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中國長江行】茶馬古道那柯里:一個記得住鄉愁的地方
郁郁蔥蔥的山林,寧靜悠遠的古道,流水潺潺的小溪,在那柯里,特有的美抓住了每個人的心。
那柯里位于云南省普洱市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同心鎮,是連接寧洱縣和思茅區的重要樞紐。“那柯里”為傣語發音,“那”為田,“柯”為橋,“里”為好,“那柯里”的意思是橋旁的好田地,即:村莊小橋流水,沃土肥田,是理想的人居之地。
這里,是古普洱府茶馬古道上的一個重要驛站,有著保存較為完好的茶馬古道遺址,擁有深厚的普洱茶文化、茶馬古道文化和馬幫文化。
大茶馬古道示意圖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見習記者 王菀/攝
從一幅巨石刻畫的大茶馬古道示意圖開始,走入村中古道,仿佛將人又帶回馬幫走夷方的畫卷中:馬幫往來不斷,客棧、馬店林立,小橋流水,人歡馬叫,十分熱鬧。
沿著石板小路往前走,一座石臺木構、瓦屋覆頂的古橋橫跨于村南河面。“趕馬的小阿哥,阿妹來等著,阿哥你要快快來,妹妹把情話說;阿妹喲你等著,阿哥放馬啰,等著太陽快快落,再把那情話說……”寧洱縣委宣傳部部長傅礌唱起了“云南省第二首《小河淌水》”——《馬幫情歌》。據介紹,這首歌就是在這里誕生的。
“風雨橋上聽風雨,人生路上話人生”,在幾千年前古人開創的茶馬古道上,成群結隊的馬幫身影不見了,清脆悠揚的駝鈴聲遠去了,遠古飄來的茶草香氣也消散了。然而,茶馬古道上的先人足跡和馬蹄烙印,以及對遠古千絲萬縷的記憶依然留了下來。
榮發驛站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見習記者 王菀/攝
“關山難越誰為主,萍水相逢我做東”,古道邊,一家驛站門口的對聯,道出了山里人的淳樸好客。這家榮發驛站建于1831年,當年在馬幫圈和當地都小有名氣,南來北往的馬幫都會到這里進行休整。如今,店內依然保留著一些當年馬店的物品和陳設。
拂去歲月塵埃,那柯里如今已經不再是當年那個繁華的商貿通道,而成為諸多游客探尋歷史足跡、感受茶馬文化的好去處。據寧洱縣委宣傳部部長傅礌介紹,每逢周末、節假日,很多游客慕名而來,探尋茶馬古道的蹤跡。
2007年6月3日,寧洱縣發生了6.4級強烈地震,那柯里村民房嚴重受損。為了重現當年那柯里茶馬驛站興盛繁榮的景致,充分挖掘當地旅游文化資源,那柯里抓住寧洱為普洱市大茶馬古道旅游規劃重點打造縣的機遇,積極探索了“結合+整合+提升=品牌”的旅游開發模式,建成河道自然景觀、古道陳列館、風雨橋、實心樹連心橋、驛站廣場等17個旅游景點,著力改善村容村貌,促進各項產業發展,提高村民生活質量。
榮發驛站從2008年開始搞起了農家樂,為客人提供當年的馬幫飯菜,店內還可以住宿。70歲的榮發驛站女主人告訴記者,家中收入主要就是來自農家樂。
如今,像榮發驛站這樣的農家樂,在那柯里已由2007年前的3家發展到現在的25家,村里還建起了土特產品一條街、特色小吃店、民族飾品店等,賣起了舂粑粑、香櫞、紅薯等土特產品和民族刺繡飾品。那柯里正逐步建成一個集文化旅游、休閑、餐飲、體驗為一體的休閑度假村,日均接待游客700余人,每年可實現營業收入2000余萬元。
在那柯里,除了獨具民族風情特色的民房建筑、富有地域性歷史文化獨特魅力的景觀和飲食文化外,還有一項將當代藝術和茶馬文化融合的普洱絕版木刻藝術。
絕版木刻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見習記者 王菀/攝
絕版木刻是20世紀80年代在云南思茅地區,也就是如今的普洱出現的一種版畫創作的新技法。所謂絕版,是在進行第一版雕刻、印制之后,再進行第二版創作的時候,必須要毀掉第一版形的部分,以此類推進行多版雕刻、多版套印。
與茶馬驛站一徑之隔,是普洱學院·那柯里絕版木刻教學實踐基地。那里,20名學員正在學習版畫技藝,他們都是來自當地的村民。“這是今年的第三批學員,每批20個,吃飯、住宿還有教學都是免費的。”寧洱縣同心鎮宣傳委員潘建華告訴記者,搭建這樣的一個平臺一方面能夠更好地將絕版木刻這項技藝傳承下去,另一方面,這也能成為村民們謀生的手段。
來自附近同心村的孫大伯今年50歲,在這里學習已有六天,因腿患殘疾沒有勞動能力,他希望能通過自己的雙手創造自己的價值。30歲的高仕波,是這一期農民版畫學員班的班長,她的爸爸、姐姐、姐夫都在這里學了版畫制作。她說,題材和構思來源于生活,反映的也就是他們的生活。
鮮明厚重的普洱茶文化、歷史悠久的茶馬古道文化、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和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文化,那柯里向世人展現著地域性的風情特色。
2008年11月18日,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親臨那柯里茶馬驛站,進村入戶,和村組群眾深入交流,稱贊那柯里是個“記得住鄉愁的地方”。
“青青石板路,潺潺溪流水,裊裊炊煙舍,綿綿風雨橋,悠悠古道風,濃濃民族情”,這便是那柯里最真實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