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奮斗者最美
新時代,奮斗者最美
——走近全國“最美職工”(中)
他們是廣大勞動者的代表,是奮進新時代的典型;他們奏響了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的時代強音……
為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中央宣傳部、全國總工會發布了譚文波等一批“最美職工”先進事跡。
行走在創新路上的“土專家”
在中石油西部鉆探工程有限公司試油公司,有這樣一位善于排除“洋設備”故障的“土專家”。他叫譚文波,是一名井下作業工具工。
2008年,在塔河油田的一次施工中,一輛電纜車裝載的德國液壓泵發生故障,需要換泵。然而從德國進口、換裝要耗時半年,價格也十分昂貴。每耽擱一天,生產就要遭受巨大損失。譚文波大膽判斷,裝車試驗排除了故障,使電纜車當日返回塔河完成作業,為公司挽回經濟損失近百萬元。
這個“土專家”還是一位土生土長的“發明家”。2012年,他受命負責研發新型橋塞坐封工具。經過反復的理論計算和上百次的試驗改進,歷時一年多,他成功研發出以液壓驅動為動力源的新型橋塞坐封工具,成功通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技成果鑒定。他自主創新研發的“智能油水界面測量儀”和“電動式投灰技術”兩個科研項目,均獲得國家專利。
多年來,譚文波行走在創新的路上,摸爬滾打,苦干實干。就像他的人生格言一樣,“完成工作只是剛剛及格,勇于鉆研才能更加優秀”。
產業工人中的“技術大拿”
1995年,技校畢業的王俊堂進入國機集團山東華源萊動內燃機有限公司工作,不到半年,他就熟悉掌握了各類設備和關鍵崗位的操作技能。兩年后,全公司僅兩名技師晉升,王俊堂是其中之一。
工作中,王俊堂潛心鉆研,做“技術大拿”是他的夢想。他深知,技術是助推企業騰飛發展的“主引擎”。為了打造這個“主引擎”,王俊堂跟高難度的技術較上了勁。每次分配任務,他都主動選擇難度系數高、復雜程度高、質量要求高的“三高”項目。
2017年公司轉型發展農業裝備,王俊堂帶領團隊在短短的四個月內,就完成了4DS6大蒜收獲機等農業收獲機械研制工作。其中,大蒜收獲機的工作效率是人工的20倍,不僅大大降低了蒜農勞動強度,而且每畝節約收獲費用200多元。不僅如此,4DS6大蒜收獲機還是國內首款大蒜自動收獲機,預期市場前景18億元,對提高我國大蒜機械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用王俊堂自己的話說,“技術大拿”就是為了攻關復雜項目而存在,為了企業發展而存在。
不服輸的割膠“神刀手”
“對于膠工來說,膠刀就是我身體的一部分。”梁慶蓮說。作為海南橡膠集團山榮分公司的一名女膠工,她與橡膠樹打交道已經快25年。嫻熟的技術讓她成為公認的“割膠狀元”“神刀手”。
回憶起初學割膠時的日子,梁慶蓮依舊記得自己當時的“狼狽樣”。小小的膠刀在自己手上不聽使喚,力度難以控制。
梁慶蓮拿出了不服輸的勁兒。找老師傅請教,一遍又一遍反復練習。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終于練就了一套穩、準、輕、快的割膠技術,做到割面光潔,割線流暢,深淺適度。
由于工作出色,2011年她擔任山榮分公司割膠總輔導員,負責2500多名膠工的割膠技術培訓,使分公司的割膠技術從原先的一、二等率90.2%提高到93.6%。同時,她積極參與指導地方膠農的割膠技術,每年為地方培訓膠農1200人次,深受膠農的歡迎。
礦山井下設備的“神醫華佗”
在山西陽泉煤業集團,37歲的李杰有個響當當的外號,叫礦山井下設備“神醫華佗”。
李杰現任陽煤集團三礦機電動力部綜采維修電工高級技師。參加工作20年來,他以崗為家甘奉獻。多年來,他先后提出生產合理化建議186條,被采納116條,創造經濟價值3000余萬元。2016年至今處理井下電氣設備事故164起,為全礦安全生產起到了保駕護航的重要作用。
有一次,K8305工作面使用的艾柯夫SL750型采煤機出現了故障,停產兩個班。大家找來廠商,在機電動力部專家協助下搶修故障,從夜班8點下井處理到第二天凌晨3點都沒有找到故障原因。李杰在凌晨5點接到調度電話,立即下井處理問題,僅用40分鐘就找到故障原因,手到病除,采煤機恢復正常。
不僅如此,隨著陽煤集團三礦高標準現代化礦井建設的升級,一批新設備投入使用,李杰利用自己的工作室踐行“傳幫帶”,培養出一批在綜采維修電工等設備設施維護方面的優秀技術人員,為企業安全高效生產發揮了重要作用。
(新華社北京4月29日電 新華社記者樊曦、齊中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