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擴容后的這些看點,點燃世界期待
央視網消息 (記者李文亮 徐輝 袁育堃)6月9日至10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領導人將聚首中國青島。作為今年中國主場外交的重要活動,本屆峰會將如何弘揚上海合作組織主旋律,釋放怎樣的信號和效果?有幾大看點吸引著世界目光的關注。
迎來新成員的上合大家庭如何傳承“上海精神”
2017年6月,上海合作組織在阿斯塔納召開元首峰會,吸收印度、巴基斯坦加入成員國。
擴員后的上合組織成為人口最多、地域最廣、潛力巨大的綜合性區域國際組織,在經濟、能源、交通和安全合作方面迎來新機遇,但也在面臨恐怖主義,尤其是逆全球化思潮等方面面臨新的問題和挑戰。從恐怖主義到重大傳染性疾病、氣候變化,從阿富汗問題到敘利亞問題、伊朗核問題、烏克蘭危機問題……這些全球治理議題將成為擴員后本次峰會的重要議程。
“促進新老成員國的團結已成為關系上合組織未來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亞所代理所長李自國說。
中國前駐哈薩克斯坦大使姚培生則表示,近年來有些國際組織內部紛爭不斷,凝聚力在衰減,上海合作組織建立以后沒有出現這樣的情況,最主要的是堅持了“上海精神”。
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短短20字的“上海精神”,切中了各國根本利益與實際需要,成為上合組織不斷發展的源泉。
17年來,中國與各成員國一道,信守“上海精神”,開展多層次的安全、經濟、人文合作和政治交流,書寫了打造命運共同體的新篇章。
“上海精神”的強大凝聚力保證了上合組織健康發展,在上合組織外長會的新聞公報里,明確指出“需堅持多邊主義解決熱點問題,通過完善全球治理共同應對各類威脅和挑戰,推動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和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同理念。”
5年前,習近平主席在吉爾吉斯斯坦比什凱克積極倡導“弘揚‘上海精神’、促進共同發展”。半個月前,習主席會見出席上合組織外長會的外方代表團團長時,再次強調要不忘初心,堅定弘揚“上海精神”。
新機遇面前,青島峰會將賦予“上海精神”新的時代內涵。
“一帶一路”倡議如何對接深耕
2018年是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五周年。上合組織成員國、觀察員國和對話伙伴多為“一帶一路”沿線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為各方務實合作提供了有效路徑。
“中方大力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同各國發展戰略對接,希望上海合作組織為此發揮積極作用并創造更多合作機遇。”習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六次會議上指出,中國愿為上海合作組織各國創造更多機遇。
目前,上合組織內部已經實現了人員來往便利、貨物流通通暢,統計顯示,中國與中亞國家間航班數量與十幾年前相比增長至少十倍,截至今年3月底,我國對上合組織成員國投資存量約為840億美元,在上合組織成員國工程承包累計達到了1569億美元。中國與上合組織成員國在鐵路、水電、農產品、電信等方面展開泛的合作,上合組織的內在活力與外在影響力與日俱增。
作為“一帶一路”戰略支點型城市,本屆峰會的舉辦地青島,已與上合組織國家中的7個國家12個城市(省州、機構)建立了經濟合作伙伴關系。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所研究員李建民認為,上合組織與“一帶一路”倡議互為機遇,相互支撐,“一帶一路”理念已嵌入上合組織并取得了積極進展。
“‘一帶一路’倡議是上合組織各成員國發展的重大機遇”,上合組織秘書長阿利莫夫也認為,“一帶一路”倡議與上合組織發展理念相通,目標追求一致,大大促進了上合組織成員國的發展。
伴隨著上合青島峰會的召開,建設一個繁榮的“一帶一路”朋友圈成為上合國家共同的心愿。
“中國方案”如何促進上合新發展
從在中國上海誕生至今,上海合作組織已成為歐亞大陸重要的區域合作組織,17年來,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從理念到行動,為上合組織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上合組織成立以來,在安全、經貿、人文、機制建設等各個領域,中國始終以積極姿態推動與各成員國的務實合作。
中國領導人出席上合組織峰會時,也總會提出一些推動性的建議,并愿意為了推動決策提供支持,為解決問題提供方案。像安全合作方面的打擊“三股勢力”、上合組織反恐機構增加禁毒功能、打擊國際跨國有組織犯罪、打擊信息網絡技術犯罪等等,都是中國的提議。
這些“中國方案”影響力巨大,中國智慧為上合組織發展提供中國方案,引導上合組織行穩致遠。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亞歷山大 伊薩耶夫認為,在上合組織成立及發展過程中,中國始終發揮著非常積極的作用。上合組織秘書長阿利莫夫也贊賞中方“對上合組織框架內的相互協作作出了重要的建設性貢獻”。
今年上合青島峰會期間,習近平主席將同其他成員國領導人共同簽署并發表青島宣言,批準10余份安全、經濟、人文等領域合作文件,將先后主持小范圍和大范圍會談,就上合組織發展現狀和前景、新形勢下各領域合作以及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同大家深入交換意見。
為推動上合組織發展提供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同樣令人充滿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