芳的責任感伸向更廣的天地,初心未改,郵遞始終是他內心牢牢的牽掛。如今,趙月芳依舊背著郵包,騎著摩托,在鵝屋鄉(xiāng)的路上奔波送信。
榮譽背后,回歸平凡的堅守總會生出不凡的力量。
(中國青年網(wǎng)記者 張潼 實習記者 曹若鴻 胡云茹;攝影武亞亮 范敏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