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讀書日,習近平為你講述他與書的故事
新華網記者 趙銀平
【學習進行時】習近平愛讀書。他涉獵的書籍,包羅古今中外。今天是世界讀書日,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梳理了習近平與書的故事,送給愛讀書的你。
習近平說:“我愛好挺多,最大的愛好是讀書,讀書已成為我的一種生活方式。”“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之氣。”
腹有詩書氣自華。習近平在講話中常引經據典,由此可看出習近平讀書范圍之廣內容之博。
習近平說:“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
書籍,是文化的重要載體;讀書,是承繼文化的重要方式。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這些習近平與書的故事送給你。愿你多讀書,讀好書。
習近平2013年11月26日來到曲阜孔府考察,并來到孔子研究院。桌子上擺放著展示孔子研究院系列研究成果的書籍和刊物,他一本本饒有興趣地翻看。看到《孔子家語通解》《論語詮解》兩本書,他拿起來翻閱,說:“這兩本書我要仔細看看。”
岳飛銅像
記得我很小的時候,估計也就是五六歲,母親帶我去買書。當時,我母親在中央黨校工作。從中央黨校到西苑的路上,有一家新華書店。我偷懶不想走路,母親就背著我,到那兒買岳飛的小人書。當時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岳飛傳》,一套有很多本,里面有一本是《岳母刺字》;還有一個版本是專門講精忠報國這個故事的,母親都給我買了。買回來之后,她就給我講精忠報國、岳母刺字的故事。我說,把字刺上去,多疼啊!我母親說,是疼,但心里銘記住了。“精忠報國”四個字,我從那個時候一直記到現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標。(引自《人民日報》2016年10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的文學情緣》)
《中國古代文學家(四)》紀念郵票之馮夢龍
“文革”時,我們家搬到中央黨校住。按當時的要求,中央黨校需要把書全集中在科學會堂里,負責裝車的師傅都認識我,他們請我一起搬書。搬書的過程中,我就挑一部分留下來看。那段時間,我天天在那兒翻看“三言”(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編纂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其中很多警句我都能背下來。(引自《人民日報》2016年10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的文學情緣》)
《光明日報》2014年1月13日02版
在回憶賈大山的《憶大山》一文中,習近平評價賈大山是一位“有著洞察社會人生的深邃目光和獨特視角”的作家,他還提到其小說《取經》,并說“我曾讀過幾篇大山的小說,常常被他那詼諧幽默的語言、富有哲理的辨析、真實優美的描述和精巧獨特的構思所折服”。
柳青
文藝工作,習近平強調最多的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他反復講,文藝的根本宗旨是為人民創作。這樣的作品,習近平最為重視,也讀了許多。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重點提了柳青的《創業史》。
習近平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1982年,我到河北正定縣去工作前夕,一些熟人來為我送行,其中就有八一廠的作家、編劇王愿堅。他對我說,你到農村去,要像柳青那樣,深入到農民群眾中去,同農民群眾打成一片。柳青為了深入農民生活,1952年曾經任陜西長安縣縣委副書記,后來辭去了縣委副書記職務、保留常委職務,并定居在那兒的皇甫村,蹲點14年,集中精力創作《創業史》。因為他對陜西關中農民生活有深入了解,所以筆下的人物才那樣栩栩如生。柳青熟知鄉親們的喜怒哀樂,中央出臺一項涉及農村農民的政策,他腦子里立即就能想象出農民群眾是高興還是不高興。
奧斯特洛夫斯基
2013年3月19日,習近平在接受金磚國家媒體聯合采訪時說:“我年輕時就看過很多俄羅斯作家的作品,像普希金、萊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涅克拉索夫、托爾斯泰、契訶夫、肖洛霍夫,他們的書對我們有很深的影響。”
2014年2月7日,習近平在俄羅斯索契接受俄羅斯電視臺專訪時,一口氣列舉了11位俄羅斯作家的名字,“克雷洛夫、普希金、果戈里、萊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涅克拉索夫、車爾尼雪夫斯基、托爾斯泰、契訶夫、肖洛霍夫,他們書中許多精彩章節和情節我都記得很清楚”。他還提到,我年輕時多次讀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小說。
在2014年10月15日召開的文藝座談會上,習近平再次談到:“我讀過很多俄羅斯作家的作品,如年輕時讀了車爾尼雪夫斯基的《怎么辦?》后,在我心中引起了很大的震動。”
雨果
“我青年時代就對法國文化抱有濃厚興趣,法國的歷史、哲學、文學、藝術深深吸引著我。”2014年3月27日,習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大會上說,“讀法國近現代史特別是法國大革命史的書籍,讓我豐富了對人類社會政治演進規律的思考。讀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狄德羅、圣西門、傅立葉、薩特等人的著作,讓我加深了對思想進步對人類社會進步作用的認識。讀蒙田、拉封丹、莫里哀、司湯達、巴爾扎克、雨果、大仲馬、喬治·桑、福樓拜、小仲馬、莫泊桑、羅曼·羅蘭等人的著作,讓我增加了對人類生活中悲歡離合的感觸。冉阿讓、卡西莫多、羊脂球等藝術形象至今仍栩栩如生地存在于我的腦海之中。”
歌德
在2014年10月15日的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講了他插隊時,走30里路去借《浮士德》的故事:“那時候,我在陜北農村插隊,聽說一個知青有《浮士德》這本書,就走了30里路去借這本書,后來他又走了30里路來取回這本書。”
攝影作品《打獵歸來的海明威及其幼子格雷戈里》
2015年9月22日,在華盛頓州當地政府和美國友好團體聯合歡迎宴會上的演講中,習近平說:“我青年時代就讀過《聯邦黨人文集》、托馬斯·潘恩的《常識》等著作,也喜歡了解華盛頓、林肯、羅斯福等美國政治家的生平和思想,我還讀過梭羅、惠特曼、馬克·吐溫、杰克·倫敦等人的作品。海明威《老人與海》對狂風和暴雨、巨浪和小船、老人和鯊魚的描寫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