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盤錦:用市場之手推動農村垃圾分類處理
光明日報記者 劉勇
3年前的一天,遼寧省盤錦市盤山縣太平鎮常家村來了一群人,身穿整齊的制服、開著嶄新的卡車,在村旁垃圾池里翻翻揀揀。村民一打聽,原來是從北京來的專門處理垃圾的公司,要對村里的垃圾進行徹底清理。村民們覺得這又是一陣風。
但沒想到,這“一陣風”一刮就是3年,垃圾分類處理不僅在常家村延續下來,更普及到了盤錦市300多個村。如今,盤錦市農村垃圾清運處理市場化已覆蓋全市所有鎮村,垃圾收運率和處理率均達100%,干凈、整潔的農村人居環境就在身邊。
全面推進農村垃圾資源化利用
盤錦市位于遼寧省中南部、遼河三角洲中心地帶,轄3區1縣、21個鎮、18個涉農街道、305個行政村。2014年,盤錦市在開展美麗鄉村建設之初,就在部分農村開展了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2015年,在與北京環衛集團合作運營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的基礎上,盤錦市又簽署了“一體化大環衛合作框架協議”,建立起“戶集、村收、企業統一收運處理”的農村垃圾處理體系。2016年,全市農村垃圾實現常態巡查、定點收集、定時清運、日產日清。2017年,盤錦市采取“農戶源頭分類+村保潔員上門收集+保潔員二次分揀+企業專業化處理”模式,全面推進農村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實現農村垃圾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常家村村民就是雙方合作的第一批受益者。
經過與環保部門溝通、召開村民代表座談會征求意見,盤錦市將農村生活垃圾分為可降解垃圾、不可降解垃圾、有毒有害垃圾三種類型。可降解垃圾主要包括剩菜剩飯、菜葉果皮、爐灶灰等廚余垃圾,以及庭院作物秸稈、枯枝爛葉等可腐爛的垃圾。不可降解垃圾中又細分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兩類。其中,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報紙、書刊、紙殼、飲料瓶、廢銅爛鐵等;不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陶瓷碎片、衛生間廁紙、塑料包裝物、塑料袋等。有毒有害垃圾主要包括廢棄的農藥包裝、醫療用品、燈管燈泡、電瓶電池、電子設備以及過期的藥品、化妝品等垃圾。
根據垃圾種類,農戶將垃圾分別投放到自家的垃圾存儲器中。村保潔員每天上門收集、分裝可降解垃圾和不可降解垃圾,定期上門收集有毒有害垃圾。保潔員既是宣傳員、監督員,也是二次分揀員,根據垃圾種類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處理方式。可降解垃圾由村保潔員負責統一收集,運送到鎮村可降解垃圾填埋池,統一處理。同時,鼓勵農戶自行處理廚余垃圾,盡量做到“不出院”。不可降解垃圾由村保潔員負責統一收集、指定地點存放,北京環衛集團下屬的盤錦京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負責每日集中轉運處理,做到日產日清。其中,可回收垃圾由京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定期有償回收。保潔員分揀出來的可回收垃圾,回收收益歸保潔員所有。有毒有害垃圾由村保潔員收集后,暫存于垃圾桶裝站保管,盤錦京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負責定期集中轉運處理。
村屯垃圾日產日清
盤錦京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焦建偉告訴記者,與城市不同,鄉間村屯分散,垃圾很難集中,垃圾收集轉運難度大、成本高。為了設計出科學高效的收集轉運模式,公司幾十人走村串戶、走訪調研,經過科學測算,設計出一張運轉效率高、投入成本低的垃圾收集清運網,充分提升了垃圾清運車利用率,保證了每個村屯垃圾日產日清。
“我們家開著小商店,以前垃圾沒有分類的時候,扔垃圾袋像做賊,扔在自家門口,時間長了味兒受不了,扔到別人家門口又覺得過意不去。現在好了,全市300多個村配備了2000多名保潔員,工資列入財政預算,保潔員天天上門收集垃圾,再也不用為扔垃圾而糾結了。”盤錦市大洼區榆樹街道曾家村村民崔靜告訴記者,孩子上大學回來,說村子的變化真大,路寬了,環境美了,感覺心里都敞亮了。以往農村處理垃圾都是堆放進垃圾池,蚊蠅滋生,臭氣熏天,放在誰家門口誰家都不高興。配備垃圾清運車后,垃圾不落地,車輛密閉運行,村民再也不必為“垃圾圍村”而苦惱。
為了鼓勵村民參與垃圾分類,共同維護公共環境,盤錦市各鄉鎮政府印刷宣傳提綱,發放問卷,組織學習培訓。凡是村民主動進行垃圾分類的,獎勵一個小票,每張面值5角錢,可以兌換生活用品。環保部門利用垃圾分類資金,搞積分兌換。“剛開始覺得沒用的都是垃圾,全扔在一個桶。現在學會垃圾分類,再也不亂丟垃圾了,咱不能給保潔員添麻煩。”崔靜說。垃圾分類處理不僅凈化了鄉村環境,而且提升了村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和文明素養。
農村垃圾與城市垃圾構成差別極大,可降解的農業垃圾占50%以上。“將這些垃圾運輸到五六十公里外的填埋場處理既浪費資源又抬升成本,就地降解處理是最環保、最經濟的方式。”盤錦市城鄉一體化工作辦公室副主任夏昆告訴記者,通過垃圾分類,將可降解農業垃圾就地投入氧化塘進行環保堆肥處理,產生的農家肥不僅能改善土壤結構保護耕地,還節省了清運垃圾每噸300多元的處理費,消除垃圾、降低成本,可謂一舉兩得。
夏昆說:“2018年,盤錦市將加快固廢處理產業園區建設,加快城市智慧環衛系統研發,通過‘互聯網+’促進垃圾分類回收系統的線上平臺與線下物流實體相結合。逐步將農村保潔員全部納入京環公司管理,完全市場化運作,不斷提高垃圾分類質量。”
《光明日報》( 2018年05月14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