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會記者的“數字生活”
近日,記者來到福州參加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報道。一下飛機,在福州長樂機場接站處的迎賓系統前,記者往屏幕前一站,伴隨“叮”的聲響,便通過快速“刷臉”,完成了參會信息識別。
記者了解到,本屆峰會上,在福州長樂機場、福州站以及福州南站等地,主辦方均設置了人臉識別系統,以便參會嘉賓、記者們抵達后可以迅速辦理報到手續。
此外,在峰會會場門口,所有的入口都設置了刷臉閘機,通道口機器可以自動識別參會人員信息,判斷是否可以放行。記者經過閘機體驗時,幾乎不需要做任何停留,短短數秒即可通過,通行效率大大提升。
“從機場到酒店再到會場,人工智能體驗串起了多個生活場景,讓人們身臨其境地感受科技魅力。”峰會“刷臉”應用技術提供方、依圖科技聯合創始人朱瓏告訴記者。
除了人臉識別體驗,本屆峰會處處蘊含著“智慧”元素,多項新技術新產品提升了會務的智能化。
“峰會停車場在哪”“數字海絲分論壇議程有哪些”……問會情、找展位、查交通、看天氣,會場內50余臺AI(人工智能)導覽機都能為大家一一解答。“為了讓導覽機變得更聰明,過去一個多月里我們找了1000多名員工密集測試。導覽機能像人類一樣自我學習,在測試中變得越來越聰明。”設備提供方、網龍網絡公司開發總監方振華說。
記者還看到,這些AI導覽機上的卡通人物設計,包含了菲律賓、老撾、馬來西亞等40多個海上絲綢之路相關國家的國際友人形象。其間,有嘉賓對著導覽機話筒說“換個形象”時,導覽機會實時轉換形象;現場還有人說“跟我拍張照吧”,導覽機也會迅速切換至拍照模式,并在屏幕顯示二維碼,供人們掃碼獲取合影照片。“未來AI設備將更加智能化,會在越來越多的生活、工作場景中給用戶帶來幫助。”方振華說。
指尖如飛、敲擊鍵盤,在以往的一些大會現場,人們常能看到速錄員飛速碼字的場景。然而,在這場峰會的各個會場里,記者并沒有找到速錄員的身影。原來,峰會使用的“訊飛聽見智能會議系統”不僅能為會場提供中英文實時轉寫,還可以協助多家媒體完成峰會開幕式和分論壇文字直播,基本做到了嘉賓發言結束即可生成發言文字,且標準普通話的轉寫準確率達95%以上。
以往觀眾們要進入類似的大會場館多需要憑票,但本屆峰會完全使用了掃碼入場。峰會期間,“e福州”App軟件上專門開設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界面,無論是本地市民,還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參會人員,在完成了實名認證到達會場入口后,點擊界面上的“入口身份碼”標識,通過閘機掃一掃即可進入峰會現場。
人臉識別、AI導覽機、智能會議系統、掃碼入場等智能應用,讓不少嘉賓和觀眾大開眼界。深鑒科技創始人、CEO姚頌與記者聊起這些智能體驗時不禁感嘆:“我在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現場感受到了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成果,人工智能產業已經全面融入生活中,不再局限于幾個領域。期待未來能夠有越來越多便民、惠民項目落地,讓人們的生活更加智能化、智慧化。”
(光明網記者 李政葳)
《光明日報》( 2018年04月24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